关于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思考和探索
2010-10-26冯彩彩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冯彩彩 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思考和探索
冯彩彩 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经济、金融、会计等很多学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经济数学也面临着各种困境。面对困境,经济数学需要探索如何在高职教育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进行教学教法的改革。
高职院校;经济数学;困境;改革;建议
一、《经济数学》教学课程的困境
困境一:《经济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在高职院校学科地位偏低,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
《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经济、金融、会计等很多学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影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侧重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偏重实践操作课程,于是各种基础理论课的学科地位普遍偏低,课时受一定程度的裁剪,其中经济数学也难免于难。一方面,教学时间被大大压缩了,而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
困境二:《经济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影响教学的开展。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而高职院校都是最后批次录取,学生与一般高等学校的相比,学习的基础和能力都略为偏低。而且还有部分生源是职高学生,甚至还有从部队退役的特招生。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平,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客观困难。经过统计调查,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后对数学相关课程存在一定的畏难和抵触情绪,又加上看到学校对实践课的强调和经济数学课时的相对减少,导致产生这样的错觉:《经济数学》不重要。经济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学生学习投入不够,热情不高,影响到教学的开展。
二、面对困境,《经济数学》如何才能在高职教育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必须要进行探索教学教法上的改革。我有几点建议:
1. 从自身找原因,多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经济数学在学校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校、学生对《经济数学》之所以会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认为“学《经济数学》无用论”也是有其一定的原因的。目前在各种《经济数学》教材中关于《经济数学》怎样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应用实例非常少,导致很多人不理解经济数学的作用。几乎每一个经济数学任课老师都会遇到学生这样的提问:“《经济数学》有什么用?”的确,当学生不知学有何用时,怎会有动力去学呢?所以在教材上和课堂中,老师要多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例如怎样运用经济数学中的知识去计算“我国工薪人员应缴纳多少税”,“酒瓶对酒厂利润的影响”,“您的书写灯应该挂多高?”,“能抓住走私船吗?”,“如何确定太湖最深处?”,“飓风的能量有多大?”,“马王堆一号墓年代的确定?”…;例如怎样运用经济数学中的知识去估计“某医院在某时间内的住院人数是多少?”,“游船上的传染病人数是多少?”,“国会议席的估计”(参考文献[4])。
2.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做到让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数学”。翻开各种经济数学教科书,都是定义定理多、内容多、题型多、方法多,使学生一看就觉得难、枯燥,不想学。为了让学生能快乐、轻松的学习数学,对理论知识推导可省略不讲,只讲其思想精华,抓重点、抓应用。例如讲极限,极限的定义及其推导可以省略,但倒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一下数学史上极限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及相关数学家的一些故事,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是极限的计算方法,可以和学生一起概括其相应的解题步骤一、二、三(一个老教授总结其多年经验,对高职学校的学生,经济数学的解题步骤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步骤,再多学生就记不住了。经过实践证明,我非常赞同此说法)。
3. 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曾有不少学生反应: 数学本身难学,如果专业术语太多就更难听得懂。例如讲授复合函数求导方法时,如果按传统方法就要先设中间变量来求导,我发现教学效果很不好,学生普遍反映听得很迷糊。两年前我曾做过实验统计,按传统方法先设中间变量的方法来讲解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在广州一些机电系本科班上,两个课时讲完后全班大约只有75%左右听懂,在一专科班更低,只有50%左右。其实复合函数求导数的思想就是先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看成几个简单函数复合而成,再利用链式法则求出其导数。基于这个思想我尝试把专业术语通俗化,采用一个新的更形象灵活的方式来讲解求复合函数的导数:画圈法。
方法(内容)如下:
可以看到画圈比设中间变量更形象更通俗易懂,更受学生的欢迎。去年到今年我又做了几次实验统计,在十几个大专班(学生约80%是普高毕业,20%是职高毕业)分别用画圈法来讲解复合函数求导数,两个课时结束后大约有92%左右能听懂(注:普高毕业的学生高中时已接触过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以上可以看出,虽然还是复合函数求导数,只是把专业术语通俗化而已,但教师授课时只要多从学生出发,花点心思,用通俗的语言,换个包装,教学效果就可以明显提高很多。
4.营造“轻松、愉快、竞争”并存的课堂气氛。在每次课理论知识讲授完后一般会留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这时可以利用学生好强、斗胜的心理来采取一些奖励制度:例如学生如果在黑板上做对一道练习题则不仅可以奖励加平时分还可以奖励不用做当天的经济数学作业,反之如果做错却不用承担任何处罚;另外如果能指出其错误(哪怕是一个数字或标点符号)并改正的另一个学生就可以享受所有以上奖励。这种奖励制度自我从教运用以来屡试不爽,每次上课气氛都很轻松、活跃,学生们经常争着上讲台做练习题,有时候讲台都挤不下了,也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学习氛围。另外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带动课堂气氛,而且要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1]包蕾.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数学教学研究.2008(9)
[2]师俊强,岳喜展.“目标任务”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8(10)
[3]郑君文,张思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李心灿,姚金华,邵鸿飞.高等数学应用205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冯彩彩,1981,女,广东肇庆人,广东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