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银行保险”发展问题与对策
2010-10-25张洁晶
张洁晶
摘要:银行保险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宏观背景下,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相复合、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融合的产物。银行保险业务在我国保险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进一步发展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银保合作中的商业银行的视角,对银保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加深合作、加快提升自主销售代理保险产品的能力等建议,为银行保险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银行保险;代销;同质化,信誉损失
银行保险是一个集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国际上银行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分销协议为基础的银行代理销售模式、以银行代销且分享保险业务部分利润的战略联盟模式,以及银行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的股权联合模式。由于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银行保险业务主要采取银行代理销售保险协议的模式。2000年以来,尽管受到宏观经济波动、证券市场走势以产品简单易懂,投保手续更加筒捷,十分方便。这也是国内银行保险市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一、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概况
依据国内银行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各商业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特点,其业务阶段可以分为:起步阶段、拓展阶段和推进阶段。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揭示这三个阶段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特点:及政策调控的影响,银保业务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
银行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能最终实现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赢”。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代理销售多样化的产品,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保险公司来说,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销售量,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广阔的客户源。对客户来说,在银行买保险,价格更便宜,回报更高;银行网点多,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保险,减少了交通费用和时间、精力等的支出;可以同时在银行办理银行业务和买保险,银行信誉度高,可以放心买保险;
二、国内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银行保险仍然停留在代销合作的层面,双方深化合作的动力不足
目前银保业务依然停留在代销合作的层面。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尽管代理保险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很快,但在银行整体的中间业务收入中仅占5%左右的份额,单纯从收入贡献的角度来看,贡献较小,因此在银行内部得到的关注程度和资源投入也十份有限。银行对自身的保险销售培训投入不足、激励不充分,难以发挥网点和客户经理的销售潜能。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不愿意帮助银行提升可持续的销售技巧,其结果是,银保双方都将银保业务合作短期化,缺乏深化合作、提升合作价值的动力。这种松散的银保合作模式制约了银行保险业的纵深发展。
2.银行和保险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1)代理手续费帐外支付问题。保险公司认为向银行支付了过高的手续费,其中包括进入银行大帐的代理手续费、代收代付手续费等。同时,还有部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私下支付给销售人员激励费用。而银行方面希望保险公司支付的所有费用都进人银行大帐,反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基层人员私下支付。
(2)客户信息保护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其手中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客户资源。然而实务操作中,部分保险公司漠视银行客户的合法权利,甚至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将从银行保险渠道获得的客户信息转交给个险代理人。当向客户满期给付时,劝说客户不再通过银行渠道续买保险。许多客户向银行投诉受到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电话打扰,有的个险代理人甚至利用银保客户信息上门营销,给银行网点正常经营和企业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导致银行失去了部分银行保险客户。
3.保险产品与客户需求不匹配
(1)银保产品同质化严重、开发和创新滞后。虽然银保产品种类繁多,但实质却大同小异,主要是投资分红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抵押贷款保险等险种,其中储蓄和投资类保险占主要地位。据统计,寿险业务中98%以上为分红产品,真正意义上的保障类险种还未形成。产品的同质性使得现有银保产品与银行自有产品之间存在竞争,银保产品尤其是储蓄分红型的产品具有很强的银行储蓄替代性,向消费者销售此类产品,无疑将直接影响储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
(2)部分产品销售运营缺乏可持续性。一些保险公司为了短时间内冲高销售额,往往倾向于推出一些所谓向客户让利的产品,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名义或实际保险期限较短,给客户的保证收益较高,且配置较高的营销推广费用。但是,部分保险公司在推出这类产品之后,主要考利差收益来维持产品的赢利性,一旦投资管理或市场形势不利,有可能造成产品整体亏损,加大公司的运营压力,从而导致产品持续销售和营运的能力不强,甚至无法实现对消费者的支付。
4.银行信誉损失的潜在风险
(1)银保产品驻点销售模式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风险。在国内,除了工商银行总行明确要求不允许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外,其他银行驻点销售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虽然驻點销售对于短期内提高网点的保险销售十分有效,但由于银行网点对保险公司驻点人员较难管理,在实务中,常有驻点人员冒充银行员工,一旦出现争议,银行的声誉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2)保险产品本身的特点也导致了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一般人寿保险的保险期限可长达5年、10年,且不同于银行的储蓄产品,投保人在退保时要受到较大损失。而客户资金周转千变万化,因周转困难或其它原因而提前退保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提前退保,客户的本金就会受损。若是客户对银行保险和银行产品不加区分,就很容易迁怒于代理银行。
三、促进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几条应对策略:
1.制定明确的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战略和策略
考虑到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对于银行探索及开展综合经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银行有必要从长远和战略高度规划银行保险业务发展,通过发挥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协同效应,实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客户三方共赢的局面。为此,应在银行整体业务发展框架下,专项制定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一是在规划的具体内容上,可将规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非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合作规划,这种合作定位以代理销售保险为主,一部分是与参股或控股保险公司合作规划,其合作定位应以股权联系为基础,在开展代理保险业务的同时,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投入资源、共享发展成果。
2.对代理的保险产品进行细致的筛选,并敦保险公司加强创新力度
由于目前市场上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结构单一,保障类险种少的问题,银行方面应与保险公司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将客户的保险需求告知保险公司,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与银行产品形成互补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也要意识到必须与银行相配合,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人员和技术,在借鉴外国保险公司经验、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保险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满足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
3.遵循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规律,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银保产品营销队伍
(1)必须遵循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规律,要靠提高客户对银保产品的认知与商业银行的优质服务来争取客户。提高客户的认知途径就是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客户明了可以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明了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并对该保险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要加强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银保产品营销队伍,为此,商业银行应制定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
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对于银行、保险公司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商业银行,都应该就银保业务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共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