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现状的聚类分析*
2010-09-29辉杨春梅赵志良
李 辉杨春梅赵志良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现状的聚类分析*
李 辉①杨春梅①赵志良②
目的 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的现状。方法 采用目的性取样的方法,以云南省和河南省1275名农民为被试,用心理和谐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性别、民族、省份和农民类型是影响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②通过聚类分析将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分为3类,3类农民的数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169.416,P<0.001),只有32.47%的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程度较好。结论 中国青年农民心理和谐平均得分为3.89分,已接近4分,这是政府、社会及个人多方努力的结果,但状况参差不齐,尚未达到非常和谐的程度,应继续努力提高其心理和谐水平。
新农村建设;青年农民;心理和谐;聚类分析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1]。而青年人正处于依赖向独立的过渡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谐程度。青年农民在整个中国人口中的比例还相当大,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1998年15~34岁的农村青年约3.2亿[2]。在班永飞[3]的研究中发现,青年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比其他年龄群体的低,叶金辉[4]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贫困地区青年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此可见,青年农民的状况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已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那么,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如何,经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心理和谐的研究绝大部分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而实证研究则十分鲜见,尚未发现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的相关研究。因此,为了让公众对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为广大从事农村社会工作、心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同时也为了提高农村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做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为:具有农业户口的公民,年龄为18~35岁[5]。考虑到经济和区域两大变量,抽取云南省和河南省两地农民。云南省属于我国西南地区,是西南地区第二大农业省,系少(少数民族)边(边疆)穷(贫困)地区,抽取800名被试;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省,属于较发达地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抽取474名被试。其中,两地男性被试650人,女性被试625人,平均年龄(27.19±5.16)岁。
1.2 工具 中国农民心理和谐量表:由李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以云南,河南为例”课题成员组的赵志良编制[6]。该表由社会环境,人际氛围,生活环境和自我状态4个维度,18个条目组成。量表4个维度的а系数依次为:社会环境为0.86;人际氛围为0.68;生活环境为0.63;自我状态为0.62。社会环境是指个体对当地的社会环境的感受和评价;人际氛围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的认知和体验;生活环境是指个体对当地的生活环境的感受和评价;自我状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的感受或体验。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
2 结 果
2.1 中国农民心理和谐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 见表1。
表1 中国农民心理和谐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s)
表1 中国农民心理和谐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
表1显示,性别变量在人际氛围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t=-3.46,P<0.01),女性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得分;民族变量在社会环境维度的得分和心理和谐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省份变量只在社会环境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云南群体的得分均高于河南群体。
2.2 3类农民心理和谐的差异比较 见表2。
表2 3类农民心理和谐的比较(±s)
表2 3类农民心理和谐的比较(±s)
注:①在村农民;②不在村农民;③两栖农民
?
3类农民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和心理和谐总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人际氛围维度上的得分也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3类农民在4个维度上的得分和总分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村农民得分最高,不在村农民的得分次之,两栖农民的得分最低。
2.3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状况的聚类分析 见表3。
表3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状况的聚类分析(±s)
表3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状况的聚类分析(±s)
注:①代表第Ⅰ类农民;②代表第Ⅱ类农民;③代表第Ⅲ类农民。
?
第Ⅰ类青年农民在社会环境、人际氛围、生活状态、自我状态4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心理和谐总分均处于第Ⅱ类和第Ⅲ类农民之间,且得分均大于或接近3,这说明该类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处于中间水平。故命名为中度心理和谐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农民占总数的48.63%。第Ⅱ类农民各维度得分及心理和谐总分均低于其他两类农民,得分大部分在2分左右,这说明该类农民的心理和谐程度较低。故命名为低度心理和谐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农民占总数的18.90%。第Ⅲ类农民在4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心理和谐总分均高于其他两类农民,且得分均大于或接近4,这说明该类农民的心理和谐程度较高。故命名为高度心理和谐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农民占总数的32.47%。
上述3类农民数量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χ2=169.416,P<0.001,这说明3类农民的数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3.1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现状已接近了比较和谐的程度 中国青年农民心理和谐平均得分为3.89分,虽尚未达到4分,但已接近了比较和谐的程度。自从2004年以来,政府大力提高青年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这个措施不仅改善了青年农民的物质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当前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其和谐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心理和谐的4个维度上,人际氛围的得分最高,达到了比较和谐的水平。尽管有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经济意识在农村社会的不断深入,带有功利色彩的一些因素渗入到传统的农村人际关系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7]。但此次调研发现,青年农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和身边的各种人际关系总的来说是感到比较满意的,这与中国农村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和为贵”是相一致的。青年农民在“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两个因素上的得分相对较低,这说明他们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都不甚满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58]。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的好坏,会对农村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带来明显影响,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让青年农民切实感受到当地环境的改善,这样才能促进青年农民环境和谐水平的提高。
3.2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性别、民族、省份和农民类型4个因素对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来看,女性青年农民的得分高于男性青年农民,尤其是人际氛围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河南省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2008年河南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454.24元[6,9],高于云南农民的3103元[10]。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理说河南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应该更好,但是本研究发现云南省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好于河南省青年农民,研究者认为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地方政策的倾斜。云南是一个集聚25个民族的省份,国家在大力扶持云南少数民族的同时,促进了云南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增幅明显,使得云南青年农民更能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让他们的心理体验到了更多的和谐因素。这也可以解释本研究结果中少数民族的心理和谐程度高于汉族,主要是少数民族样本均来自于云南省。
研究发现3类农民的心理和谐水平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村农民的得分最高,不在村农民的得分居于中间水平,而两栖农民的得分最低。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在村农民和两栖农民中很大一部分是进城务工农民,普遍觉得就业困难,班永飞[3]研究发现青年农民认为其生活质量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在评价自身生活质量时,参照的对象与其他农民群体不同,他们多数是以城市人为参照对象。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青年农民工月收入在1501~2000元之间的占16.9%,1001~1500元的占21.6%,701~1000元的占26.6%,501~700元的占23.4%[11],居住、生活、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这也更好地证实了国家政府对青年农民工的关注是迫切的,并且要加强政策的实施。
3.3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状况参差不齐,应努力提高其心理和谐水平 青年农民心理和谐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只有32.47%的青年农民的心理和谐程度较好,总分>4分,其余大部分青年农民的得分在3~4分,处于“不确定”和“比较和谐”之间。因此,如何大力提升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和谐程度,使之达到“比较和谐”的水平,是农民心理和谐建设的重点。其中,18.90%的青年农民的总分甚至低于3分,由于中国农民人口众多这一事实,这部分人群的总体数量是非常可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当前青年农民处于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上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当看到农村社会变革和发展必然引起农民的社会心理的动态变化,这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青年农民作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奔小康的主力军,应认真分析他们心理不和谐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其心理和谐的水平。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2]李春玲.1997~1998年中国青年基本状况[J].青年研究,1999 (1):42-43
[3]班永飞.新农村背景下中国农民生活质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1-141
[4]叶金辉,雷良忻.影响贫困地区青年农民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4):23-27
[5]冷熙亮.14~35岁:当代青年的年龄界限[J].中国青年研究,1999 (3):21-22
[6]赵志良.新农村背景下中国农民心理和谐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1-82
[7]宋国庆,沈丽巍,赖天能.我国农村人际关系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5):52-55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9]河南日报.河南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4454.24元(EB/OL). http://new s.xinhuanet.com/local/2009-02/26/content-1090 0554.htm,2009-2-26
[10]云南日报.2008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03元增幅全国第三(EB/OL).http://unn.people.com.cn/GB/14802/21692/87336 23.htm l,2009-2-2
[11]刘俊彦,胡献忠.新一代农民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9(1):49-57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Young Peasants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 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L iH ui,Yang Chunm ei,Zhao Zhiliang.D epartm ent of Educationg and M anagem ent,Yunnan N orm al U niversity,K unm ing650092,P.R.Chia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ious of young peasants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 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M ethods By purpose sampling method,1275 young peasant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Henan province were tested.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scalewas used.Results ①Gender,ethnicity,province and peasant typewe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young peasants.②By clustering analysis,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young peasants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young peasantswere significant(χ2=169.416,P<0.001),and only 32.47%of the young peasants at a better level of mental harmony.Conclusion The score of young peasants’psychological harmony is 3.89 points on average,close to 4 points,which is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socials and personal’s effort,but condition do not yet reach a very harmonious level,their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harmony shoud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Socialis 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Young peasants;Psychological harmonious;Clustering analysis
2010-06-25)
① 中国.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092 E-mail:ynsdlh@126.com ②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以云南,河南为例》(项目批准号:08 XZX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