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0-09-29吴文春陈温桂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10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总分维度

吴文春陈 洵 温桂生 罗 列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吴文春①陈 洵 温桂生 罗 列

目的 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运用儿童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3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分均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②3组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③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留守儿童;④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潮汕地区;留守儿童;儿童孤独感;社会支持

处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主要包括潮州、汕头和揭阳3个城市)[1]三面环山,面朝大海,地狭人稠,有着独特的文化与经济环境,与珠江三角洲相比,它属于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有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或谋生。而有着“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的潮汕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足迹遍及各大城市,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因此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较为普遍,但现阶段关于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为此,本研究拟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有关部门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而由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交由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成年人[2-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班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3市农村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6份。其中,男生339名(45.4%),女生401名(53.8%)。留守儿童437名(61%),非留守儿童279名(39%)。五年级、初一年级的人数分别为252名(33.9%)和492名(66.1%),年龄分布在11~16岁之间。

1.2 工具

1.2.1 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 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父母每年打工的时间、父母离开家被试所处的年龄段、父母打电话回家的频次、主要监护人等项目。

1.2.2 儿童孤独量表(CLS)[4]该量表有24个项目。16个条目评定孤独感、社会适应与不适应感以及对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其中10条用语指向孤独,6条指向非孤独。另外8个为补充条目,询问一些课余爱好和活动偏好。回答分5级记录,从“始终如此”到“一点都没有”。16条基本条目与8个插入条目做因子分析,所有16个孤独条目负荷于单一因子上。插入条目无一在此因子上负荷显著。16条目的同质性系数为0.90。未校正的条目与总分相关值为0.50~0. 72。总分越高表示孤独感与对社会的不满越强烈。周宗奎,范翠英[5]通过预测得到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72。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包括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越好。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社会支持对应急起缓冲作用,为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而且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7-8]。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2,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研究程序 问卷采用团体施测法,先按指导语训练被试学习使用问卷,再以不记名的方式对被试正式进行上述问卷测查。约25分钟完成全部问卷并当场收回。最后送给每1位被试精美礼品1份,留作纪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6.0统计软件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儿童孤独和社会支持状况差异比较 见表1。将被试分为4组:父母均在外打工、仅父亲在外打工、仅母亲在外打工和对照组(父母均在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组儿童在儿童孤独、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3个方面得分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LSD)发现: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仅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P=0.002、0.014);在客观支持维度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分均低于仅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P=0.001、0.040)。在儿童孤独量表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P=0.035);仅父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比对照组儿童得分低(P=0.026),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得分显著高于仅父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P=0.007)。

表1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s)

表1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比较(±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

2.2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状况差异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独感和社会支持状况得分比较(±s)

表2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独感和社会支持状况得分比较(±s)

?

表2显示,初一年级的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的留守儿童。但在儿童孤独量表上的得分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留守儿童间的差异不显著。

2.3 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见表3。

表3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儿童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得分的相关(r)

表3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负相关。

3 讨 论

3.1 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状况分析 本研究表明,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孤独、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仅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仅父亲在外打工的儿童比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到更多的客观支持差异显著。潮汕地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传统观念和家族观念特别强,父亲主要负责维持家里的经济收入,男人到外面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家族里的成员及亲戚会对留守在家的妻儿给与更多的客观支持。传统的潮汕男人很少干家务,家务是妇女的专利,负责家里的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事务,母亲负责满足孩子的各种主客观的需要。因此父亲在外打工的潮汕留守儿童会得到更多来自母亲及家族成员的社会支持。然而,一旦母亲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则得到比较少的社会支持,不仅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也难以得到家族成员的支持。潮汕地区特有的家庭性别角色认同使父母在潮汕地区的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方面,结果显示4组儿童间在儿童孤独感得分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与刘霞、胡心怡、申继亮等的研究[9]结果相左,但与任彩霞的研究[2]相一致,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比对照组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但仅父亲在外打工组比对照组的儿童孤独得分低,仅母亲在外打工组比仅父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在孤独量表上的得分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潮汕地区儿童主要借助父母的支持来缓解孤独体验,亲子分离、缺少社会支持必定会造成家庭情感交流等功能的弱化。母亲是否外出打工对孩子们的孤独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一是传统的潮汕男人个性比较内敛含蓄,不善于与孩子沟通,二是即使他们没有外出打工,对孩子的陪伴也比较少。母亲除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外,陪伴孩子的机会也较多。对于母亲外出打工组的儿童来说,他们将无法满足对母亲依恋的情感上的需要;家族的成员会对留守在家的父亲非常歧视,逐渐泛化到对其子女的冷漠,从而导致留守在家的孩子就会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

3.2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但在儿童孤独量表上的得分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留守儿童间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年级的增加,儿童在与更广泛的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得到了更多的客观支持。但是孤独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联,对客观支持的利用情况和主观支持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状况,同伴朋友的互相支持还不足以缓解内心的孤独感,由于留守而缺失的父母的爱,无法由同伴关系支持来弥补。

3.3 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究儿童孤独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孤独得分和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都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社会支持对应激起缓冲作用,为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而且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7-8]。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当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境的改善时,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满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体验。

[1]潮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潮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445

[2]任彩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08(1):19-20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 (1):29-36

[4]刘平.儿童孤独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志,1999(增刊):303-305

[5]周宗奎,范翠英.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 2001,4:442-444

[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1999(增刊): 127-131

[7]Goyne J C,Downey G.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coping Process [J].Ann Rev Psychology,1991,42:401-426

[8]Thoits P A.D imensions of life events that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M]//Kaplan H.et(eds):Psychological stress,New York:Acdem ic Press,1983: 33-103

[9]刘霞,胡心怡,申继亮.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2008,48(1):18-22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aoshan Area.

W u W enchun,Chen X un,W en Guisheng,et al.D epartm ent of Education,H anshan N orm al U niversity,Chaozhou521041,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aoshan area.M ethods M aking a survey of the students selected random ly from grade 5 and 7 in Chaozhou,Shantou,Jieyang City w ith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Children’sLoneliness Scale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elf-compiled Q uestionnaire. Results ①On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the group of children which parentsworked outside score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group which father worked outsi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On the d imension of objective support,the group which parentsworked outsi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both score lower than the group which fatherworked outside;②There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loneliness between three group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 control group.③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and objective support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seventh-grade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fth-grade.④The lonelines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 ith social support score,objective support,su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upport.Conclusion The lonelines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aoshan area is correlated w ith social support.

Chaoshan area;Left-behind children;Children’s loneliness;Social support

2010-06-21)

① 中国.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潮州) 521041 E-mail:wenchun98@126.com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总分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数字与历史: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规模再考察——以数据处理方法为视角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