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0-09-28张雪玲
张雪玲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张雪玲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居民消费作为消费需求的主体,其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在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将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通过对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两者短期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针对扩大内需提出四点建议。
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平稳的增长,由1978年的3-605.650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300-510亿元,GDP平均每年增长 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1%。[1]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还有间接作用,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投资乘数的大小,投资又影响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后,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贡献率一直很高,大于投资贡献率和净出口贡献率之和(见表1和图1)。消费贡献率是指消费增量与经济增量之比。其中消费贡献率在1981年达到95.1%,在1992年之前都在50%以上,然而我们也发现1993年以后消费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投资贡献率,消费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2]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1993年到2004年间,高收入国家的消费贡献率为78.4%,中等收入国家为 73.5%,低收入国家为81.2%,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消费贡献率分别为73.3%和67.8%,而我国居民消费贡献率平均为50%,远低于国外。[3]如何使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在面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为扩大居民需求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理论回顾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加。亚当·斯密把资本积累放在首位,对消费则主张采取节制态度。李嘉图则认为要扩大生产,必须使生产超过消费,使非生产性消费减少。从威廉·配第到李嘉图,他们都认为要节制消费,保证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固民财富的增加。相反,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西斯蒙弟则认为在生产和消费关系中,消费起决定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只有在每一件产品找到需要它故享受它的消费,因而把它从流转中抽出来使它变成消费基金之后,才能获得这一名称。才具有这种性质”。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生产。
19世纪60—70年代,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边际革命”,它对消费经济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最权威代表,认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边际效用量是由需要及其供应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从需求与价格方面来研究消费,反映了西方消费经济学发展的数量化趋势。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即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不会用于全部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表1
图1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了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相对地被决定。它的核心思想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1954年,莫迪里安尼创立了生命周期理论。该假说认为个人在长期中会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以便在他们一生中,以最好的可能方式配置其消费。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收入有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与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各不相同。生命周期理论的关键假定是绝大多数人们会选择稳定的生活方式,即人们试图每年消费相同的数量。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性收入就是以一个人现有的财富水平与现在和未来挣到的收入来维持其个人有生之年的稳定的消费比率。
1978年,霍尔提出随机游走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消费理论。20世纪80年代,消费理论继续得到深化和拓展。1991年,迪顿提出了流动性约束消费理论。坎贝尔、曼昆发表了假说社会总体消费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在既定的约束前提下最大化总效用这个思路发展起来的。
国内学者余永定、李军(2000)考察了转型时期收入低、风险大和对生命周期的依赖,建立了一种短视的消费模型。赖小琼、刘秀英(2006)通过拓展凯恩斯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以提高居民消费。在实证分析上,马光辉和宁定琴(2006)认为消费和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徐凤和金克琴(2009)认为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和格兰杰双向因果关系。
三、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与处理。本文选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支出C1为解释变量,样本区间为1978——2008年,采用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为了避免产生异方差,影响结论,所以采用双对数据模型。GDP、C分别取对数㏑GDP和㏑C,Y为㏑GDP,X为㏑C1。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由于时间序列通常是非稳定的,直接运用单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容易得出“伪回归”问题。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笔者采用了Eview6.0软件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得出㏑GDP和㏑C经过二次差分后是平稳序列。
3.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协整理论是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恩格尔和格兰杰在1978年提出的。协整是指两个或多个非平稳的变量序列,它们的某个线性组合序列呈平稳性,即这些序列有协整关系存在。它的经济意义在于两个变量虽然有长期波动的规律,但如果是协整的,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4]只有当单整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才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由于㏑GDP和㏑C都是二阶单整的,在采用Engle-Ggranger检验法后,在5%的显著水平下,得出均衡残差是平稳的,因而㏑GDP和㏑C存在协整关系(见表2)。
表2
4.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虽有长期均衡关系,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现实当中,经济变量不仅往往受到自身及其另一变量过去行为的影响,而且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当两个变量间存在时间上有先导——滞后关系时,能否从统计上考察这种关系是单向还是双向的,即主要是一个变量过去的行为在影响另一个变量的当前行为呢?还是双方的过去行为在相互影响对方的当前行为呢?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认为,如果X的变化能引起Y的变化,即能通过X来预测Y,X为Y的Granger原因。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论跟滞后期长度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滞后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采用2期滞后期,在5%的显著水平下,得出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前期的居民消费对当期的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前期的经济增长对当期消费有显著影响。
5.变量的短期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它们的短期关系如何?短期如果出现偏离,那么它于多大速度向长期均衡靠近?为此,笔者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传统的经济模型通常表述的是变量之间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而实际上经济数据往往产生于“非均衡过程”,因此建模时需要用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来逼近经济理论的长期均衡过程。表现在方程式中,就是每个变量的滞后也会出现在模型之中。误差修正模型正是为了度量某一时期内生变量在某一时点关于外生变量的短期偏离。笔者采用 Eview6.0软件,得到D(Y)=0.70*D(Y(-1))+0.87*D(X)-0.57*D(X(-1))-0.18*E(-1)。
上面的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E的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差分项反应了居民消费短期波动对GDP的影响。不仅居民消费对当期GDP有影响,上期的居民消费和GDP对当期GDP也有影响。当短期居民消费变动1%,引起经济增长变动87%,上期居民消费变动1%,会引起当期经济变动57%。误差修正项E的系数大小反应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系数为-0.18,当消费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同时也表明其他因素也会引起当期GDP的变化。
四、结论
由于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两者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使我国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重视内需,提高居民消费。
1.提高居民收入。在消费的影响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虽然居民收入提高了,但没能保持同步增长。2004——2008年GDP年平均增长10.8%,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7.6%。农民可支配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2.9∶1扩大到3.3∶1。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用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增强消费信心。我国居民消费偏低,很大一部分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居民要负担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巨额费用支出,因此他们要进行生命周期储蓄以预防不幸事情发生。这也造成了我国高储蓄率、低消费倾向,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72.5%,比2003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对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上;扩大保障人群等。[5]
3.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改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但农民消费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农村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充分发挥农民的消费能力,对提高内需具有重大作用。因此,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4.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完善消费信贷政策。传统观念认为要量力而行、要节俭,它严重地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支出。目前我国仍存在消费信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消费信贷规模小、期限短等。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信贷政策,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使其充公发挥作用,逐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鼓励中高收入阶层进行信贷消费。
[1] 于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际研究[J].先驱论坛,2009,(27).
[2] 许永兵.我国消费需求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20,(5).
[3] 孟祥财,叶啊忠.对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统计教育,2009,(7)
[4] 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
[5] 肖林,郭灵.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8.
Key-words:resident's-consumption;economic-growth;cointergration-test;granger-causality-test
〔责任编辑:杨晓丹〕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Residents'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ZHANG-Xue-ling
(Department-of-Econom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Consumption-has-a-major-role-in-economic-growth,resident's-consumption-demand-as-the-main-consumption,the-importance-of-not-be-overlooked.In-the-context-of-the-financial-crisis-facing-our-country-needed-the-economic-growth-from-investment-and-exports-into-consumption,investment-and-exports-driving.In-this-paper, 1978-2008-annual-data-on-consumption-and-economic-growth-in-the-empirical-analysis-are-cited.I-obtaine-long-run equilibrium-relationship-exists-between-the-two,both-of-the-reasons-for-the-two-way-Granger,and-build-error-correctionmodel,obtainedshort-termdynamic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Finally,Iputforward-fourproposals-toexpand-domestic-demand.
F830.6
A
2010-03-05
1671-6671(2010)03-0032-04
张雪玲(1987),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9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