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和特征研究

2010-09-27朴起彻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政治

朴起彻

(韩国平泽大学,韩国 京畿道)

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和特征研究

朴起彻

(韩国平泽大学,韩国 京畿道)

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中国经历政治风波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且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逐渐崛起并迅速高涨起来的,进而成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是随着国力的强大,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上主张和平与发展。中国根据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强化民族主义,已成为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期形成的新民族主义,并分析其特征及对国内外的影响。

和平发展;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改革开放①

绪论

什么是民族主义?这很难用一句话来定义。所谓的民族是在不断推进的历史中形成的。因此,民族绝对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是在不断变化的。大部分团体被称为一个民族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其他民族相区分的共同的祖先、语言、地域、政治制度、风俗、传统等。但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区别,这些因素是区分本民族与他民族的基本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所有成员的意愿。所谓的民族主义意愿是所有成员作为他们合法的政治结构的文化创造的起源,对民族国家寄予的希望[1]。

民族主义通常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民族群体对自我归属的认识,民族存在信念和民族国家理念的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待其他民族群体的态度和原则,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2](P54~56)。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中国经历政治风波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且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逐渐崛起并迅速高涨起来的,进而成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P78~82)。

中国自文明开始后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以中华思想成为世界中心,并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秩序观。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一段时期的屈辱,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中国的近代民族主义。毛泽东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出被动、排他的特征,而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民族主义则表现出更为主动、积极的特征。特别是 21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更是在全球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履行“负责任大国”的职责。

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是随着国力的强大,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上主张和平与发展。换句话说,中国根据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强化民族主义,已成为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期形成的新民族主义,并分析其特征及对国内外的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和形成

对于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非常复杂和多样。目前中国的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的形式传播,从而形成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观念。梁启超在中国最先使用了“民族”这个词,并最先定义了“民族主义”[4]。民族主义是西方最先使用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概念和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概念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中国的民族主义里包含了中华思想。中华思想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中华帝国是为了创造文化和政治共同体,虽然有民族原则的表现,但在主权、领土保全方面还都不是明确的西方式民族国家[5](P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具有双重性质。对外反对西方侵略,对内推翻满族建立的清朝,从而建立新国家。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像Benjamin Schwarts所说的“是表现近代中国文化划时代转换的现象”[6](P247)。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近代民族主义是由于外部原因所形成的,但是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历史不可分离,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着与中国历史一样长的历史。就像中国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的一样,中国的民族主义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也是在长时间的历史中形成的。

表一 中国与西方民族主义的比较

中国内战后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和特征

20世纪初,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给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带来了新的影响。如果说 19世纪中国的近代民族主义是争取独立,反抗侵略的斗争,那么 20世纪末中国的民族主义可以被称为新民族主义。中国新民族主义发展的契机从大的方面说有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首先直接原因为,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 90年代出现的“中美事件”和“中日摩擦”都明显地看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远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和重要。由此,中国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而产生的对外事务方面的自信心不断受到打击,导致不同程度的挫败感和屈辱感,这种感情使中国人不自觉地将此与近代中国所经历的痛苦记忆联系起来。他们无法明白:为什么中国经济如此强大了,还要遭受西方大国的欺侮。于是中国人自己给出的答案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遏制中国的发展,并试图分裂中国。这样的判断无疑强烈地冲击了中国人的心理,尤其是青年人,民族主义情绪随之高涨。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国民的自信心不断增长,中国与世界强国的国民之间的心理位置正处于迅速而微妙的调整变化阶段。国民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一调整缺乏准备,原本十分正面的国民自信心增长,很多时候变相地演化为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同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这种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快就被其他国家解读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有力佐证。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新民族主义表现为对西方的反驳及伴随着综合国力增强的自信感。这样的新民族主义可以定义为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应激性和情绪化倾向。通观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可以发现它具有典型的应激性和情绪化倾向。事实上,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族主义新思潮是中国在其对外关系上的一系列冲突和摩擦和由此积累的对外的反感和愤恨下被日益激发并逐渐强化起来的。以中美关系为例,1993年出现的“银河号”事件,刺激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结。1999年的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顶峰。紧接着,2001年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可以说,中美关系在世纪之交一直磕磕绊绊、矛盾重重。在与美国的冲突中,中国不断感到美国的敌意及其强加给中国的屈辱,这自然使人们把它同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耻辱意识和民族痛楚。在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第二,中国新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有被动的浓厚的情绪化倾向,所以新民族主义需要理性的研究,中国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是需要理性、和平、开放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引导。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高度出发,认清新民族主义在这场复兴与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在国家实力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认同感又重新得以强化。从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到2001年加人WT O,再到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一系列事件都大大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心理,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中国在对美国关系中所感受到的屈辱感和对自身成就的自豪感成了民族主义的合成剂。在屈辱和自豪的反复摩擦过程中,民族主义情绪已经不可避免地被重新点燃了。

第二,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7]。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在西方的侵略中产生和发展的,民族主义选择了认同国内的统治秩序,并表现了对国际秩序的不满,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从内容上看,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针对的主要是日本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的是这些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对的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国际秩序,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影响力。而民族主义者大都认为自己是出于爱国的目的,这也在另外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对国内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秩序是认同的。

总而言之,我们从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发展足迹中可以认识到:第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意识到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的民族情绪的表达与释放也是合理的。中国民族主义并没有走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历史意识和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

新民族主义的影响和评价

胡适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作了概括,他说:“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最浅的是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是最艰难的是努力建设一个民族的国家[8](P225)。而当代政治学家戴维 ·伊斯顿则把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归于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品质三方面[9](P317~318)。

第一,在现代社会,每个国家的统治合法性都建立在某种处于强势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然而,可能是由于受到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挑战,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持续的政治经济变化都需要意识形态的改变。中国的新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由于旧的意识形态的衰败而造成的合法性真空,从而可以维持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二,中国的新民族主义对中国软实力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软实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实力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通过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层面,来说明新民族主义,对于崛起中的中国软实力建设起着促进作用。

中国的新民族主义在对内提高中国政府合法性的同时,对提高中国软实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另外,对外则伴随着世界化潮流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以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基础,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改变美国支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由于中国的民族主义在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主义不同,从而导致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特殊性。近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是由少数知识分子发起,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形成的。这一点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主义类似。但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是由中华思想的屈辱和羞耻开始的抵抗的民族主义逐渐转变为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在包含多民族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主义。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新形成的新民族主义在 21世纪正在为确保国际社会中独立自主的地位而努力。这意味着中国将开展更为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通过政策向周边国家传达这样的信息:中国绝对不会成为霸权主义国家,并且正在如此行动着。

[1]Hans Kohn,Nationalism:ItsMeaning and History(Princeton,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5).

[2]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J].齐鲁学刊,2001.

[3]任丙强.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原因、特征及其影响[J].学海,2004.

[4]梁启超.中国思想变迁異同论[M].(1901年 10月 12日、22日).

[5]Ernest Gell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New York ConellUniversity,1983.

[6]Benjamin I.Schwarts,"Culture,Modernity,and Nationalism:Further Reflections"in TuWeiming,China in Transforma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7]张永红.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透视[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李世涛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9]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张伯存]

Abstract:The nationalis 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political thoughts in the world.Chinese nationalism has been new development and rising since 1990’s,the China Peace Rising Strategy come out at the same time.Now the Chinese neonationalis m could construct the peaceful and open,free and democratic nationalis m.This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majorparts,First,the origin and basic character of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 m,and the Second,analysis of establishing of neo-nationalism and its influence.

Key words:Peace rising;Nationalism;Neo-nationalis m;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 of Chinese Neo-nationalism

PIAO Qi-che
(Pyeongtaek University,Korea Gyeonggi)

K203

A

1004-7077(2010)04-0048-04

2010-07-05

朴起彻(1963-),男,韩国平泽大学中国学科教授,国际教育院院长,信息支援室室长,韩国国际政治学会理事,韩国中国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外交。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民族政治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