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0-09-20陈大为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6期
关键词:帕胺吲达依那普利

陈大为

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10)

目前众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大多数药物单一应用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国际高血压最佳血压研究(HOT试验)证明联合用药有重要价值,可以相互抵消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深受临床重视。依那普利不仅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还有良好的抗心力衰竭作用。吲达帕胺具有轻度利尿和扩血管作用,也可作为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辅助药物。笔者总结了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其他有关指标,最终为了进一步了解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小剂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利弊,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均选自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总共7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2例,年龄40~65岁,病程5~30年。74例观察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除外以下情况:①重度高血压;②重度心力衰竭;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④心源性休克;⑤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Ⅱ、Ⅲ°)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⑥严重肝、肾功能减退;⑦控制不良糖尿病;⑧有变态反应和药物过敏者;⑨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

1.2 观察方法

入选前所有患者均停用原降压药2周,停药期间每周测血压3次,3次血压的均值作为用药前血压。用药分别给予依那普利片10mg/d和吲达帕胺片2.5mg/d,每天早餐后各一次口服。用药开始后每周测血压3次,以第8周的3次血压均值为用药后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服用以下药物: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②α、β受体阻滞剂;③血管扩张剂;④钙离子拮抗剂(CCB);⑤其他复方制剂及中药类制剂。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22mmHg或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指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

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血压、心率变化的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降压效果

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9%(显效54例、有效18例,计72例),其中显效54例(72.97%);有效18例(24.32%);不良反应2例(2.7%)。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参数表1。从表1中所列数据显示,74例观察组患者经小剂量应用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治疗后血压较用药前有明显下降。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82/105mmHg,用药后平均血压135/82mmHg,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下降45和22mmHg,平均下降幅度达22%~25%,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血压下降值以收缩压与舒张压用药前后比较,收缩压的下降比舒张压的下降更明显。

表1 74例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用药前后的血压及心率变化(±s)

表1 74例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用药前后的血压及心率变化(±s)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分)治疗前 182±18 105±12 81.47±13.74治疗后 135±16 82±8 78.71±13.93 P值 <0.01 <0.01 >0.05

2.2 降压效应及其他影响

74例观察组患者服药后大多在1~2周后血压逐渐下降,伴随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心率较治疗前略有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改变。观察病例服药期间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仅有2例患者连续明显干咳而停药。

3 讨 论

依那普利(恩纳普利、依苏、悦宁定)是一种不含巯基、作用时间长、特异性高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1]。多年来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发展中起了相关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是最主要的效应肽。依那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而发挥降压作用。降压机制如下:①作用于循环中的RAAS,减少血浆AngⅡ水平,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②作用于组织中的RAAS,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ACE;③调节或降低肾上腺素能的活性;④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活性的前列腺素的形成;⑤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缩血管作用的内皮素释放;⑥抑制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血流量,减少水钠潴留,有助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长期降压作用[2]。

依那普利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与利尿剂合用,对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依那普利对老年性高血压也有效,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依那普利发挥降压效应并不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并有利于逆转左心肥大及心力衰竭,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依那普利对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等亦无影响,加用利尿剂也能保持血钾并还能防止由利尿剂产生的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依那普利不仅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而且对某些情况特别有用:①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②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后及心室重构;③糖尿病合并有微量蛋白尿、高血压伴有周围血管病;④透析抵抗肾性高血压[2]。

依那普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不良反应率低于10%,较其他药物低。干咳是依那普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本组观察病例中有2例患者用药1周后发生连续剧烈的干咳,因此而停药仅占74例观察组患者的2.7%。最严重而罕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管神经性水肿[2]。这些不良反应一般认为与缓激肽及P物质积聚有关。

欧美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建议临床上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以利尿剂为首选药物,直到最近美国的JNC-Ⅵ报告仍主张以利尿剂为一线药物[3]。长效利尿剂吲达帕胺(寿比山、钠催离)是一种非噻嗪类吲哚的衍生物,为吲满类的降压利尿药。主要作用于小动脉血管壁[1],降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和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4],从而发挥长效降压作用。吲达帕胺在治疗计量范围内,降压作用平稳,没有噻嗪类利尿剂的不足之处。对电解质、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影响。

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药物治疗原则,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小剂量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符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以下原则:①应用每日1次24h有效的长效制剂,达到全天候治疗。口服依那普利约68%被吸收,半衰期为11h,如与吲达帕胺合用,最终半衰期可延长为30~35h。吲达帕胺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半衰期消除达17.8h。这两种药物合用的优点是患者顺从性好,血压波动小,能平稳降压,还可保护靶器官及减少主要的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②合理选择联用药物以达到最高的降压效应而使不良反应最少,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小剂量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降压效应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联合用药明显增加降压效应约比单药治疗大2倍[5],本组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小剂量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证明: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下降45和22mmHg,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降幅达22%~25%,联合用药充分增加降压效应约比单药治疗大3倍。

4 结 论

①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7.29%(72例),其中显效72.97%(54例);有效24.32(18例),达到了较满意临床疗效。②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用药是一组长效、安全、耐受性较好的抗高血压药,每天仅服用一次即可维持24h血压的稳定。③对各期原发性高血压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对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的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等也是十分适宜的。④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而且疗效确切、服用方便、费用便宜,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联合用药的首选药之一。

[1] 陈秋潮.实用临床新药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53-158.

[2] 徐成斌.论现代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上)[J] .中国医刊,1999,34(11):642.

[3] 徐成斌.论现代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下)[J] .中国医刊,1999,34(10):578.

[4] 惠杰,蒋文平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J] .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2):646.

[5] 宋杰丽,程冠昌,庞妩燕,等.尼群地平和吲达帕胺联合应用的体会[J] .中级医刊,1998,3(7):395.

猜你喜欢

帕胺吲达依那普利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