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会计国际化
2010-09-19黄瑾
黄 瑾
【摘 要】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对财务报表可比性的要求日益强烈,会计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同时我国会计当前所处的复杂环境决定了我国会计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当前环境下, 如何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东风,尽可能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的趋同等效,是我国会计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在探讨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会计;国际趋同;会计环境;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139-02
1 会计国际趋同是当今的必然趋势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与其所处的法律、经济环境相适应,各国必须要制定适合环境需要的会计标准。如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将目光瞄准了国际会计准则,并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标准,我们认为这有其内在的原因。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会计国际趋同势在必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加剧,金融危机的发生将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安全, 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或衰退甚至会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为了防范这种风险,透明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会计透明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是达到会计透明度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信息,提供会计信息的全球统一标准以促进会计信息的国际交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
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引起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涌现了大量的跨国公司,但由于市场准入条件尚未全球化,各国为了保持其资本市场地位和会计标准地位,要求其跨国公司分国别会计标准编制其财务报告,这加大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因此对统一全球会计标准也给予了高度的热忱。
由此可见,会计标准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以及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后,基于全球经济稳定、安全以及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等方面的考虑而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去各国普遍运用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本国会计标准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时,各国为自身利益以各种方式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已成为事实,因此,国际会计趋同是必然的趋势。
1.2 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国际趋同提高了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从输入、加工和处理、传递和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1.3 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可程度日益广泛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获得日益广泛的认可。概括地说,国际会计准则已经为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关注,并对之发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1.4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出口大国其经济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市场中除了个别的资本项下的外币流动受到限制以外,大部分市场经济的特征都已存在,而市场经济所共有的交易事项在我国也已出现,例如,企业购并业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国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督机构对会计标准的趋同以及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切都对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提出了挑战,我们已置身于会计的国际协调之中。另一方面,会计的国际协调符合我国的利益,即减少我国公司到境外上市的筹资成本和每年编报财务报告的成本,提升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特殊环境背景
会计国际趋同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我国会计所处的经济转型的复杂环境背景决定了我国会计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我国在会计国际趋同道路上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我国多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仍或多或少地存在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会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2.1 市场经济体制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的市场竞争。过渡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许多特有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也由此引發许多特殊的会计问题。比如,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国有企业关联交易极为普遍,价格往往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由于公平交易的缺乏,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也就存在较大的难度。
2.2 资本市场因素
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均较小,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完全以投资者为主,因此在对会计目标的考虑上还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管理、投资者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2.3 国企产权因素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薄弱,国有股一股独大,或者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普遍存在着短期行为,有法不依故意违反准则或制度以达到粉饰业绩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2.4 会计人员素质因素
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加上近年来会计准则和制度变化较快,会计人员没有足够时间消化和掌握这些新的知识,致使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碰到较大的困难。
3 当前环境下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误区
我国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我国的会计标准国际化在较短的时间里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一致或协调,赢得了国际会计界的高度评价。应注意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必须以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以及会计国际化的本质和趋向有清楚认识为基础。由此我们应认清当前对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存在的几点误区:
3.1 盲目定论
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中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国际准则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们早就该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另一观点认为国际会计准则不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不能实行国际会计准则。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在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中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而应当对我国现阶段的形势和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深刻的分析,不应也不能盲目下结论。
3.2 急于求成
会计的国际趋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始终都会存在。会计国际协调实质上是各国利益的协调过程,只要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就有为国家利益进行会计协调的必要。
3.3 被动接轨,放弃制定本国标准
会计国际协调并不意味着放弃本国会计标准的制定,而是在制定本国会计标准时注重会计的国际趋同, 在交易的环境和实质均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取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一致,体现互动的过程。因此,会计国际趋同的过程也是全球各国会计标准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体现单方向接纳的取向。国际会计准则可以影响我们,我们也可以影响国际会计准则。
4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与思考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趋同的过程,会计国际趋同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当前环境下,在我国制定会计标准的过程中,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本国或者国际会计准则都是不可取的在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中,我们不应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趋同的过程中。
4.1 正确理解与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正确分析解决我国会计标准与す际会计准则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意义,正确理解和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整体框架、每项准则的内含以及背景,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国际协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
制定与我国环境相适应的会计标准一直以来是我国会计标准建设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在进行会计国际协调的进程中,应当正确了解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关对策予以解决。面临这些差异,我们应当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态度予以消除或协调。
4.2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会计国际协调是互动的过程,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以各种方式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中了解其制定的背景、实质意义,同时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例如, 应当加强与亚洲国家准则制定机构间的沟通合作,通过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会计准则提出意见和要求,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亚洲的声音,并为制定我国相应的会计标准做好准备。
4.3 对于不同行业特殊的会计处理作出专门的规范
从我国会计改革的历程中可以看出,用一种制度或者准则规范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是不全面的。会计制度或者准则只能规范一般的交易事项,对于具有行业特点的交易事项不可能完全通过会计制度或者准则全部予以规范,为此在规范一般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的同时应当考虑特殊行业的特殊交易事项,并以特殊的方式予以体现,形成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4.4 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会计标准、正确运用会计信息
会计国际趋同、新的会计理念的引入和会计标准的变化,给会计带来了历史性的革命,也给会计标准制定者、执行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应当以各种方式教育培训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使新的会计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引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会计标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会计信息提出更为有用的需求,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益的帮助。
4.5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从会计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来看,会计国际化发展所处的现实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因为,会计所处各种环境的因素是一个相互作用、联动的过程,会计改革需要包括法律等各个方面的配合。
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会计标准之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各个方面加以配合和促进。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应从社会经济环境、法律法规、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做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一些配套工作。
4.6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当并举
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国际趋同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的两驾马车,应当并行不悖。
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标准上迈出了较大步伐,许多重大会计问题的处理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会计标准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标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有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会计国际趋同是一种必然趋势,它将影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利益。但由于各国环境差异的必然存在,要实现会计国际趋同,仍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参与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借鉴国际经验,权衡与国际准则在协调程度和进度上的利弊得失,发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げ慰嘉南:
[1] 曲晓辉,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会计研究,2003.1;
[2] 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2003.2;
[3] 盖地,刘慧凤,会计原则协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会计研究,2004.3;
[4] 冯淑萍,应唯,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研究,2005.1;
[5] 李琳,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探讨,2006硕士学位论文;
[6] 高珺,马晓慧,看美国会计改革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启示,消费导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