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成效分析与政策建议
2010-09-19徐春余谢建芳金贵元饶斐文程忆文陆其峰
徐春余 谢建芳* 金贵元 饶斐文 程忆文 陆其峰
1 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局(201700)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700)
随着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培养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目标。医疗卫生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医疗卫生服务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1]。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具有多元化需求,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划,使之形成全行业完整的有机体系,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2]。2007年青浦区卫生系统启动了首轮学科人才建设计划,3年来青浦区卫生局一直把学科人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精心谋划、重点实施,拓展现代医学科技管理模式,有效推进了青浦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007年7月青浦区卫生系统在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中通过公开招标,横向竞争,宁缺勿滥,择优评选,并经过市级专家的严格评审,最终确定30位学科带头人,其中二级医院临床类学科带头人20位(其中一位中途因工作调离中止培养),一级医院与公卫类学科带头人10位。临床类学科带头人每位资助4万元,社区公卫类学科带头人每人资助2万元,青浦区卫生局共投入100万元,各单位按1∶1匹配,配套资助100万元。对29位学科带头人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考核评估,并对3年度中期评估的材料进行分析。
1.2 调查内容
学科带头人学历、职称、医疗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1.3 资料整理
对每年度考核评估表进行严格审核,在此基础上,将调查表项目通过Excel数据库对资料统一汇总。
2 结 果
2.1 学科带头人培养前后学历、职称情况
29位学科带头人在培养期间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使学历层次、职称聘任上面均有一定提升。本科以上学历从培养前82.76%提升至100%;高级职称从培养前的62.07%提升至68.97%。
2.2 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术成果明显增加
从表1看出,29位学科带头人在培养前5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平均每人每年承担0.10项;学科带头人在公开杂志发表论文50篇,平均每人每年发表论文0.34篇。通过3年培养,期间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2项,人均承担项目1.10项,平均每人每年承担0.37项,与培养前平均每人每年0.10项相比,递增了270%;学科带头人在公开杂志上共发表论文65篇,人均发表论文2.24篇,平均每人每年发表论文0.75篇,与培养前平均每人每年发表论文0.34篇相比,递增了120.59%。培养期间学科带头人共承担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5项,承担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项,承担区卫生局科研课题7项;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对象2人;获得区科技功臣奖项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区科技进步奖5项;培养期间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资助近107万元。完成各级各类课题验收项目15项。
2.3 医疗质量、工作数量稳步提高
从表2看出,临床组19位学科带头人专科门诊工作量从建设第一年的340965人次数增加到了第3年的419455人次数,年均增长率为10.91%。住院患者平均治愈好转率也从92.40%上升至93.75%,年均增长率为0.73%。开展新技术项目数从第一年的42项增至49项,年均增长率为8.01%。
表1 培养期间学科带头人组课题立项和论文发表与培养前5年情况比较
表2 临床组学科带头人3年度开展诊疗情况
2.4 技术水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培养。3年间,学科带头人率先在科内开展了大量新技术,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带头人率先在全院开展了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半肩置换等手术。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率先开展了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颅内肿瘤切除、特殊部位颅内病变的外科治疗、改良翼点入路开颅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等先进技术项目,手术患者数年均递增31.94%;住院天数从14.52d下降至11.70d。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率先在区内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食道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等先进技术。年门诊量从建设初的2200人次增至8400人次,增长281.82%,平均住院日从13.42d下降至11.28d。区中医医院内科学科带头人率先研究应用胰岛素泵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相比,术前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从原来的7.6d缩短至4.8d,进而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从原来的11.2d缩短至8.6d,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等等。
2.5 学科带头人满意度与获得荣誉情况
通过3年培养,临床组学科带头人满意度从96.59%提高到98.57%;公卫、社区组学科带头人满意度从97.77%提高到98.00%。29位学科带头人培养期间共收到表扬信与锦旗等136件,年均增长率为20.31%。
2.6 学科带头人学术氛围逐渐浓厚
建设期间,学科带头人共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学术会议186人次,第3年参加会议比第一年递增了24.53%。学科带头人应邀参加外单位业务讲座87次,参加人数达6216人次;组织本单位业务讲座425次,参加人数达21536人次;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讲座140次,参加人数达9433人次。
3 讨 论
3.1 学科带头人培养意义
加强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是医学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深化医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医院面临的改革压力和发展挑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是关键。随着社会卫生医疗资源有限性、人口老龄化、疾病与死亡谱的变化、医疗费用的增长过快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等等[3],均促使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从本文表1、表2显示,通过学科带头人培养,带动了我区医院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推动了我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3.2 学科带头人培养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以优化学科人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为学科带头人培养营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持续推进为上海青浦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最终目标都是人民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4]。
3.3 学科带头人培养要有良好的支撑条件和明确的建设方向
学科人才建设要有必要的支撑,包括人、财、物等各个方面。青浦区卫生系统首批确立的29位学科带头人,首先在建设经费上得到了大力资助,在培养初期都基本确定了本专业的主攻方向和培养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从而确保了学科的顺利发展。
3.4 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过程管理,是确保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
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评估制度,健全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管理,是确保学科带头人培养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青浦卫生科技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期间对29位学科带头人每年度组织中期评估,对差距明显、问题较多的学科带头人予以重点督导,从而形成竞争机制。其中青浦卫生科技主管部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4 政策建议
4.1 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形成新的活力和合力
与区财政、科委、人事等部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争取对下一轮学科人才建设投入经费的增加,同时保证资金投入符合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以实现组合资金投入的“协同作用”和“放大效应”。
4.2 创新学科管理方法,加强科研动态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可以使科学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的论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5]。给予学科带头人一定的职权和自由度,激励学科带头人开展创新活动。用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关怀激励、参与激励、信任激励、任务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等方法,鼓励学科带头人相互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相对宽松和谐的氛围。
4.3 构筑学科人才高地,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技术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6]。青浦区卫生系统将通过名院长、名医、医苑新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的实施,努力营造一批区内有影响力的医学专家,并以此为核心和模板组建年轻优秀团队,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快紧缺专业和薄弱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积极鼓励科技人员赴国内外进行多形式、多方面的进修学习和交流,以加快学科梯队建设的步伐。
4.4 增强学科人才整体优势,提升卫生事业软实力
在学科带头人培养中,科学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推动学科人才建设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评价学科人才建设成就最客观最敏感的指标[7]。衡量学科人才建设成效的标准主要看是否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其中科研活动及其成果是最客观的指标。青浦区卫生系统通过3年的学科带头人培养,科学研究氛围日渐浓厚,学科带头人紧紧围绕临床工作,积极开展新的诊疗技术,以科研带动了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的蓬勃开展,为学科带头人拓展了新的空间。在保持和发展学科带头人培养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还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薄弱环节,如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临床护理学等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相对滞后,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科研项目申报的级别以及发表论文的档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尚需持之以恒,从容应对新的挑战。
学科人才建设关系到卫生事业的未来,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8]。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医院管理者只有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分析和总结,不断地完善建设和发展规划,才能使学科人才建设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
致谢:承蒙上海交大医学院鲍勇教授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1]范金成,薛迪,严胜,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3年策略行动方案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4):239-241.
[2]张堪.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的历史回眸及发展愿景[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1):4-7.
[3]鲍勇.社区卫生服务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2-17.
[4]张堪.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成效分析与展望[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5):236-238.
[5]唐星明,李宁,黎介寿.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为例[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21(6):359-360.
[6]吴倩文,卢建华,吴建国.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11-813.
[7]张孟华,江南艳,赵玉婉,等.集中优势加快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3):190-193.
[8]许铁峰,张勘,张士珂,等.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0):58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