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及其提升途径研究与实践

2010-09-15乔维德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素质高职能力

乔维德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及其提升途径研究与实践

乔维德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文章分析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内涵及其基本构成,在阐述提升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现实意义基础上,探讨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并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学院为例,总结了科研素质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提升;途径;成效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教育与普通院校教育在教学要求上的差异性和人才培养定位上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依靠市场,根据市场办学,而科研活动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上起到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这一教学特点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从而从本质上是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步入健康、持续发展快车道。

一、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内涵

高职教师作为社会特殊个体,其基本素质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这是高职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职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是一个教师内在的品质和修养的反映,这是一般要求,另外,作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备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性素质——科研素质。科研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素质。

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科研技能与心理品质。专业知识除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外,还应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从事专业教学的生产实践常识;科研技能包括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信息的综合加工和处理能力、科研方法与手段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心理品质包括科研意识与意志、科研动机与兴趣、正确的科研观与科研精神等个人综合素质与人品的总和。其中,科研意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科研方法是科研素质的核心,科研精神是科研素质的内涵,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体现。

二、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基本构成

1.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是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即“想不想做研究”。简单地说就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具体来说,包括创新意识、攻关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精品意识。、法律意识、协作意识等。培养科研意识是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科研意识的教师,才能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创造出丰硕的科研成果。

2.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取的各种途径、手段和工具,是指掌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进行测量统计、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即“能不能做研究”。高职教师要想提高科研水平,必须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论,积极吸取和借鉴各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加强多学科、多种方法的研究。

3.科研精神。科研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和精神,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勇于探求;实事就是,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密切配合协作;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等,即“适不适合做研究”。科研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激励高职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支柱。

4.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炼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即“能不能出研究成果”。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构成包括一般科研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建立在一般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并结合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经验,才能培养高超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提升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现实意义

1.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7条将“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职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是必备的一项法定素质,也是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内容,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科研素质和能力,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称职”或“合格”的高职教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从队伍的结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都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科研素质的提高对于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双师”素质等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时代要求。

2.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层次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科学研究往往是围绕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实际应用而开展的。通过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丰富发展了学科理论知识,解决了许多实践中的难题。高职教材的出版与使用往往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提高了,他就能将其科研中学到的新知识、取得的新成果穿插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所高职院校的科研人才、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的科研层次和办学实力就会自然得到提升。

3.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研”在产学研结合中的有效作用,直接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间接服务社会经济。提高高职教师科研素质,使他们有能力直接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并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

四、提升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

1.转变观念,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中专校升格后组建的,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如何改变高职教师中存在的乐于做教书匠的中专习惯,克服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的畏难情绪,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学习交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高职院校关于标准化和示范性建设的各级各类文件,定期聘请一些治学严谨、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和学者举办科研知识讲座,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激发高职教师的科研兴趣。通过系统培训和有效指导,使广大高职教师转变观念,逐步提高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意识,认识到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

2.加强指导,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

(1)提高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是高职教师的一项基本的科研素质。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试想,一个写不好科研论文的教师如何能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和调查报告呢?但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写不好科研论文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已成为困扰高职教师发展的一道难题。其实,写好科研论文至少把握三点:一是要真实,写作科研论文要以第一手实验材料和调研、测量数据为依据,切忌无中生有地随意编造和拼凑,更不能出现东挪西借的剽窃抄袭现象,不能为写论文而写论文;二是要会写,要把握写作论文技巧,合理组织好材料,要符合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与要求;三是要多写,“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

(2)提高科研项目申报能力。科研项目是科研工作的开端,也是教师科学研究的基础。目前多数高职教师在申报项目尤其是省、部级以上项目时仓促申报,屡报屡败,这严重挫伤了广大高职教师科研积极性。因此,高职教师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项目申报的培训和指导工作,邀请有经验的校内外专家现场指导教师如何选题,如何填写项目申报书等;学校可以根据教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分类开展培训与指导,并注意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手段的多样性和培训效果的实在性,促进高职教师项目申报能力的快速提高。

(3)提高项目组织实施能力。项目组织实施是指项目立项后主持人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分工协作实施项目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承担科研项目后,不仅要负责项目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还需负责项目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锻炼他们在做好科研的同时,还要培养和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应根据规定和要求,划拨科研项目专项经费,保证资金投入。为提高高职教师研究能力,学校鼓励并支持高职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尽可能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为每位老师的科研工作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

3.强化管理,构建高职教师科研激励与评价机制

(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物质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保证科研经费投入,健全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出台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项目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高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搭建平台。学校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和横向联系,鼓励教师实行校企联合科研,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加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对那些科研上取得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物质上实行重奖,让老师从科研中尝到“甜头”,更感到有“奔头”。学校应设立“科研津贴”加大科研津贴权重,将科研成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和激发高职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和科研热情。

(2)丰富科研激励手段,健全精神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研仅有物质激励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健全的精神激励机制,如信任激励、尊重激励、沟通鼓励、评价激励、名誉激励等,通过精神奖励手段,发挥“激励因素”对教师的作用,使教师以更佳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科研工作;达到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建立合理的科研量化考评机制。颁布考核教师科研业绩制度,激励高职教师自觉提高科研素质。研究制定适用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对教师科研活动的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立项、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科研成果的获奖等都折算成一定的工作量,并将质与量结合进行考核。对科研能力与素质提升较快的高职教师给予奖励,运用经济杠杆对科研工作量化进行调控,促进高职教师自身的专业培养和发展。

五、高职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成效

我校近年来通过对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对我校教师课题研究及科研成果的统计数据分析,我校近年来无论是立项课题的数量、质量,还是公开发表学术专业论文的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获奖,均有突破性的提高,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2008-2009年教师的4篇专业论文被EI检索,在《电气传动》、《高压电器》、《方言》、《中国远程教育》、《微特电机》、《江苏高教》等近20余种权威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6篇,有20余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学校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两年学校有3名教师晋升为教授、研究员,12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3名教师入选常州市“831工程”培养对象,5名教师被评定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图1 2005-2009年教师论文发表及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图2 2005-2009年在研课题情况

2.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升

因为专业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显著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也随着增强,从而敢于走出校门,到企业了解科研信息,寻求技术合作和应用项目等。这种能力的提升只能通过科研才能实现,而且这种能力的提高又会较好地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2009年学校有14位教师被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聘为人文社科专家,并参与常州市“专家与市民面对面”系列讲座活动;有多名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参与机电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软件研发、法律咨询与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常州市政府在我校挂牌成立常州市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和终身学习指导中心,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承担了终身教育课题研究和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学习指导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常论常新的话题,对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系统的、有价值的教改方案绝不能轻易得出,它需要教师通过艰苦的劳动,需要较好的科研素质为基础,需要教学的不断积累,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教师辛勤的努力,换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成果。我校多项成果获得了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和省校级教学创新一二等奖;已建成两个省校级重点专业,已有4门课程获省级优秀网络课程;有4项省教科规划课题、10项省校级高职教育研究课题。通过上述的省级项目的建设和研究,以及大量的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校级教改项目等研究和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又快又好的提升。

教师的科研素质提高了,不仅反映在上面这些能力的提高和我校社会影响的扩大,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教师通过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吸引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并把这些作为案例,在专业课中讲授;同时教师由于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各类技能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两年我校先后有100多人次学生获省、市级职业创新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动漫比赛等各种奖励。另外,学校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就业质量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学校连续5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招生与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这些都印证了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力促进了我校高职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胡幸鸣,郭 琳.高职教师科研素养培育与提高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6):142-144.

[2]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5):6-7.

[3]庾光蓉.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8,(11):85-86.

[4]付光玺,曹杰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367-368.

(责任编辑:倪 震)

G451

A

1671-752X(2010)03-0004-03

2010-07-03

乔维德(1967-),男,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学术带头人,常州市“831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与机制研究》(编号:09GZL01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素质高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