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发展现代农业专题报告(一)——尚志市、松北区、依兰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

2010-09-14哈尔滨市专顾委农村经济专家组

决策 2010年3期
关键词:尚志市现代农业农民

哈尔滨市专顾委农村经济专家组

一、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农业是衣食之源,稳定之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其核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本次调研从 2009年 7月 27日开始至 7月 31日结束,共历时 5天,行程 1100公里,主要是对尚志市、松北区、依兰县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以上三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资源禀赋、人文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为三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尚志市、松北区以及依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概况

(一)尚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

1.区位状况。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西距省会哈尔滨市 127公里,东离牡丹江市 177公里,市域总面积 8910平方公里。是哈尔滨市下辖的面积最大县级市。市辖 10镇 7乡,162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 63万(市区人口 12万),其中:城镇人口 30万,农村人口 33万。境内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宜于农作物生长。尚志市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哈牡(哈尔滨——牡丹江)支线,以及 301国道哈尔滨至牡丹江段(过境里程 166公里),均经过尚志。

2.现代农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尚志市围绕奶牛、食用菌、浆果、药材、林木等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奶牛存栏达到 3万头,建设大型现代化万头牧场 2个、千头以上牧场 2个、百头养殖小区 35个,奶站 36个;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 7.6亿袋,在主产区建设了苇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浆果面积发展到 7万亩;药材面积达到 3.3万亩;林木产业年加工木材 93万立方米。

3.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加强。全面推进良种化、标准化工程,“三大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 95%以上。利用“科普之冬”、“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全年培训农民 11万人次。利用市级科技园区和乡镇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和示范引导,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和普及能力。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优化良种、科学施肥施药、田间管理等方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其中,已有 29个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标识认证;165个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绿色粮食和经济作物控制面积发展到 25万亩。

4.农田水利和水源工程建设。已投入资金4900万元,打抗旱井 5506眼,购进各类抗旱设备4000余台套,建抽水站 39个,维修拦河坝 84处,整修渠道 240公里;投入资金 2437万元,对三股流、黑龙宫等中小型水库消险加固,对蚂蚁河等中小河流堤防维修加固,提高了防洪能力;投资 542万元,新打饮水井 12眼,续建饮水工程 10处,解决了 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在土地开发整理和保护上投入资金 2074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2个,增加耕地面积 86.16公顷。设立统一的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石碑 100块,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 11.26万公顷。投入资金 600万元,推进了河东、帽儿山 2万亩标准化农田工程建设。在小型能源建设上。投入资金 400多万元,建户用沼气池 1 670个,建沼气服务站 13个。在农机化建设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 530多万元,农民自筹 80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 100多台套,插秧机等设施 350多台套。组建23个农机作业协会,建设 4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完成秋翻地 43万亩,建设水稻育苗大棚 92.7万平方米。

5.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尚志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 96个,其中新型合作社75个,农村经纪人达到 3500多人。巩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成果,全市农家店和农资店总数已达 247家,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100%,自然屯覆盖率达到 40%。

(二)松北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

1.区位状况。松北区的 5个镇地处包括绥化地区和大庆市在内的北邻 20多个县市途经哈尔滨市的必经之地,交通十分方便。区域内有滨洲、滨北两条铁路纵横南北,哈黑、哈大、哈绥 3条公路贯穿 5镇,有 5处铁路客运站和 4处货运站,有 3处水路客运小码头,松花江公路大桥为农副产品运销大城市、大市场打开了通道,为发展松北区农村经济创造了优越条件和良好机遇。

2.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政策环境。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为松北区在郊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松北区的开发,月亮湾风景区的开发、科技新城、教育行政区、金融开发区在松北区的拔地而起,必将加快我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步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确保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3.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全区现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 477栋,塑料大棚 3 422亩,机电井11941眼。其中小井 11657眼、大井 284眼,大型排灌站 2座,中型灌溉站 2座,中型排涝站 1座、小型抽水站 9处。全区控制灌溉面积 11.44万亩。在东金集团现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和正大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已形成 10个科技示范区。即东金现代园艺示范区、东方红花卉生产、巨宝圆葱生产区、松北林家食用菌生产区、松浦小北岗无公害叶菜生产区、松浦棚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区、红星土地整理高产示范区、李惠民养殖场、瑞峰种猪场、大通养殖场,带动全区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形成果菜、叶菜、棚室、花卉、鸡、猪等种养专业村屯、专业大户,一村一业、一屯一品初见规模。

(三)依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

1.区位状况。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境内完达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三山对峙,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人口 40万人,设 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386个自然屯(场),现有耕地面积 264.7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2007—2008年连续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将于 2010年汛前完成亚行贷款松花江防洪工程依兰城区和达连河段两个子项目。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解决 70个村屯,4.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启动达连河镇新胜村万亩玉米种籽节水工程和巴兰河灌区有机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三道岗基本农田开发整理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土地整理面积1100公顷。充分发挥久兴现代农业示范区作用,项目区机械化水平达到 95%以上,实现土地亩增产20%。争取组建 3个现代化农业试点项目。全县推广 90马力以上拖拉机 50台,各种收割机 55台,中小型拖拉机 200台套。

3.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在绿色食品产业大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了江湾有机谷子和迎兰有机水稻基地。至 2009年,有机认证面积发展到 1万亩,绿色认证面积发展到 15万亩,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品总数达 50个,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加工总量达 8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8亿元。昊泽伟业休闲食品加工、嘉禾实业有限公司大豆深加工扩产项目、百世姑娘食品有限公司、天晶米业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4.畜牧、水产经济繁荣。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实现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突出“良种繁育、规模饲养、疫病防治”三大重点,大力发展养殖大户、现代化饲养场和规范化饲养小区,全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加快实现畜牧小县向畜牧大县转变步伐。至 2009年,奶牛存栏达到 1500头;黄牛存栏达到 11.9万头;山绵羊存栏达到 18.4万只;生猪存栏达到 14.6万头;禽存栏达到 200万只;羊绒产量达到 42吨;肉蛋奶总产达到 38800吨;畜牧业产值达到 8.7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 1000元。顺翔牧业等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了畜禽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科学发展水产经济,形成以迎兰乡、小营盘为中心的冷水鱼养殖区。

5.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建设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800亩,其中,在道台桥镇永丰村和愚公乡新宏村分别建设 200亩和 250亩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宏克力镇小洼丹村建设250亩水田科技示范园区。9个乡镇建设乡镇级示范园区各 150亩。在园区内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将先进的栽培技术、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应用于示范园区的生产实践,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为集农业生产、高科技示范、科技培训、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三、本次调研中发现的三地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地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从表 1和表 2可以看出除尚志市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外,其余两地第一产业的产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较高,并且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郊水平;种植以低价值的玉米为主,高附加值的设施栽培所占比例不大;养殖业虽然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在养殖方式上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方法,畜牧小区建设明显滞后;农业产业体系中缺少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组织的支撑,农业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表 1 尚志市、松北区、依兰县近四年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表 2 尚志市、松北区、依兰县近四年第一产业产值情况表 单位:万元

(二)三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发展滞后

三地都缺少规模化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企业加工技术水平低、设备条件简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无力开发培育名牌产品,存在着牵动能力弱、加工水平层次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市场开拓不稳定等弱点。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缺少有影响的销售组织和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靠农民自己解决,未形成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主要供应本市,向市外、省外辐射能力有限,辐射半径小,市场容量小,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三)三地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从表 3可以看出三地的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还是靠天吃饭。农田水利设施少、不配套,水土流失没有得到很好治理,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少、装备水平落后,致使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相对较大,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稳定高产;村屯道路是以沙石路为主,影响农副产品的流通和生产资料的运输。

表 3 尚志市、松北区、依兰县近四年土地受灾面积情况表 单位:亩

(四)三地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从表 4可以看出三地农业科技人员比较缺乏,并且科技网络不够健全,存在着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断层,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及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多数科技人员对传统农业比较熟悉,高科技农业科研和开发能力则相对薄弱,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比较陌生,尤其缺少蔬菜等方面的种植、加工和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表 4 尚志市、松北区、依兰县近四年农业技术人员数量情况表 单位:千人

(五)三地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不足

三地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种植业生产方面要开展大面积的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开发花卉盆景以及休闲农业项目;在养殖业生产方面要扩大现代化规模养殖和提高水产品养殖水平,发展名优品种;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一切工作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存在着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投资相竞争的矛盾,仅靠三地自身现有的经济实力是无法满足的。

(六)三地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较低

由于历史原因,三地农民主要是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在规划期内种植业要加大调整力度,养殖业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向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才能胜任。

四、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开发能力,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的作用,搞好利益连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利用好国家补贴政策,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加快推进水稻大棚育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户多积多用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基于近四年三地水旱灾所造成的土地受灾比较严重的情况,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河流堤防的建设,针对三地调研中所调查的 80位农民中95%提到村内“水泥路”需硬化的问题,而大多村集体有没有能力靠自身力量完成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应该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科技人员的指导作用和新型合作组织的服务作用,引进推广良种良法。继续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之冬”活动,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从调研中可以看到,三地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农田整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工作,这一切工作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而这些仅靠三地自身现有的经济实力是无法满足的,需要政府以及财政金融部门加大资金的注入力度。

(五)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好新一轮试点村调整工作,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始终把发展生产、致富农民放在首位,确保增产增收;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搞好农村道路、环境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基础公益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五、调研中发现的现代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

(一)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

1.区位优势。尚志市一面镇长营村距尚志市区 20公里,与滨绥铁路和绥满高速公路毗邻。全村共有农户 252户,人口 1062人,耕地 2729亩,现有土地规模经营面积 1.03万亩。集体拥有林地面积 1.27万亩,其中人工林 8242亩。几年来,长营村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壮大致富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全村集体资产总额已达 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9万元,跨入全国 500强村行列,率先实现小康村,先后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文明村标兵单位”、省先进党组织、省“五个好”先进村党总支、省先进村民委员会和哈尔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哈尔滨市第二十九届劳动模范集体、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2.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尚志市长营村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村办农场填造的 1280亩水田和 200亩旱田,与东农、省农科院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成立了水稻高新技术研究所,“人造地”全被种上优质稻种,成为水稻良种研发基地。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提供良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回购”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 6个村农民参与,创建了长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内投资 1300万元,建设了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5000亩,大豆 3000亩。为促进良种销售,投资420万元,买断了尚志市种子公司,安置下岗职工20多人,成立了长营种业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实验示范、生产推广于一体的水稻良种产业链条。2008年生产优质稻种 200多万斤,大豆种 100多万斤,销售收入达到 600多万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园区内建设拦河坝 2处,大型蓄水池 4个,打井 116眼,建设 2万延长米的渠系工程,架设了 3.6公里输电线路。水田全部实现了方田化,农田路通到田间地头,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为高产稳产提供了保障。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农机部门的帮助下,投资 1000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组建了农机作业合作社。园区内从整地、育苗、插秧、播种到收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还为周边乡镇开展秋翻、整地、种植、收获等农机作业服务,实现了创业增收。目前合作社拥有农业机械 67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6台,中型拖拉机 16台,小型拖拉机 35台,联合收割机 4台,运输车辆 5台,装载车 1台,每年农机作业收入 120多万元。发展生态林业。长营村荒山荒地比较多,每年都组织人力,对山坡沟壑进行植树造林,建设绿色银行。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村有林地面积发展到 1.27万亩,其中人工林 8242亩,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

3.浆果新兴产业——“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的战略选择。开辟浆果新兴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浆果新型产业,是尚志市长营村发展“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长营村按照尚志市浆果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粮食生产调整到桨果产业上来,浆果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浆果产业化经营体系。依托东北农大的科技优势,采用科学的栽培方法,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量,提升了质量,有 8个品种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目前,全村浆果基地面积发展到 2300亩。其中红树莓 1500亩,黑加仑 500亩,优质苗木繁育 300亩。为了使基地农户的鲜果及时收购和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和损失,2007年投资 1400余万元,建设了冷冻仓储能力2000吨的浆果冷冻加工厂,成立了长营食品有限公司,使浆果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008年加工冷冻鲜果 300吨,收入 600万元;龙头企业带动周边2000余户从事浆果生产,农民种植浆果年纯收入达到 650多万元。投资 790万元建桨果冷冻厂一座,冷冻加工生产桨果能力 1000吨,带动哈尔滨周边10多个区县(市)、150个乡镇的基地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4.“公司 +农户”的发展路子。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已经很难再有立足之地。农业生产必须引导群众走一条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的发展道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规模效应、产业效应和科技效应。长营村将全村 252户农民 2729亩土地集中到 25户农民手中耕种,集体造田 1300余亩,建立了精制米加工厂和浆果冷冻厂,购置了 300余万元的大型现代农机具,建立了长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科技化、机械化和产业化,走出了“公司 +农户”的发展路子,为农民今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收入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的最终发展思路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松北区东金集团现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1.东金集团现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状况。东金公司玉米事业部基地总面积 14000亩,拥有现代化速冻冷库 18000万平方米,年产成品鲜食玉米 3500万穗,拥有 6条农产品生产、加工、检测、包装线,一个省级研发中心和一个小型气象站。玉米种植达到全程机械化,拥有农机具 130台套,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青贮事业部建有 5万吨贮藏能力的青贮窖,配备青贮采收、加工机械 40台套,实现全程机械化。基地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核心,形成了以优质鲜食糯玉米、鲜食甜玉米、玉米粒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农业企业,是黑龙江省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

葡萄事业部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镇,总面积 2300亩,拥有塑钢冷棚 1500栋,种植 38个品种,60余万株苗木,葡萄年产量 100余万公斤,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寒地设施葡萄产业化基地。葡萄事业部从德国引进冰葡萄种苗,已成功试种,2009年可进行批量酿造冰葡萄酒,逐步成为亚洲面积最大的冰葡萄种植及冰葡萄酒酿造基地。

2.东金集团现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经验总结。一是民营工商资本下乡,多元投入解决农业资金不足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从传统农业看,单体、单户,靠天吃饭、高风险、低收入一直是难以破解的难题。这与传统农业生产手段落后、投入少、基础差有很大的关系。民营工商资本介入农业领域,把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农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综合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多元投入,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共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格局。东金公司从1999年至今已经投入 2.6亿元,建设并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加工、存贮等产后处理条件。同时,建立了整套技术体系,形成了低风险、高产能、可控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这是传统农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难以做到的。二是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没有充足的农业土地资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就是无米之炊。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它产业都长足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化体系,而农业还处在单体种植,以一个人、一户去面对一个庞大的市场,从产前、产中、产后到商品化全过程,靠一家一户去完成很难做好。所以农业规模化经营非常重要,只有上规模才能分摊投入成本、实施新技术、引进人才,实现农业标准化管理,才能有抗载力和发展力。东金公司从 1999年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公司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确保农民稳定收益,农民共获得 7 000余万元的土地租金。为保证农民的长久收益,公司从每户租地农户中至少录用 1人进入基地工作,每月人均工资 800~900元。几年来公司共支付农民近 6 000万元的工资。通过土地流转,使企业获得了规模化发展的平台,同时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三是培训农民技能,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工人。现代农业最重要的标志是标准化生产,不能一个人干一个样,而应该一百个人干一个样,这就需要生产过程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流程。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归根结底要靠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东金公司依托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民参与生产,构成利益共同体,公司录用了近700名农民,利用冬闲时间,采用带薪培训、考试评级、按技能水平分级计薪等方法逐渐将农民培训成农业产业工人,有些人从农民做到工长、助理技术人员,有的甚至已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工资收入从五六百元增长到一千多元。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提高了技能和素质,具备了长期从业的能力,这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企业来讲,这种投入很快就有回报,今年培训明年就会看到成果,因为农民技能提高了,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产量都会提高,企业收益就会加大,所以对农民的培训是双赢的。同时,公司还鼓励农民合理流动,积极创业。有的人在公司学会了技术,懂得了管理,就回家自主创业,建几栋大棚,凭借在公司学到的技能,一年也能赚几万元,目前在公司基地周边已建起了近千栋这样的大棚。八年来公司累计投入了近千万元,培训了上千名农民,使传统农民实现了向农业产业工人的转换,农民也做到了离土不离乡,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民就业的新思路。四是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决定“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果农业不实现产业化,农产品的效益就很难实现最大化。目前,公司在产前、产中、产后到商品化处理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组织生产。同时,合理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坚持以绿色为本,走特色之路,汇集了农业种植、机械冷冻、产品保鲜、市场营销等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探索出一套适合寒地设施化生产的配套技术及以高温保鲜和低温冷藏技术、设施为基础的当季生产、返季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生产、销售模式。我们还结合观光农业,提高了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传统农业相比,土地产能提高了近 30倍,农民收入增加了近 10倍。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尚志市现代农业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加快尚志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关于加快发展尚志市生态渔业经济的思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