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0-09-14高晓华崔立根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入校政策法规体育设施

高晓华,崔立根

(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陕西西安 710063;2.西安工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32)

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高晓华1,崔立根2

(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陕西西安 710063;2.西安工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32)

重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研究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各项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几类因素,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给建设;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建设;提高开放中的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综合提高政府在开放中的管理能力。

城市社区;社区居民;入校锻炼

Abstract:By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this article studie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exercises in schools of urban community.The results showthat recording to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exercises in schools of community resident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for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opening up to communities;improve the allocating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strengthen related service of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raise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 its opening up;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capacity in its opening up.

Key words:urban community;community resident;physical exercises in schools

2006年八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召开中小学体育设施开放会议,提出了以试点学校为龙头带动其他中小学实施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到 2008年二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召开武汉学校体育设施场地试点工作经验介绍会。这期间我国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对外开放逐渐由少到多的局面,开放数量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势头。在开放中也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开放人群逐渐由随意、零散型人群向社区居民有组织的转变。随着开放工作的深入,学校在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积极性。从当前研究文献来看,较多研究是以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从政策法规、政府管理、学校管理的等角度来分析如何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而以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锻炼过程中学校如何影响了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研究还属空白。我国城市从 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开放步伐在全国都是比较快的[1,2]。对于此本文以我国城市入校锻炼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居民进行研究,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找出目前学校在开放体育设施的过程存在的问题,以期给今后我国城市学校体育设施更好地对社区开放提供一定的理论上的帮助。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 5年来,各体育核心期刊和国外文献上关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相关文章,以及关于统计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专著,为问卷的制作和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和理论支持。

1.2 问卷调查法

针对社区居民,设计并发放了 2500份问卷,结果回收了22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 2150份,有效问卷达到了 90%。问题条目 ɑ平均大于 0.8,信度满足问卷设计的信度要求。

1.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 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地域

以城市为样本框。研究对象是上海市,东北长春市、四平市,江苏省南京市、泰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十堰市,甘肃兰州市、天水市,宁夏银川市,广东广州市、东莞市,四川成都市、宜宾市,广西南宁市、北海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湖南省的长沙市、湘潭市。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取主要以参与体育锻炼的城市社区居民为主。在这 22个城市中分别选取已经公布的对外开放的中小学各 12所。对于人群的抽样主要以入校后的随机抽样,将进入学校锻炼的社区居民按照进入顺序编号,然后根据数据随机表抽取得到。

3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调查

3.1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调查

该调查仅是指在学校对外开放时间中的调查。对使用学校体育设施的社区居民调查发现,目前女性少于男性。入校锻炼的人群中在职工作的男性较多于女性。但是在离退休中女性多于男性参与体育锻炼。在校学习的只占到了0.028%。可见,应通过一定的对策提高在校学习的人群。当前推行的阳光体育中保障在校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调查中,关键是解决节假日时间的一小时锻炼问题。因此提高这一部分人群入校锻炼率对于推动阳光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者的学历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者的学历来说多为初、高中毕业的人群,本科及研究生以上较少,整体呈现出低学历为主。这部分人群因为收入的关系,大多选择公益性质的学校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而在职工作中的人群中多呈现低学历的教育水平,这个趋势和整体趋势一致。一般说来,学历的水平高低和人们工资收入水平是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因此在职人群中也显现出低学历是主要的锻炼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主要以大专以上为主,而初中、高中的较少,从一个方面也显示出我国城市初、高中学生在课余后选择学校作为锻炼地方的较少。从就业身份这里来看无业人员占到了 23.5%,这部分无业人员的入校给学校的开放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3.3 城市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政策、法规方面的调查

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了解有助于学校开放的国家政策法规数量的调查中,有 30.1%的城市社区居民认为目前国家有助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政策法规非常少。近乎一半的调查社区居民认为目前国家有关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政策法规比较少。保证您在学校合法进行锻炼的法规政策法规数量的调查中,有 37.8%的社区居民认为非常少,有 39.8%的社区居民认为比较少。

表1 城市社区居民对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政策法规数量的调查

学校制定相关措施规范社区居民入校锻炼行为的调查中,有 60%以上的社区居民认为现有的学校开放法规不能有效规范入校锻炼者的行为。认为符合的仅有 10%。可见目前实施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相关体育法规还需完善。

3.4 城市社区居民对入校锻炼中教学管理的相关调查

有调查显示学校正常的教学程序会被干扰是影响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调查研究社区居民认为是否入校锻炼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调查显示有 43.2%的社区居民认为入校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只有 5.8%的社区居民认为不会有。

其次,对社区居民入校锻炼时,学校是否以干扰教学秩序为由而拒绝入校锻炼的调查中有 43.6%的社区居民很少有。但是学校以干扰社区居民入校锻炼而拒绝进入锻炼的社区居民达到了 55.3%。说明学校对于对外开放还是比较担心干扰学校教学秩序。

再次,学校针对入校锻炼的社区居民会加强校园内的管理以降低他们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干扰。针对这个方面问卷设计题项是,您在学校锻炼时能遇见在校维护校内管理的校职工吗?以此来调查目前学校对于入校锻炼的社区居民的管理状况。超过 65%的社区居民在入校锻炼时看到有校内管理员在维护校内的锻炼秩序。有 6.4%的社区居民在入校锻炼时从未发现校内有专人维护锻炼的秩序。

第四,针对社区居民入校锻炼时与学校教学冲突的情况调查。有 34.9%的社区居民在入校锻炼时从未有看到学校在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约有 25.5%的社区居民有看到学校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从这个调查方面来看,当前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将大部分时间放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外。

学校教学区域运动区分离是目前阻碍学校开放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对学校的教学区与运动区的布局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涉及目前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对社区居民的影响是什么。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 45.1%的社区居民认为是方便的。有 14.2%的社区居民认为是非常方便的。只有不到 16%的社区居民认为学校的教学区与运动区的布局是不方便的。

3.5 城市社区居民对入校锻炼中有关安全方面的调查

本研究从社区居民的角度调查了有关安全问题。首先,对社区居民选择项目的安全性上的调查中,有 39%的社区居民在锻炼中非常关注项目的安全性。不关注或者几乎不关注的仅有不到 10%。在入校锻炼时社区居民对校内学生的安全性的调查是有 24%的社区居民认为有影响,2%的人认为非常有影响,有 70%的人社区居民认为没有影响。入校居民对校内财产的安全性影响的调查性基本上趋于一致性选择没有影响。在入校锻炼过程是否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的调查中有近乎 60%以上的社区居民选择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最后,学校会以对校内的学生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为由拒绝您入锻炼吗的调查中,有 32%的社区居民选择有时候有,有12%的社区选择从未。有 21%的选择经常,有 35%的选择有总是。可见困扰学校开放的主要问题之一还是安全。

3.6 城市社区居民锻炼中对学校体育设施资源方面的调查

对于城市社区居民选择学校锻炼身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具有良好的体育设施资源。在学校锻炼时您可选择的体育设施的数量的调查发现,有 42%的社区居民选择一般,有 17.5%的社区居民选择比较丰富,有 11.7%的社区居民选择非常丰富,有 11.3%的选择比较少,有 17.5%的选择非常少。对入校锻炼收费金额数量的调查,有 39%的社区居民目前的收费金额刚合适,有 18.1%的认为收费多,有7.5%的人认为收费非常多。有 19.8%的社区居民认为目前收费是比较少的,有 15.6%的社区居民认为收费是非常少的。在收费这项的调查显示出当前学校开放的收费是比较适中。对在锻炼过程中您需要有学校老师对你进行指导锻炼的调查中,有超过 66%的社区居民认为非常需要指导其锻炼,对学校体育设施是否能满足您锻炼的需求的调查中有近乎 75%的居民认为目前学校的体育设施能满足其自身的锻炼需要,只有不到 5%的认为不能。

3.7 城市社区居民对政府管理方面的调查

在调查社区经常会通知、公布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情况显示,目前仅有不到 30%的街道、社区委员会会公布学校的开放情况,这给社区居民的入校锻炼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学校属于教育部门管理。开放必须依托教学行政部门联合管理。对街道社区有关部门与学校协调配合开放工作的调查是,目前仅有 15.7%的认为有时会有配合;60%以上的认为很少有协调配合。最后,对社区居民是否了解本辖区内学校对外开放学校设施,调查显示,有35.7%的社区居民是大多知道学校对外开放,有 19.9%的社区居民是不知道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

4 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因素分析

本小节重在对问卷收集的数据做推断性的统计分析,使用因子分析,以探索假设中的几类影响因素。为了找出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因素,必须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问卷设计中假设社区居民认为影响其入校锻炼是一些因素造成。首先是保证学校开放的法规,其次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因素;再次是开放中影响居民健身的安全因素,第四是学校的体育设施的资源状况。

对居民调查了有关影响的 35个条目问题,对问卷中的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共抽取公因素 5个。删去 19个问题条目,对剩下的 16个问卷条目合并分类。问卷中的问题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法。简化对因子的解释,旋转后发现这些可以分为五类。Ⅰ1街道、社区公布学校开放信息、街道;Ⅰ3社区与学校协调配合开放的工作;Ⅰ2社区居民是否知道学校对外将这三个问题合并后起名为政府管理因素。Ⅳ1有助于对学校开放的国家政策法规的数量、Ⅳ2保证您在学校合法进行锻炼的法规政策法规的数量、Ⅳ3学校现行的管理规章规范了入校锻炼者的行为这三个问题合并后统一为学校开放中的政策法规因素。Ⅱ5在学校锻炼时您会关注所选择体育项目的安全性吗;Ⅱ2在校锻炼时会对在校学生安全造成的影响是;Ⅱ3在校锻炼时会对学校的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是Ⅱ4在校锻炼中出现过入校锻炼者的安全事故将这个四个问题合并为学校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Ⅴ1在学校锻炼时您可选择的体育设施的数量;Ⅴ2在锻炼过程中您需要有学校老师对你进行指导锻炼吗,Ⅴ4学校体育设施是否能满足您锻炼的需求将这几个问题合以学校对外开发过程中资源因素来命名。其余的几个因素命名为学校教学管理因素。

上述将这些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后,对其进行归类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认为五类因素影响了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在下面一个小节中我们着重对这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1 影响社区居民入校的体育设施资源因素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一个因子。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当前很大一部分社区居民没有选择入校锻炼身体,就是因为所选的体育项目是以联谊性质的集体体育项目为主。集体项目对体育设施要求不高。所以形成很大一部分群众没有入校锻炼的现象。因此社区居民在选择入校锻炼时很大一部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良好的体育设施场地资源。因子分析从数据的角度支持了在众多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因素中,体育设施场地资源是一个影响因素,这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提高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率提供了有力依据。

4.2 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入校的安全因素分析

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安全问题,从一方面来说学校要考虑入校后社区居民的安全问题,另外一方面社区居民自身会评估入校锻炼中的安全问题,例如体育设施的安全性、锻炼项目的安全性,因此安全因素是一个双向问题。安全问题一旦被解决,那么这对于学校和社区居民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即学校会主动提高学校的对外开放率,社区居民也会更加积极的进入学校锻炼。调查发现仅有 4%的居民接受对其入校锻炼的进行锻炼指导,可见目前学校在入校的指导方面做的还相当不够。在锻炼过程中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安全因素中载荷最高的两项就是体育设施安全性以及锻炼中选择的体育项目安全性。

4.3 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政策法规因素分析

从因子分析得到政策法规因素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因素,可见政策法规因素还应加大力度去加强与完善。保证学校对外开放的法规的因子载荷系数为 0.79,显出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法规政策数量过少的问题。学校现行的管理规章规范了入校锻炼者的行为的因子载荷系数为0.743,显示出学校开放中的管理法规极为匮乏。保障居民合法锻炼的法规的因子载荷为 0.648,显示出目前在保障居民入校锻炼的法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政策法规是确保今后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一个长效机制,同时也是提高学校开放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解决上述政策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促进社区居民入校锻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4 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学校教学管理因素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来看社区居民入校锻炼受到学校教学管理因素的影响。学校经常会因为教学管理的问题而关闭学校停止开放,社区居民不能因为锻炼打扰学校的正常教学(假如经常性教学管理原因关闭学校,会阻碍居民的入校锻炼的积极性)[8]。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学校教学管理因素中包括,教学时间对居民的影响、教学中学生对居民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这个三个方面的因子平均载荷系数都在0.73。从实地调研的结果发现学校常以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而拒绝开放。

4.5 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政府管理因素

通过主成分分析来看政府管理因素的整体因子载荷较高居于首位。高载荷的政府管理因素说明在社区居民入校锻炼这个环节需要放在首位去解决。政府管理因素的解决会对其他因素带来事半功倍的结果,就加强与教学部门的联系来说,学校对外开放不仅只是街道、社区的工作,学校开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学校管理的上级单位解决。因此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会对学校开放起到很多有利的促进作用,减低学校层面开放工作的压力,同时对于开放前的准备、开放中的管理、开放后的资源补充等等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5 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对策

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应从提供入校锻炼的体育服务的学校、教育部门、体育管理部门、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入手,齐抓共管,形成管理上的合力,方能改善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入校锻炼率。下面提出的解决对策分为政府管理宏观层面与学校微观层面的两个层面,以促进社区居民的入校率的提高。

5.1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提高社区居民入校锻炼

从调查中有超过 70%以上的社区居民认为国家有助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政策法规比较少。近乎 80%的社区居民认为保证在学校合法进行锻炼的法规政策法规数量认为比较少。针对此,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政策法规建设。其次,政府加强政策法规中学校设施资源、学校教学管理等匹配与落实。第三,目前学校开放的政策法规过于单一,涉及设施、资金、人员的法规还是空白,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学校对外开放中体育设施、资金、学校、社区人员的法规。

提高社区居民的入校锻炼率。需要政府主导,协调多个部门,明确各个部门在开放中的责任与义务,均衡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在开放过程中政府的管理渗透在各个方面,制定开放计划,开放学校的类型、规模,学校开放必须量化,量化开放中的具体条例。如学校每周的开放时长、财政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资金支持、民政部门配合等等。此外,对于在开放中的突发事件,也需要政府综合管理。例如,开放中学校中出现的社区居民的安全事故,不仅需要公共安全管理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商业保险的介入[15]。

5.2 夯实学校体育设施基础,吸引城市社区居民入校锻炼

社区居民入校锻炼身体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学校良好的环境以及体育设施齐备。可以通过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来吸引更多的居民入校锻炼。有研究发现目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很少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很多原因归结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滞后[12]。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应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做好体育设施资源补给机制,及时对学校使用的体育设施及时补充,有助提高学校开放的积极性。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是指增加一些软性的服务,包括社区居民的入校后的健身指导,规范、科学、系统的指导社区居民使用体育设施健身。例如,有超过 66%的社区居民认为非常需要指导其锻炼。那么可以应配给学校专门的体育教师以指导社区居民的锻炼。其次在校内有序指导社区居民在学校体育设施区域中活动。最后,从街道、社区居委会、教育部门来说应及时公布开放学校设施的消息、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时间表,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入校锻炼。

5.3 提高开放中的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

在对外开放中教学管理问题一直是教育部门棘手的问题。因为在开放中稍有不慎,开放就会对学校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学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首先,制定详细的开放计划表;其次,对于突发性的情况,教育部门应准备总体的应急方案预备,学校应针对本校的特殊情况完善应急预案;第三,应对入校锻炼的社区居民提前做好锻炼时的相关注意事项的宣传,减少突发事情发生;第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并不能只靠学校一己之力,同时应通过政府部门协调社区、街道配合学校管理开放中的一些事宜,这样会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减低学校的管理风险。

6 结论

我国社区居民入校的人群中总体女性多于男性,但是在有工作的群体中男性多于女性。锻炼者的学历多为初中、高中学历,大学学历者较少。职业分布来看无业人群有 20%以上。这部分人群很有可能是城市中的低保收入者,因此其较多的选择学校作为锻炼的地方。此外,工作状态的研究中较多的以有职业者居多。从入校锻炼的整体人群来看已无老年人与青少年为主导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我国入校锻炼的社区居民对学校的体育设施使用较少,更多的是使用学校的场地。我国学校对外体育设施多为收费。但是有 35%的学校是社区居民随便进入锻炼。

对于影响社区居民入校锻炼的几类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我国的居民入校锻炼率,同时进一步推动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开放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配给建设;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相关服务建设;提高开放中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综合提高政府在开放中的管理能力。

[1]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67/n2768/n32454/134749.html.

[2]杜 悦.日本高中的素质教育值得中国学习[EB/OL].http://www.jnocnews.jp,2008-10-12.

[3]管庆丽,王海源.试析德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7(2):60-61.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教育部体卫艺司.2008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武汉,2008.

[5]柯 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制度试水[N].中国教育报,2008-03-23.

[6]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教育部体卫艺司.2008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武汉:2008.

[7]宋 勤.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2(5):65-70.

[8]须晓东.对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2(1):6-7.

[9]唐 迅,冉 建.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及开放现状述评[J].山东体育科技,2008,3(1):85-87.

[10]沈祖芸.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命名[N].中国教育报,2006-08-08(1).

[11]许义雄.二十一世纪日本学校体育[J].学校体育,2006(12):64-78.

[12]闫 华,陈 洪.日本、中国体育设施建设与发展措施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18-21.

[13]杨金花.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6,6(13):78-80.

[14]于文谦.日本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7):43-45.

[15]中国体育场地闲置率惊人呼吁学校场地开放[EB/OL].http://info.sport.hc360.com,2005-08-20.

责任编辑:刘红霞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Exercises in Schools of Urban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GAO Xiaohua1,CUI Ligen2
(1.Xi’an Electric Power College,Xi’an710063,Shaanxi,China;2.P.E.Depar tment,Xi’an Technology University,Xi’an710032,Shaanxi,China)

G80-05

A

1004-0560(2010)03-0020-05

2009-10-20;

2010-02-01

高晓华 (1972-),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入校政策法规体育设施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入校
“巨掌”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研究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