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冰麝液加氧经鼻吸入疗法治疗CCCI疗效观察1)

2010-09-13陈国成刘燕婉蒋建晖陈湛豪梁志亮潘林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0期
关键词:头晕中度病人

陈国成,刘燕婉,蒋建晖,陈湛豪,梁志亮,潘林平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卒中的发生率,最终可能导致持久或进展性的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科采用中药冰麝液加氧经鼻吸入疗法治疗53例CCCI病人,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入选105例CCCI病人,其中男 48例,女57例;年龄45岁~75岁(63.0岁±8.9岁);头晕105例,头重79例,失眠41例。73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其中5例正常,9例弹性差,15例动脉硬化,24例发现动脉内膜斑块,20例动脉内膜增厚达到或超过1.5 mm。37例作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其中3例正常,1例双侧血流不对称,1例血管痉挛,2例弹性下降,12例血流减慢,18例供血不足。74例进行了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 RI)检查,其中38例正常,腔隙性脑梗死24例,老年性脑萎缩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2例。

1.2 纳入标准 年龄45岁~75岁;有头晕、头重、可伴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神经体征;辅助检查:有支持动脉硬化所见,如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或有时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颈部血管超声等确定有动脉硬化或管腔狭窄,内膜增厚≥1.5 mm;头颅CT或M RI未见异常或可有腔隙性脑梗死;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

1.3 排除标准 有严重躯体并发症(肝、肾、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人及同时进行其他药物的观察者。

1.4 治疗方法 将105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取冰麝液30 mL加蒸馏水10 mL稀释,混悬置于空普通吸氧湿化瓶内,加入氧气至中流量(4 L/min)经病人鼻导管吸入,约45 min~60 min吸完。对照组在空普通吸氧的湿化瓶内加入蒸馏水40 mL,拧紧,加入氧气至中流量(4 L/min)经病人鼻导管吸入,约45 min~60 min吸完,两组均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两组均予胞二磷胆碱1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病人伴有基础疾病,则按需进行降血压、降血糖或降血脂等治疗。

1.5 疗效观察 在整个观察期间,观察病人头晕、头重、失眠的临床缓解程度和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头晕 重度:平素多卧床,影响生活,需要药物治疗;中度:影响工作,但生活可以部分自理,需要药物治疗;轻度:阵发性头晕,可不服药,休息可好转。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病变程度改善2级,如重度变为轻度;有效:病变程度改善 1级,如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无效:症状无改善。

1.6.2 头重 以观察是否存在为标准,在存在的病人中进一步观察减轻的程度。

1.6.3 失眠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轻重分级标准,重度:彻底不睡,难以坚持工作;中度:睡眠不足4 h,尚能坚持工作;轻度:睡眠时常醒或醒而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疗效标准,痊愈:睡眠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病变程度改善 2级,如重度变为轻度;有效:病变程度改善1级,如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无效:症状无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若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头晕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头晕疗效比较

2.2 两组头重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头重疗效比较

2.3 两组失眠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失眠疗效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本次研究有40例属轻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 mmHg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 mmHg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组 治疗前 121.04±11.80 73.82±7.39治疗后 120.93±12.49 75.32±6.75对照组 治疗前 120.09±12.10 74.01±7.56治疗后 122.04±12.10 75.18±7.06

2.5 不良反应 所有病人在观察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又称慢性脑循环不足,一般是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头晕、头重、失眠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但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有提示血管性或其他脑器质性病变,而且不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范畴的一种疾病[1]。

本病的临床自觉症状虽不复杂,但需排除其他病因,因此辅助检查也重要,包括CT、MRI、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诱发电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等[2]。但由于病人经济原因及一般基层医院病人较少能完成上述所有检查,所以本组病人仅选择了部分辅助检查或采用病人在外院检查的部分资料。

慢性脑供血不足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头痛、眩晕、郁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头痛、眩晕、不寐、易怒,郁郁寡欢,甚者心悸、双手拘挛、麻木、疼痛,行走困难,记忆力减弱等症。本病可因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户外活动减少,劳逸不调。尤其老年人多病情日久,瘀血阻络,即所谓“久病多必兼瘀”,现代研究也表明老年人易出现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3]。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位在脑、脉,与心关系密切。病机是脑腑经络血脉阻滞,窍道不利,脑窍失灵,所以治疗上以活血通脉,开窍醒神为主。

本研究采用中药加氧经鼻吸入疗法,在用药途径上予以改革,本方为纯中药制剂,其由麝香、冰片、丹参、川芎等中药制成浓缩液,其中人工麝香、降香、冰片具有芳香开窍之功;人工牛黄、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之作用;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田七有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效。共同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开窍醒神的治疗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药能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阻滞,改善脑循环,上药通过结合氧气吸入,一方面由呼吸道经鼻黏膜下的丰富毛细血管直接进入脑循环为人体所吸收;另一方面该药物由呼吸道吸入,经肺泡进入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然后循环至脑部及全身,这一疗法是把药物、氧气吸入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它以氧气为载体,使药物由呼吸鼻道吸入,这种吸药途径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处,既缩短了治疗时间,同时由于氧气的吸入,营养组织的细胞,增加其活力,从而促进药物快速、高效地发挥作用,氧气与药物雾化微粒同时吸入,可以透过许多单纯药物不能通过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配合静脉注射脑细胞活性药胞二磷胆碱等,通过静脉血管等组织循环缓慢吸药,共同起到营养细胞,改善大脑功能的作用。打破了传统汤剂、丸剂或针剂等的常规给药途径,同时也发挥中医局部用药的治疗特色,具有价格便宜,临床可操作性强,医从性好的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显示,本方法有减轻因慢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晕、头重、失眠等临床症状,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由此可见,本方法在临床过程中对慢性脑供血不足进行干预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防止脑中风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的副反应。

[1]平井进策.平成元年度厚生省循环器病研究委托班研究报告集[M].国立循环器病,1990:80.

[2]刘汉兴,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4,12:417-419.

[3]汪君梅.血液流变学与血液[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1:12.

猜你喜欢

头晕中度病人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谁是病人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小米手表
梳走头晕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病人膏育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