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冬凌草分株繁殖试验研究
2010-09-11孙万慧张艳玲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市464000华中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武汉市430070
孙万慧,周 巍,张艳玲,尹 健,王 沫(.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市 464000;2.华中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武汉市 430070)
冬凌草,学名碎米桠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是一种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产于我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冬凌草最早发掘于河南济源市太行、王屋山区。民间将其用于食道癌、贲门癌的治疗,治愈率很高。
由于该植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且无明显毒性,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学者的广泛关注[1~6]。采挖野生冬凌草会严重破坏植被,加之冬凌草需求量逐年增加,靠人工采挖野生冬凌草已远不能满足需要,故需人工栽培。而冬凌草大面积人工栽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就信阳冬凌草分株繁殖作一尝试,以期为其大面积种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冬凌草繁殖材料系采自河南信阳鸡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株的根茎,经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业科学系周巍副教授鉴定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R.rubescens(Hemsl.)Hara。2005年2月初种植前,选择分布在鸡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株,种植于试验地。
1.2 方法
1.2.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05年在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均温14.3℃,日均气温20~30℃和20~25℃持续天数分别为130.2 d和63.9 d,年降雨量1 000~1 200 mm,月平均空气湿度大多在77%~81%,活动积温3 987℃,无霜期220 d。试验地土壤为砂泥质黄棕壤,有机质3.80%,全N 0.151%,全P 0.098%,速效P 11.9 mg·kg-1,速效K 76.7 mg·kg-1。
1.2.2 分株繁殖种植时间与级别试验 试材分级:将野生冬凌草植株根茎按自然生长及萌芽状况进行分株,修剪地上部分和须状根,根据茎上芽的多少保留一定长度的根茎作为繁殖材料并分级。Ⅰ级:茎长>10.0 cm,茎粗0.4~0.5 cm,4~5对芽,4~5个芽头;Ⅱ级:茎长7.0~10.0 cm,茎粗0.3~0.4 cm,3~4对芽,3~4个芽头;Ⅲ级:茎长3.0~6.9 cm,茎粗0.1~0.3 cm,1对以上芽,1个以上芽头。定植时间:以根茎芽头萌动时开始,从2月21日开始到4月1日止,设4个种植期,分别是2月21日、3月4日、3月19日、4月1日。定植方法:采用沟植,株行距设为35×35 cm,深10~15 cm,定植时在畦面上开沟,沟深10~15 cm,栽种时将根系充分伸展,避免“压根”,覆土、压紧,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种后浇足定根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4月15日观测统计株高、萌发率和成活率,7月份和10月份按照5点取样法分别采收2次,进行测产。试验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凌草根茎不同种植时间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取级别为Ⅱ级的信阳冬凌草根茎,分期种植,4月15日统计其出苗率和成苗率,7月20日进行第1次采收,10月10日第2次采收,总产量为2次的合计。冬凌草根茎不同种植时间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见表1。
表1 冬凌草根茎不同种植时间对生长发育的影响Tab 1 The effect of planting time on growth Xinyang R.rubescens by division planting
由表1可知,不同种植时间的出苗率与成苗率有显著性差异,晚种植的出苗率与成苗率相对要高;考察其产量,以总产量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种植时间之间的总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在本试验设计的4个种植时间中,种植时间越早,总产量越高。
2.2 不同级别的冬凌草根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取不同级别的信阳冬凌草根茎,3月4日种植,4月15日统计其出苗率和成苗率,7月21日进行第1次采收,10月11日第2次采收,总产量为2次的合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冬凌草不同级别的根茎对10月份收获的产量及总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对出苗率和成苗率以及株高影响不显著。Ⅰ级繁殖材料与Ⅱ级繁殖材料对10月份产量和总产量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Ⅰ级繁殖材料与Ⅲ级繁殖材料对10月份产量和总产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3 讨论与结论
表2 不同级别的冬凌草根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Tab 2 The effect of ramet grade on growth of Xinyang Rabdosia rubescens
试验结果表明,信阳冬凌草分株种植最佳时期以3月中旬以前,选冬凌草根茎以茎长>10.0 cm、茎粗0.4~0.5 cm,4~5对芽,4~5个芽头为最佳。3月19日、4月1日种植的冬凌草,与另两处比较,出苗率、成苗率都较高,而产量却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这两个时间种植的根茎,其芽头已有萌发,种植时有伤芽现象,芽重新萌动,尽管出苗率和成苗率高,但不及3月份前种植的冬凌草萌发早、生长时间长且植株生长高大,因而产量也高。所以,种植时间早的,其产量相对更高。
选用冬凌草不同级别的根茎,种植后的总产量尽管以Ⅰ级根茎为最高,但从绝对值看,相差并不大。这说明在生产中选择质量好的冬凌草根茎对产量的形成更为有利,但若冬凌草根茎质量不佳,而辅之以科学管理措施,也有创造高产的可能。
[1]孙汉董,林中文,秦崇秋,等.抗癌植物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1,3(1):95.
[2]冯长伟,潘祥林,邹俊晖,等.冬凌草甲素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47.
[3]李 钦,冯卫生.冬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6:31.
[4]刘加军,潘祥林,伍新尧,等.冬凌草甲素诱导白血病K 562细胞凋亡的机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15(4):222.
[5]宋发军,吴士筠,梁建军.巴东冬凌草的抗菌活性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9.
[6]辛庆锋,陈俊辉,王少彬,等.冬凌草甲素抑制人胃腺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15):1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