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药资源学学科定位与建设
2010-11-22辛文锋张文生王永炎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875教育部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北京市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市100875
辛文锋,张文生,王永炎(1.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875;2.教育部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875;3.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北京市100875;4.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市 100875)
浅论中药资源学学科定位与建设
辛文锋1,2,3,4*,张文生1,2,3#,王永炎1,2,3(1.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875;2.教育部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875;3.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北京市100875;4.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市 100875)
目的:探讨一个既体现中药特点又关注资源属性,满足教学实践需要,适用于教学与教育的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模式。方法:以“三基”教学要求为指导原则,围绕中药资源学学科性质、定位、教材编著等,探讨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具体内容。结果:从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的新时代需求、学科理论分析、体系构建内容、特色优势几个方面,构建了一种新的符合“三基”教学要求,教学与教育相宜的中药资源学学科定位与建设的思路。结论:该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种能满足学科教学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中药资源学;学科体系;教育体系;资源科学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空演化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药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矿物资源等。可见,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研究内容极广的综合性学科,而同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其研究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也不断地对中药资源学学科教学提出新要求。为了促进该学科更快、更好地发展,基于笔者单位长期的中药资源学教学实践,建议该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既要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要注重学科的独立性和技能性,要避免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应用体系。
1 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新思维的时代需求
作为中药学的二级学科,国内近20年来一直在推动中药资源学的发展,周荣汉教授主编出版的《中药资源学》[1]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职能作用,指出了一条具有中药特色、内容翔实的中药资源学建设之路。近年也涌现出了一批中药资源学的教材,然而因为对中药资源学学科的特性及学科体系认知各异,部分教材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兼容性差,其内容常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生物资源学、资源科学等学科略有重复[2~4]。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兼容并蓄,同时坚持特色的态度面对中药资源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是关系到该学科能否开拓创新的基础。
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国正确认识资源保护利用,构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5]。中药资源学研究解决中药资源的认知问题将有利于改进人们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经济模式下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状况,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利于资源丰富的多民族区域的民族团结,也有利于解决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过程所面临的中药资源非可持续利用带来的潜在的产业规模经济限制[9]。且随着科学发展,多学科的新技术思想不断地渗透融合,也期待中药资源学技术与理论上取得更新与突破,因而中药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引入新模式是现阶段中药资源科学发展过程的学科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共同需求。
2 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的教学需求
“中药资源学”作为国家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新专业,学科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中药资源学的学科性质、定位、教材编著、课程设置等国内学术界一直在不断进行探讨[7,8]。一线教学经验表明,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至少要满足如下几方面需求:
2.1 满足教学与推动教育
教学作为一个专业化行为,教育作为一个知识普及行为。“中药资源学”大学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在于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也同步发挥教材传播的公共功能。中药资源学专业的教学应坚持“三基”原则,而对非中药资源专业的学生也应推行资源科学普及性教育。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种普及性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样可以从本质上使大众自愿自觉参加中药资源知识的传播与实践,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明确资源需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2 突出中药的独特属性
中药资源学与其他自然资源分支学科的区别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因此,该学科不仅要体现中药质量时空的自然属性动态规律,更要强调其中药资源与天然药物资源等学科的区别,即要突出中药的独特性。笔者认为,其中最具特色的研究主线就是“道地药材”,选取合适的道地性药材实例将更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对中药资源保持及可持续利用的理解与认识。
2.3 体现资源科学的理论背景
中药融于自然中仅为一个资源要素,中药资源是作为系统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任何单一资源要素的变化,都势必影响整体。研究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今天资源中药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可待续利用的系统性观念。这其中又涉及到信息调查、生态评价、环境区划、经济调节、保护更新、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最新技术与手段的细节研究。
3 中药资源学的学科构建内容
中药资源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中药学基础和系统的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背景,同时也掌握最新型资源调查、分析、保护、更新、规划、开发利用技术的专业人才的理论及技能课。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其学科体系构建内容就十分关键。中药资源学学科构建结构详见图1,并简述如下:
3.1 包涵中药资源学的基础理论
与传统中药资源学的形成、演化、分布、调查、管理等基本理论分型略有区别,笔者认为中药资源学基础理论可以由图1各分部学科研究的规律和理论基础构成,与原有学科理论殊途同归。如,在特定的中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资源独特性及中药资源属性的界定,中药道地性等概念从资源理论上探讨其内涵,中药资源信息学对我国中药资源信息获取及分析的研究,中药资源地理学对中药资源种类特征、数量、质量、分布、评价、区划的地域特征的研究,中药资源生态学中景观层次资源生态系统各因子间相互关系的探讨,中药资源经济学对中药资源问题的经济本质及经济规律的探讨,中药资源管理学中管理体系建立理论的研究等涉及到各个综合性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
3.2 展示中药资源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对中药资源学中浅层次的概念与技术的归纳总结,同样包括资源中药和资源科学的一般知识。如,中药资源的个体特征,资源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资源现状、数量、质量、分布、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保护更新、区域资源结构、区划规划、经济调节、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等。
3.3 体现中药资源学的基础技能
基础技能包涵内容较为广泛,其中中药资源学最常用的研究技术包括:中药资源调查信息获取与分析中涉及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数据库、遥感技术等;中药资源规划中的资源评价、区划、分布、制图等;中药资源生态中区域中药资源生态系统的特点、结构、功能、调控、模拟、自然更新与人工更新的研究方法,掌握景观层次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才可以在以后期快速进行蕴藏量调查,而不必每年大规模重复调查,并有利于资源再生与可持续利用;市场经济中采用经济杠杆对中药资源的经济本质问题的调节规律与解决方法;中药资源管理及法律监督体系的建立、成本评估、效绩管理、实施政策等涉及的多学科技术方法。
由于中药资源学是一门融合多学科技术理论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对大量相关学科中对涉及到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均尽可能给予密切关注,并吸收过来,但同时具体、详细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操作还需要归入各专业研究领域中探讨。
图1 中药资源学学科构建结构简图Fig 1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system of TCM resource science
4 中药资源学的学科体系特色
此中药资源学科体系结构突破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课与技能课的单一划分,定位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提出人类、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综合整体思路,形成了如下几个特色:
4.1 做到理论与技术并重
中药资源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问题在于构建出学科的理论体系,对资源地理学、资源经济学、资源管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信息学5个方面的结合有利于中药资源学系统思路的建立;另一方面,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是探讨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原则、手段、技术特色等。
4.2 系统性与细节性共举
中药资源学不仅强调研究对象的资源内部要素的关联与整体效应,也还要重视引入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集成。现代的中药资源学根本目的在于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资源、生态、社会、经济的动态平衡关系及技术手段,必须考虑中药资源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三重属性。
4.3 数量与质量的升华
我们不仅要调查中药资源有多少藏量、允收量、市场份额、市场趋势等量化数字,还要注意研究解决内在什么因素在制约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与保护更新;如何解决、如何管理,值得研究;需研究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合作一起解决,具体到各个中药资源品种。如何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度,合理高效优质地利用中药资源都是中药资源学的学科建设意义所在。
4.4 区域性与全球化
道地药材资源自然分布具有一定空间范畴与分布规律,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且中药开发利用与保护更新的理念深受区域经济水平与技术工艺水平的不平衡性影响,特别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特征整体制约了中药资源研究的区域时空尺度。但自然资源分布的整体性是全球尺度表现,单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后果可能超过国家主权范畴而涉及到世界性的链锁反应。中药资源的研究要立足国粹,也要放眼世界,了解国际。
中药资源学涉及内容广泛,对于教材编写必须体现出学科的基本理论(学科的提高)、基本知识(学科的普及)、基本技能(学科的应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紧扣中药的独特性与资源的本质属性,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构成一个教学与教育相统一的中药资源学学科系统。使得教师对整体教学内容的取舍与组织更有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专业特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来决定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课程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有机统一。
作为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新兴二级学科,中药资源学因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及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希望在广大一线科研与教学同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能进一步地规范中药资源学教研教学,为学科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社会贡献。
[1]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2] 孙鸿烈,封志明.资源科学研究的现在与未来[J].资源科学,1998,20(1):3.
[3] 胡 丽,张文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学模型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3):161.
[4] 肖培根,王永炎.中药资源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385.
[5] 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6.
[6] 史培军.关于资源学科定位及其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257.
[7] 封志明.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742.
[8] 沈长江.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关于资源科学学科建设的讨论[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2):172.
Academic Pos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CM Resources Science
XIN Wen-feng,ZHANG Wen-sheng,WANG Yong-yan(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TCM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Beijing 100875,China)
XIN Wen-feng,ZHANG Wen-sheng,WANG Yong-yan(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al Resource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875,China)
XIN Wen-feng,ZHANG Wen-sheng,WANG Yong-yan(Institute of Natur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College of Resource Science&Techn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XIN Wen-feng(College of Chemistr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a construction model of TCM resource science meeting the need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fitting for teaching and education,which focuses on the both characteristics of TCM and nature of resource.METHODS:Guided by“the three basic key points”theory,the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resource science are analyzed,such as foundational theories,elementary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etc.,considering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on,write of textbook.RESULTS:Based on current demand,theory analysis,content of system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resource science,the new idea characterized with teaching being harmonious with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and fit for“the three basic key points”theory.CONCLUSIONS: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TCM resource science is an efficient and technical way to meet the demand of teaching.
TCM resources science;Academic system;Education program;Resources science
R932
A
1001-0408(2010)03-0193-03
*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电话:010-62205282。 E-mail:xinwf@ires.cn
#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电话:010-62205282。E-mail:cmzws@263.net
2009-03-19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