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恒速静脉注射在小儿麻醉中的剂量研究

2010-08-24付小萍赵燕峰范杏红欧阳雨芳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恒速麻醉学异丙酚

周 芳,付小萍,赵燕峰,范杏红,欧阳雨芳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西九江332000)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已广泛用于小儿麻醉,2007-2009年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对于恒速静脉注射维持小儿麻醉两药的剂量配比进行研究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住院小儿择期手术60例,ASAⅠ级,年龄3~8岁,体质量13~35 kg,所行手术包括隐睾下降术,鞘膜积液翻转术,植皮清创术等,手术时间25~70 min,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无异丙酚和氯胺酮使用禁忌证,3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东莨菪碱6 μ g·kg-1,所有患儿已使用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路。入室后,静脉依次注射氯胺酮2 mg·kg-1和异丙酚1.5 mg·kg-1诱导,均为1 min内匀速缓慢注射,诱导后分3种组合方式电子微泵恒速静脉注射维持麻醉:Ⅰ组氯胺酮37.5 μ g·kg-1·min-1和异丙酚 25 μ g · kg-1·min-1;Ⅱ组氯胺酮37.5 μ g·kg-1·min-1和异丙酚 37.5 μ g·kg-1· min-1;Ⅲ 组 氯 胺 酮37.5 μ g·kg-1·min-1和异丙酚 50 μ g · kg-1·min-1。一般静脉输注5~10 min开始手术,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3~4 L·min-1,若患儿术中出现体动则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1。

1.3 监测指标

记录诱导前,恒速静注后1、5、15 min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术中追加药物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见表1。

2 结果

1) HR和MAP变化:Ⅰ组 HR和MAP在1、5、15 min和术毕时,比术前增加,变化波动大,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H R和MAP较稳定,同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RR和SpO2变化:静注1 min时,3组RR均减慢,SpO2均降低,但在面罩吸氧的情况下仍然在正常范围,5 min时RR和SpO2已恢复正常,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苏醒时间Ⅰ组较Ⅱ组、Ⅲ组长(P<0.05),Ⅲ组术中追加药物次数最少,Ⅰ组恶心呕吐3例,躁动 4例,Ⅱ组躁动1例,Ⅲ组未见并发症,见表2。

表1 各时间点MAP、HR、RR、SpO2的变化 ±s

表1 各时间点MAP、HR、RR、SpO2的变化 ±s

与诱导前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n 时间 MAP/mm Hg HR/(次·min-1) RR/(次·min-1) SpO2/%Ⅰ组 20 诱导前 79.8±8.3 97±11 21.5±2.5 99.4±0.5 1 min 89.3±7.6# 111±10# 20.2±1.8 96.5±1.2 5 min 83.6±6.2# 110±12# 20.3±2.1 98.6±0.6 15 min 85.6±4.5# 105±13# 21.2±2.3 99.2±0.5术毕 85.3±7.2# 106±12# 21.5±2.2 99.5±0.7Ⅱ组 20 诱导前 79.7±8.5 98±14 21.4±2.2 99.3±0.6 1 min 82.5±4.5 96±10 19.4±1.9 96.3±1.5 5 min 82.5±6.1 100±13 20.5±2.1 98.7±0.8 15 min 81.2±4.3 98±13 20.8±2.5 99.1±0.7术毕 82.3±3.9 96±10 21.3±2.3 99.3±0.4Ⅲ组 20 诱导前 79.5±8.5 96±11 21.4±2.3 99.3±0.6 1 min 82.6±8.1 93±14 19.3±2.0 96.1±1.3 5 min 79.5±5.6 95±15 20.2±1.8 98.4±1.1 15 min 78.2±4.9 95±10 20.6±2.1 98.8±0.6术毕 80.3±4.6 96±8 21.5±1.9 98.1±0.8

表2 2组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术中追加药物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缺点是出现精神症状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异丙酚由于其起效快、苏醒快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适合小儿麻醉的选择。目前,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氯胺酮使异丙酚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减轻,异丙酚能有效控制氯胺酮的交感兴奋作用。两药复合麻醉后,总药量均减少,氯胺酮的不良反应也能有效逆转[1]。因此麻醉过程中循环系统稳定。Ⅰ组含异丙酚最少,术中分次间断追加氯胺酮次数多,术中血药浓度不稳,由于氯胺酮交感作用使HR加快和MAP增高。异丙酚含量最高的Ⅲ组,呕吐率最低,与异丙酚具有抗5HT3作用有关,它可作用于化学呕吐感受区[2],具有独特的抗恶心、呕吐作用。异丙酚还可有效预防氯胺酮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一些精神反应,减少术后躁动发生。

异丙酚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降低快,极适合连续输注给药,连续输注可维持稳定的血浓度,比单次给药时的心血管稳定性好,即使延长输注时间也能很快苏醒。氯胺酮注药后1~2 min,呼吸减浅减慢,3~5 min缓慢恢复到注药前水平,异丙酚注药先有瞬间的呼吸急促,然后减浅变慢,但持续很短便恢复正常的呼吸[3]。本文3组病例,在静脉诱导1 min时,均出现RR减慢,SpO2降低,但在呼吸道通畅和面罩吸氧下,SpO2均在正常范围,5 min时RR和SpO2均已恢复正常。由此可见氯胺酮和异丙酚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两药合用用时应密切监护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面罩吸氧。

综上所述,在给予首次负荷量后,再以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恒速静脉注射维持,逐渐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用于小儿麻醉,麻醉效果好,易于控制,但两药配比不同,对循环系统影响不同,苏醒和不良反应也不同,氯胺酮 37.5 μ g ·kg-1·min-1和异丙酚 50 μ g·kg-1·min-1为最佳配比组合。

[1]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62-64.

[2]兰海涛,李杰,姚尚龙,等.异丙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4):217.

[3]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2.

猜你喜欢

恒速麻醉学异丙酚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发电机恒速安装车研制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微直流电机恒速控制实验系统
基于 PID 的变量马达恒速控制系统研究
恒速离心式冷水机组变频改造的节能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