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分析
2010-08-24于强
于强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γ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糖蛋白性的膜腱酶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GGT在各种肝胆疾病中其活力均有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是在氨基酸吸收中参与谷氨酰循环的一个重要酶[1]。多年来,研究人员对GGT酶的活力测定关注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对它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上的研究日益深入。两年来,对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200例不同年龄男女血清GGT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GGT酶的活力变化提示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200例2008年3月~2010年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5岁。其中男性6942人,女性5258人。
1.2 方法和试剂 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酶法试剂盒速率法检测,定质血清质控品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仪器使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编写的SOP文件操作程序操作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男女性别差异GGT酶活力变化观察 由表1的检测结果可见,GGT酶活力变化在男性和女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男性GGT酶活力显著高于女性(P<0.05)。
表1 男性女性GGT分布情况
2.2 GGT升高与临床各种疾病的关系 对检测中发现的690例GGT增高者进行了进一步的体检检查,显示既往均有饮酒史,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血症,男性明显大于女性(P<0.05)经影像及其他检查确诊脂肪肝307人,其中284人GGT升高,占该人群的92.51%;确诊肝硬化的124,其中120人GGT升高,占该类人群的96.77%,见表2。
表2 体检标本GGT升高分布
3 讨论
GGT存在于肾、胰、骨胳肌和心肌中,但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于肝胆系统。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专家一致认同的因素包括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药物和不明原因的肝脂肪浸润。脂肪肝病人的GGT通常都增高,但一般营养性脂肪肝的血清GGT活性通常不超过正常值的两倍。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GGT几乎都升高,成为酒精肝病的重要特征。无炎症的酒精性脂肪肝检测结果显示GGT升高约两倍,由于长期多年的酒精摄入引起肝脂肪浸润的脂肪肝,这种类型的脂肪肝要使症状减缓,既使是在戒酒的情况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非酒精引起的脂肪肝中,转氨酶有轻度升高,GGT升高并不是占主要趋势。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一定的饮酒人群,长期的酒精消耗造成了肝实质损伤或诱导了酶的活性,使得GGT上升[2]。在12200名健康体检者中,检测出690名血清GGT升高,占体检人数的5.6%。对这690名GGT升高者,进一步做了影像、免疫学及临床相关检查,结果得出其中307人是脂肪肝,124人是肝硬化,156人是乙肝、丙肝,其它原因引起GGT升高的有140人。还了解到这些GGT活力增高者中大部分人长期饮酒,喜欢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少运动。分析检测资料还发现GGT升高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年龄分布主要在40岁左右,说明GGT升高与长期饮酒有关,而我国女性相对男性饮酒要少,结果表明减少饮酒或不饮酒是对预防酒精性肝损害很有必要。
由于血清中GGT主要来源于肝脏,故在病毒性肝炎时此酶活力会有所变化,表现在血清酶活力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损伤,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酶合成亢进释放增加,引起血清GGT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时GGT常常高于正常1~2倍,如果长期升高,可能有肝坏死倾向,肝硬化时血清GGT的改变取决于肝内病变有无活动及其原因。在非活动期多属正常,若伴有炎症和进行性纤维化,则往往升高,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往往有GGT升高,有人认为肝硬化早期时GGT升高,严重感染尤其是晚期病例反而很低,这可能由于肝细胞GGT合成能力丧失,因而临床认为肝硬化患者如果GGT较高,提示疾病处于早期阶段。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GGT排泄受阻,随胆汁流入血,致使血清GGT升高。表2结果提示,乙肝、丙肝患者体内GGT活力有所升高,表明GGT活力测定对乙肝、丙肝的诊断有一定帮助,GGT活力明显升高是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指标之一[3]。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中,该酶多数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往往大于正常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当细胞癌变时,可发生癌样代谢改变,使癌组织蛋白质生物合成加强,对氨基酸的需要增多,故血中GGT活性升高。 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胆管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GGT活性升高[4]。
显而易见,血清GGT的活性的检测不容忽视,在健康体检中作为肝功能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1]叶维法,钟振义主编.临床肝胆病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59-560.
[2]巫向前主编.临床检验结果的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5-296.
[3]孙志强,毛远丽.肝病酶学指标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6):659-662.
[4]毛远丽.肝功能实验室检查[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