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多瘤抑制基因p16表达研究
2010-08-24傅新文胡银英宋晓萍郭江梅袁佳蕾李龚琼张民宪
傅新文 ,胡银英 ,宋晓萍 ,袁 铿 ,郭江梅 ,袁佳蕾 ,李龚琼 ,刘 利 ,张民宪
(1、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3、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4、江西省妇幼保健院;5、南昌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多瘤抑制基因p16(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l,MTS 1)作为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它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可抑制细胞增殖及分裂,具有明显抑癌作用,p16基因或蛋白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p16基因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肿瘤的易感性以及预测肿瘤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以头颈部病变细针吸取及术中印片细胞学为研究样本,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p16抑癌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头颈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基因诊断新方法,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本实验组220例头颈部良、恶性肿瘤选自2005年7月~2009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头颈部病变细针吸取细胞学病例,其中颅内肿瘤标本取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中印片病例。本组男性138例,女性82例,男女比为1.68:1。年龄范围为16岁~84岁,平均年龄54岁。
2 方法
2.1 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及病理学明确诊断,同时留取针吸或印片细胞学涂片标本行p16基因检测。
2.2 固定:将针吸组织颗粒物均匀涂片或肿瘤切面印片于经清洁处理过的载玻片上,于现配的4%多聚甲醛固定30min,自然干燥后密封置-30℃冰箱待测。
2.3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采用DAKO公司p16检测试剂盒产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及步骤进行。
3 结果判定
3.1 生物显微镜下p16基因表达阳性为棕色颗粒。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浆中也可见着色,阳性产物显现为染色强度不等的棕黄色颗粒,采用盲法计数,每张标本片至少计数500个有核细胞。
3.2 着色判定:①阴性(-):细胞无棕色反应;②阳性(+):浅染色颗粒散在分布;③中度阳性(++):显色强度适中;④强阳性(+++):细胞呈均一棕黄色染色。
3.3 阳性率表达:p16基因表达率=p16表达阳性细胞数/p16表达阳性细胞数+阴性细胞数×100%。
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1.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结 果
220例头颈部病变中,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标本104例(含非肿瘤病变39例、恶性肿瘤65例),涎腺肿瘤55例(良性肿瘤32例、涎腺癌23例),甲状腺肿瘤15例(甲状腺瘤6例、甲状腺癌9例),颅内肿瘤46例(良性及低恶度肿瘤41例、恶性肿瘤5例)。
上述各部位来源病例的p16基因表达显示:各同组间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比较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颈部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p16蛋白的阳性总表达率差异非常显著(P<0.05);见表1。
讨 论
表1 220例头颈部病变/肿瘤p16基因的表达情况
肿瘤的产生是由于多种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致细胞增殖失控造成的,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已成为肿瘤的研究热点[1]。多瘤抑制基因p16为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定位于第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编码蛋白产物15845u,即p16蛋白。正常情况下p16蛋白通过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结合(拮抗作用),从而阻止细胞由G期进入S期,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负性调节作用,其丢失和突变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已深入研究p16的抑癌机制,仍尚无统一定论。但研究表明,p16基因在大多数人类肿瘤组(下转第452页)像学、病理学等检查最后确诊。本文有6例患者心肺功能及重要脏器功能良好,对于早期前列腺癌老年患者能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两年观察TPSA和FPSA结果一直正常。但也有2例患者,因各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并存疾病多,不适应手术,只有采取中医治疗,病情逐渐恶化。
图4 2例前列腺癌中药治疗后FPSA动态变化
因此,老年男性健康查体检测PSA对于前列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王自正主编.现代医学标记免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4-65.
[2]Catalona WJ,Yu X,Roehl,KA,et al.Serum PSA correlates more strongly with the percentage of prostate cancer and cancer volume than with prostate size[J].J Urol,2005,173(4):257.
[3]张升勤.PSA检测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