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低张造影技术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0-08-21斯洋许崇永洪瑞镇黄崇权
斯洋,许崇永,洪瑞镇,黄崇权
(1.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CT室,浙江 温州325027)
以往结肠病变主要依赖于肠镜检查,但内窥镜检查缺点是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肠镜不能通过狭窄部位,无法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由于肠道解剖结构特殊,常规CT在肠道肿瘤诊断中有一定局限性。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提高。笔者搜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内镜诊断或怀疑结肠疾病患者50例,均行低张造影+MSCT三期动态增强+多平面重组,探讨该方法在结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58.6岁,病程3 d~3年。其中结肠癌40例,回盲部Crohn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乙状结肠腺瘤1例,阴性3例。临床以腹痛、消瘦及消化道出血就诊40例,慢性腹泻及大便性状改变6例,不明原因长期腹部不适而临床高度怀疑结肠疾病的患者4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患者检查前1天少渣饮食,检查当天空腹口服2.5%甘露醇2000~2500 mL,检查前15~20 min肌注654-2 20 mg(有禁忌证者除外),50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及MPR重建。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必要时针对感兴趣区改变患者体位进行加扫。扫描参数:管电流平扫310 mA,管电压120 kV,增强360 mA,螺距1.375∶1,层厚5 mm,动脉期延迟25~30 s,静脉期延迟60~90 s,肘静脉团注,流率3.0~3.5 mL/s,对比剂为300 mgI/mL碘比乐或欧乃派克80~100 mL。图像后处理在ADW 4.2工作站上进行,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1.0 mm。
2 结果
50例MSCT检出阴性4例,阳性46例(占92%)。低张造影+MSCT三期动态增强+多平面重组,对病变的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7.2%,在40例结肠癌中,其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2.5%、87.5%及97.5%。各疾病的MSCT表现如下:①40例结肠癌中,升结肠7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13例,盲肠1例,直肠14例,病理中分化腺癌31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4例。MS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肠壁僵硬,肠腔狭窄,近端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局限于肠腔内28例(见图1),突破浆膜层12例(见图2),肠腔明显狭窄6例,侵犯周围脂肪间隙及淋巴结转移8例(见图3),远处转移5例。②回盲部Crohn病2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溃疡,结肠袋增厚、僵硬变形,肠腔狭窄(见图4)。③溃疡性结肠炎2例,病灶位于左半结肠,以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著,肠壁增厚,边缘呈锯齿状,肠管呈“腊肠样”僵直改变(见图5)。④结肠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表现为升结肠近端肠壁不规则增厚,累及肠管较长,1例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周围境界尚清,邻近腹膜后间隙多发淋巴结肿大(见图6)。⑤乙状结肠腺瘤1例,表现为一直径约1.2 cm结节向肠腔内突出,表面较光整,相应肠腔狭窄,肠周脂肪间隙清晰。
图1 结肠癌,降结肠壁不规则增厚,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肠腔偏心性狭窄,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白箭)
图2 直肠癌,直肠壁不规则增厚,浆膜层外见絮状密度增高影,不均匀强化(黑箭)
图3 结肠癌,升结肠壁不规则形增厚,中度不均匀性强化,其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及条片状影(白箭)
图4 回盲部Crohn病,回盲部肠壁不规则溃疡,结肠袋增厚、僵硬变形,肠腔变窄(白箭)
图5 溃疡性结肠炎,降结肠中下段肠壁增厚,边缘略呈锯齿状,肠管呈“腊肠样”僵直改变(白箭)
图6 非霍奇金淋巴瘤,升结肠近壁不规则增厚,累及肠管较长,肠腔动脉瘤样扩张(白箭)
3 讨论
低张造影MSCT检查是通过对肠道低张准备充分的患者,使结肠充盈扩张满意后行CT扫描检查。本组检查病例中,大部分患者平扫就可发现病灶,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更加清晰,更易于观察病变是否突破浆膜层及周围浸润、远处是否转移。通过多平面重组可有效减少和消除容积效应,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观察病变有无供血血管及引流血管[1],进而判断病变浸润范围和肠管周围情况,以提高T分期准确率及确定肿瘤病变N及M分期。刘文谨等[2]认为,MSCT薄层扫描+MPR后重建技术对明确梗阻点、梗阻原因和范围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准确率,并且直观地显示了病变的空间形态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临床医师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组40例结肠癌中,5例纤维内镜仅表现为肠壁局限性隆起,6例因肠腔狭窄无法通过,而在低张MSCT三期图像中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肠壁侵犯、狭窄段长度及近端肠腔扩张情况。本组1例淋巴瘤误诊为结肠癌,病变累及肠管范围较小,经肠镜活检确定诊断。3例阴性病例经结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此前,Laghi等[3]应用结肠充气MSCT扫描,结肠癌分期准确率达到96.9%。钟月芳等[4]报道MSCT低张造影对结肠癌的检出敏感性为100%,分期准确性为82.4%,与本组病例结果相仿。
常规CT扫描采用的阳性造影剂或肠道内的气体,均易产生伪影,容易掩盖小病灶而导致漏诊,同时,增强扫描时病灶的强化与阳性造影剂的密度差别小,非常不利于病变的显示。本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通过低张减少肠道蠕动伪影,通过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充分扩张肠腔,减少肠皱襞及假性狭窄,通过动态增强扫描更可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多时相扫描图像,利于观察病变血供、强化程度及有无供血血管及引流血管,提高了血管与淋巴结的鉴别能力[1]。必要时通过变化体位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浸润程度。肠腔内对比剂的选择对于结肠病变的检出尤为重要,本组水作为检查对比剂,与结肠壁具有良好的对比效果,正常结肠壁在低张充水的状态下显示清晰,肠腔扩张内径在4.0~6.5 cm之间,肠壁厚度小于5 mm,肠壁强化表现为2或3层结构[5]。肿瘤病灶与正常肠壁对比分明,显示更清楚。本组病例中,在常规普通CT检查时,10例均因肠道扩张不佳或病灶过小而漏诊,其中结肠癌6例,回盲部Crohn病1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腺瘤1例。而通过低张造影+MSCT三期动态增强+多平面重组,对病变的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7.2%,在40例结肠癌中,其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2.5%、87.5%及97.5%。因此,低张造影+MSCT薄层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结肠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及敏感性,确定病灶累及范围,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所以,笔者认为MSCT低张造影扫描技术是诊断结肠疾病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1] 张联合,章士正,胡红杰,等.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4(39):423-427.
[2] 刘文谨,张云,刘锦萍,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5(13):439-442.
[3] Laghi A,Iannaccone R,Mangiapane F,et al. Multislice spiral CT col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ms[J]. Radiol Med,2002,104(12):394-403.
[4] 钟月芳,应碧伟,章家铭,等. 低张下灌水法螺旋CT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5(24):642-64.
[5] 刘玉金,陈克敏,刘林祥,等.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对大肠癌分期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40):406-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