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经验与成效
2010-08-15路敦珂王利庆张春燕
路敦珂,王利庆,张春燕
(汶上县水利局,山东 汶上 272500)
汶上县是山东省首批确定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一,目前2009年度工程投资和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项目区分布在南部湖洼区的南旺镇、刘楼乡和北部山丘区的杨店乡、军屯乡、白石乡,受益面积达80 km2,涉及5个乡镇、62个行政村,受益群众10.4万人,总投资3391万元。其中新打机井137眼,岩芯井12眼,山区土工井289眼,维修旧井43眼,建机井房352间,井台413个,配套潜水泵353个,发电机组241台;铺设PVC管道368 km,输水灌溉面积4000 hm2;疏挖排水沟593.4 km;新建生产桥涵2279座;安装IC卡智能灌溉系统覆盖面积达666.7 hm2;安装土壤墒情监测设备3套;建设地下水位监测系统2套。
1 建设工作实践经验
1.1 精心组织,严格实施
汶上县县委、县政府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列为县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围绕“高点定位、方田起步,灌溉排涝、旱涝保丰,建管并举、上下同行”的工作思路,明确了“早、明、高、严”四字工作方针,加强领导,强化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1)突出一个“早”字。一是早安排。汶上县被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后,县委、县政府专门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项目建设。二是早宣传。利用宣传车、县电视台专栏、政府网站、街道标语口号、简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政策家喻户晓,激发了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热情。三是早行动。2008年秋收前,该县就提前做好清障和铺工定线工作,项目区预留出建设用地,秋收一结束就及时动员群众进行沟渠的疏挖,为工程的实施争取了主动。
2)落实一个“明”字。一是明确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县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技术指导、资金管理等工作。二是明确建设责任。各项目乡镇作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成立了相应工作班子,党委书记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承诺,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全力抓好项目的实施。三是明确投入渠道。除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外,县财政及时足额落实了配套资金。完善了民办公助机制,利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自愿投劳的热情。
3)坚持一个“高”字。一是高起点规划。依据省批方案,立足北部山区和南部涝洼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实际,由省水利设计单位按照“高点定位、方田起步”的总要求,以“节水灌溉、田间排涝”为重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建设内容。二是高标准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均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标准,所有项目建设全部按照“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还能用”的标准质量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应用IC智能卡、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提升了工程管理科技水平。三是高质量控制。对项目区工程建设,除监理单位全程监理外,水利部门、项目乡镇抽调机关干部、管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群众代表等蹲驻现场,监督工程建设,同时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让群众在工程建设期参与管理,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受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
4)实施一个“严”字。一是严格调度督导。制订了严格的监督调度制度,组成专门督导组,坚持每天深入现场监督,实行包保责任制,并及时召开调度会议,现场解决问题。项目乡镇对工程监理、施工企业实行每日例会制度,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二是严格建设程序。县政府办公室制定了 《汶上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建立健全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和“四制”管理要求。材料设备采购及工程施工均委托县招标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材料设备供货商和施工队伍。在项目建设中,定期在项目区和项目村内对项目建设内容、数量、投资及完成情况进行公示,让农民及时了解情况加以监督,并参与项目建设。三是严格资金管理。为强化对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联合出台了 《汶上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县财政局、水利局联合出台了《汶上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设立了项目资金专户,明确专人管理,实行了县级报账制,确保了资金安全。四是严格档案管理。及时将上级文件、建设方案、工程设计、会议及简报材料、工程建设汇报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验收资料等归档管理,归档资料规范完整。
1.2 完善机制,高效管理
为建立工程监管的长效机制,项目建设伊始,就将建设、管理问题同时考虑,由项目法人、村街、受益群众共同参与,项目完工后,及时做好产权移交工作。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以行政监督为依托,形成了以协会管理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管护体制。
1)成立管理组织。依据《汶上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管理试行办法》,5个项目乡镇分别成立了农民灌溉用水协会。乡镇灌溉协会以村为单位,下设分协会,分会以组为单位下设灌溉小组,建立健全了管护组织。协会制定了章程,包括灌溉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维护管理制度等。
2)及时移交产权。工程竣工后,及时完成了产权移交工作,落实了管护主体和管护人员,明确了管护责任,制定了管理制度,把护沟、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有机结合起来。
3)合理确定水价。项目乡镇制定了水价改革方案,试运行期间由乡镇、协会、分协会、用水户调查水价构成影响要素,邀集水利、财政、发改、法制、减负办、协会等部门召开水价听证会,合理确定水价,以保障供、用水双方的权益。
2 建设工作成效
汶上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于2009年5月底完成,在项目试运行阶段,所有建设工程运行良好,均能达到设计要求,惠泽民生的成效得到初步显现。
1)灌溉有保证。2009年6月初,全县夏种工作全面展开,白石乡毛村是典型的旱山村,小农水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变了过去“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项目区内的节水工程在试运行阶段,就及时地为农民夏种送去了救命水,保证了项目区内夏种工作。
2)防汛有保障。2009年6月30日晚11时,一场多年未遇的暴雨袭击了汶上县,截至7月1日早8时,全县平均降雨量已达到130 mm,个别乡镇降雨量竟超过200 mm。暴雨的袭击使得全县不少农田被淹,沟满壕平,道路积水,个别路段积水达到半米多深。尽管雨量较大,但在重点县项目建设范围内,由于各级排水沟都提前得到疏挖,排水顺畅,并未出现淹地和道路积水。
3)筑巢引凤凰。军屯乡西四村通过实施小农水项目,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也带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种植了240 hm2高价值蔬菜,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小农水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现代农业产业的步伐。现代农业种植加工企业、农业示范园投资企业纷纷前来洽谈,现已达成合作意向6项。
3 结 语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区将年新增供水 357万 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 720 hm2,改善灌溉面积 4000 hm2,改善排涝面积 8000 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4000 hm2,年新增粮食 2.05万 t,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 227万元,建成“水源保证、沟渠畅通,旱涝保收、机耕便捷”的高标准方田,对提高农业综合抗灾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