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做法
2010-08-15栾明贤张桂明
栾明贤 ,张桂明 ,姜 梅
(1.招远市自来水公司,山东 招远 265400;2.招远市水务局,山东 招远 265400)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属低山丘陵干旱缺水区,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647.4mm。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该市的主要产业黄金采选、冶炼、粉丝加工,用水量大,污染严重,造成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水质超标,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和水质不安全,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目前,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招远市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受益人口达到了42.2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5%。主要做法如下: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饮水安全工程
招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为民办事的责任高度来抓,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各镇(街道、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促落实。制定了工程实施意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列入市政府督查工作,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责任制考核挂钩,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步伐。同时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形式,广造舆论,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全市形成了“大力改善饮水条件,人人参与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
2 科学规划,规范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招远市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对全市水资源状况进行详细勘察,组织设计人员在摸清全市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供水现状,将全市规划为三个供水区,分别为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供水区、侯家水库供水区和勾山水库供水区;近期主要以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供水工程为主,同时考虑远期全市供水大管网的衔接,组织编报了《招远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招远市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根据本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水源情况,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科学规划,包括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含胶东调水侯家水库供水工程)、勾山区供水工程、蚕庄镇集中联村供水工程和金岭镇集中联村供水工程,所有供水工程建成后主管网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管网,各供水工程之间水源相互调度,提高供水保证率。
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要求与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实施。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分别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施工单位“三检”制、监理审核制、项目单位监管制等制度。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进度、质量要求、投资控制等事项。监理单位编制了监理规划与监理细则,进行全过程监理,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工程验收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规程》和《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建设单位采取巡回监管,严把工程质量验收评定关。
规模化供水工程具有标准高、质量好、水质优、易管理等优点,为此,招远市重点发展城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和集中联村供水工程,逐步实现由单村分散供水向连村连片集中供水转变,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2007年扩建了城区净水厂,新增净水能力3.0万t/d。主要实施了温勾线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金城路北端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付家桥至原疃郭家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及蚕庄镇集中联村供水工程。管材主要采用球墨铸铁管、PVC-M塑料管、PE塑料管。为科学、准确地进行供水调度,提高供水保证率,招远市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增设了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系统,系统采用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对供水管网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现供水管路压力异常时及时报警处置,调度中心对监测点进行实时的监视与监测。
3 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全市饮水不安全的村大多经济实力较为薄弱,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资金筹集采取了国家、省、市、镇村和群众自筹资金捆绑使用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制定下发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定市以上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机泵设备、压力设施及管网建设的补助,镇(街道、区)、村的筹资主要用于打井、建机房、电力配备及市补助项目的缺额部分。为适当调整大小村的人均投资负担,市里还规定补助资金按村的户数多少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规定对150户以下(含 150户)的村补助 90%;大于 150户少于 300户(含 300户)的村补助 80%;大于 300户以上的村补助70%。对个别经济特别困难的村,适当提高补助比例,对接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的村,市政府给予减免城市基础设施自来水配套费。实行国债资金专户储存、专户核算管理,并主要用于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另设账户进行管理核算。
4 积极探索,完善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为加强工程的建后管理,全市按照有利于农民长期受益、有利于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制定了自来水工程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采取了以下管理模式:1)城区管网延伸供水工程,自来水主管路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维护,各村水表后支管路由各村组织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和污水处理厂上游村水价为2.2元/m3,趸售价为2.0元/m3(其中0.7元为污水处理费);其余村收水费为1.5元/m3,趸售价为1.3元/m3;其水价享受与城市水价相同价格,实行城乡同水同价;2)集中联村供水工程向专业化运营方向发展,采取公司制运作,公司企业化管理,供水公司根据受益村推荐、镇政府考评、群众满意综合考虑产生,并与镇政府签订责任状,确定水价为1.2元/m3;3)分散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组建农村供水协会,统一管理,核算成本,提取折旧费,促进工程管理良性循环。在管理制度上,该市出台了《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实行专人专管,每村安排一名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热心服务、熟悉工作情况、经过市水务局培训合格,会操作、懂维修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自来水工程的管理,并定期进行水质化验,杜绝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在水源的保护上,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水质检查制度,对水质进行定期化验,防止水源污染,确保饮水安全,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 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使广大农村饮用水更加卫生、方便、安全,提高了农村的健康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减轻了农民取水的劳动程度,解放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为发展小城镇、乡镇企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供水利条件,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面貌的改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四是树立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密切了与农民的关系,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深受农民的欢迎,对农村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农村群众对项目建设表示满意和认可,在2009年6月市人大开展的专项民意测验中,群众满意程度达到了98%,由于成绩突出,招远市于2008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先进市县,2009年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