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现状和改革

2010-08-15林冬静李质馨朱辛为田洪艳窦肇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年1期

林冬静,李质馨,朱辛为,田洪艳,窦肇华

(吉林医药学院:1.组胚教研室;2.形态学实验中心,吉林 132013)

许多的医学生认为,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枯燥,学起来没动力,难学,觉得没有开设的必要。其实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其深意,像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学科是后续临床课程的必要基础,组胚是学习病理的基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此外,在临床诊治中,也处处可见组织学的知识。比如区别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就必须懂得正常的胃组织分层,像这样的例子不一枚举。所以,学好组胚是很重要的,但事实上往往又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1 教学现状

从教师角度讲,从事组胚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感觉其教学工作难度较大,课时紧,很多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发生的细节都不能展开讲;一些功能上相关的知识不容讲太深,讲一点点又难以说清楚。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态学教学缺乏足够的动力,学生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在病理课学习中充分表现了既往学习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缺陷,对胚胎发生更是“无知”。

从学生角度讲,现在很多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仅仅限于医学基础课,而是对医学学习缺乏热情和信心。一台显微镜,一本图谱,一本实习指导,感觉很模糊,只能机械的记下镜下视野,正常的组织特点尚很模糊,更不用谈病变的组织了。所以我们认为承担组织学教学的老师存在的困难确实更多一些。

2 教学改革

2.1 改革课程安排,合理整合[1]

组织学和病理学虽同属形态学,但病理学界于临床和基础之间,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大些。今后,如果教科书能尽量将组胚课程与病理课程相对应,如果能把形态学前后教学统一、协调起来,两者同一学期开课,这样学生遗忘的会慢些,病理教起来也会容易些。

组织学是病理学的基础,胚胎学主要是为产科学服务。当学习妇产学时,胚胎学的知识基本忘记的差不多了。所以认为将组胚分割成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在不同的时间给予讲授。胚胎学延期到妇产科的上半学期可能效果更好。

实行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把解剖、组胚、病理三门形态学实验课程整合,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加大对组胚的学习,不断的看片,不断的看图谱,不断的看书,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在此基础上,能对组胚和基础病理的形态学概念有个比较清晰的记忆。

2.2 改革教学态度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研究是正常组织的形态,病理学是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单纯的学组胚让学生感到乏味,单纯的学病理让学生感到费解。组胚很枯燥,很抽象,很重要,病理来帮忙,将两者联系紧密。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首先不要厌恶这门课程(且不说很感兴趣),适当的时间投入是必要的,尤其是理论与实验的时间,应充分利用。针对课程乏味的问题,就要在讲课上下功夫,备熟内容。

对于组织学方面,学生对组织学中的模式图、光镜图、电镜图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有可能实验和大课一起上,尤其与现实生活联系,与某些疾病或者其他生物间的对比,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创意。比如学习呼吸系统时,我们总是一味讲气管和主支气管黏膜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先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考虑,呼吸系统净化功能使然,再从反面即从疾病(如吸烟造成的被鳞状上皮取代)角度做一下补充,这就加深学生的理解。

对于胚胎学方面,人体的发生本来就是每个人都好奇的事情。讲授的时候要多联系动态的生理变化,会更生动。尤其与产科学、儿科学的知识相联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眼球。课件要好,做到看图说话,不要过多的罗列文字。图片要有模式图、光镜图、电镜图,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超微结构的理解;尽量从临床病例着手,联系功能,由繁入简,从模式图到光镜图的讲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组胚这门课程内容很多都是记忆性的,很难理解性地记忆。对于各个器官组织的图片要认真地去读懂,最好是把各个组织器官的切片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相信这样的记忆会给自己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的。对于记忆性的知识和基本概念,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记住的,所以还得循序地去看书,每隔一段时间再去看看基本的知识,这样记忆的程度会很深。

[1]张利娟.改革课程设置,实行课程整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