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联系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
2010-08-15史杰雷有杰
史杰,雷有杰
(周口卫生学校,河南周口 466000)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最先接触而又很重要的医学启蒙学科之一。解剖学名词、术语丰富,人体结构复杂,需要记忆内容多,且难于记忆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笔者在多年的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联系法教学,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与活体相联系,形态结构与功能有机结合,适当联系临床,教学内容横向、纵向联系,这样把表面繁琐复杂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多种联系巧妙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中,更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实用的教学方面的联系技巧。
1 理论与活体相联系
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是人,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因此逼真的模型和挂图,以及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的了解更直观、更形象,可谓一目了然。但学习人体解剖学不仅仅是为了研究尸体和标本,而是通过对尸体标本的器官、结构的认证,更好的了解正常活体情况下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和形态,以便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每个人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标本,因而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将理论知识与活体相联系。例如在学习胸锁乳突肌时,老师可以示范头部的运动,让胸锁乳突肌收缩显露,指出起止点,并做头向一侧倾斜,脸转向对侧,此时同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向后仰可见双侧胸锁乳突肌收缩,这时可触摸到颈部此肌肉变为紧张。在学习骨学时,可以在自己身上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标志,例如耻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胸骨角等等,这些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2 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一种器官的形态结构是为其功能服务的[1],例如:食管粘膜形成纵形皱襞,利于吞咽时食物通过;小肠的空肠有很多的环形粘膜皱襞,是因为空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功能场所,粘膜皱襞高而密集能够增加空肠的表面积利于其功能最大发挥。再如:细胞的形态,血细胞圆形利于流动,肌细胞细长便于收缩,神经细胞有很多树枝状突起利于传递兴奋。这样从形态结构来说明功能,联系功能来理解形态结构,结构与功能相联系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基础与临床相联系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它渗透到了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主支气管的解剖结构时,可联系临床一些支气管异物的患者,讲述他们的发病特点,学生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觉得浅显易懂;在讲解鼻旁窦时,我列举了一些鼻窦炎的病例,鼻窦炎是常见疾病,有些学生本身或者其亲朋好友就患有这种疾病,因此他们的求知欲非常的强烈。在讲解阑尾的解剖特点时,也适当地给学生穿插了一些有关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
4 断面与立体相联系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断面与立体联系。例如“传导路”部分是神经系统的难点,教学中我先用模型示教,让学生观察具体的核团、传导路在不同断面上位置走行、彼此之间的上、下联系,让他们先有一个立体的认识,然后讲解重点断面,让学生对照模型一一指出断面上的核团、传导路。这样抽象的内容通过断面联系立体的方法就变得简单易学了。再如以脐为中心做腹部的纵、横切断,观察被切的消化器官都有哪些,以此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结构,加深印象。通过断面与立体联系,做到既了解局部某一断面的内容、结构、毗邻关系,又了解这一段面与其他断面的联系,从而形成对结构的全面认识。
5 教学内容相互联系
5.1 教学内容的横向联系 横向联系指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有关“狭窄”之处的联系:在学到食管有三个狭窄、输尿管有三个狭窄、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时,三者对比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即三个狭窄分别为:起始处、跨越处、穿过处。不同之处是跨越和穿过的结构。临床意义也相似,都是异物易嵌顿之处。这样进行横向对比联系就能记住这些内容。再如有关“门”结构的联系:人体解剖学中有很多实质性器官都有“门”,消化器官的肝门,呼吸器官的肺门,泌尿器官的肾门,生殖器官的睾丸门、卵巢门,淋巴器官的淋巴结门等。在教学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不同章节、不同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或相似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并具有评价和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 纵向联系指彼此相关事物之间内部的联系。例如,运动系统所学的肌肉与后面所学脊神经之间的联系。根据临床肢体活动表现形式,判断哪块肌肉功能障碍,再根据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判断是哪支神经损伤;再根据神经的走行部位的某些特点,找出此神经最易在何处损伤。再如运动系统学习的胸骨角位置平对于第二肋,呼吸系统学到胸骨角与气管杈、第四胸椎下缘在同一水平,且又是上下纵隔的分界,脉管系统胸骨角还是主动脉弓的起和止点平面,同时该处也是胸骨穿刺的良好部位之一。如此把跨越章节、跨越局部与系统的内容贯穿起来加以领会贯通,则学习解剖就会思路清晰而轻松[3]。
教学实践证明:在解剖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联系,把书本上抽象的名词与实物、活体等相联系,形态结构与功能有机结合,适当联系临床,教学内容横向、纵向联系,真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1]于小谟.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
[2]李桂成.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4):63-64.
[3]柏树令,王军.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06,29(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