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系统解剖学“循环系统”教学法
2010-08-15罗亚非张作涛唐中生陆莹谢高宇宋华周洪谦
罗亚非,张作涛,唐中生,陆莹,谢高宇,宋华,周洪谦
(贵阳中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贵州贵阳 550002)
剖析系统解剖学“循环系统”教学法
罗亚非,张作涛,唐中生,陆莹,谢高宇,宋华,周洪谦
(贵阳中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贵州贵阳 550002)
本文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难点,解决疑点,吸取精华;注重中、西医解剖学名词的差异;采用比较法牢记基本概念;结合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横向联系,融会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循环系统的概念,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系统解剖学;循环系统;教学法
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来阐明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的科学,它是学生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时,普遍感到棘手的章节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循环系统的精华,为其它学科奠定扎实理论基础,是同行们关注的首要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20余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功。
1 认真备课,突出重点、难点,解决疑点,吸取精华
备课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要备好课首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吃透循环系统的教学内容,找出其内在联系,重新组织、合理布局,重新将简明扼要的教材语言变成自己的言语施教,使课堂富有感染力。其次,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动脉走行,静脉配布采用列表法讲解;对心脏的解剖知识如位置、外形、各腔、心的传导系、心的血管、心包等重点内容用不同语调反复讲解、强调,板书,并用重点符号标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循环系统的重点、难点、疑点,触类旁通循环系统知识,获得其精华。
2 注重中、西医解剖学名词的差异,避免发生混淆
在中医院校系统解剖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是同时开设的两门课,有些名词名称相同,但意思不同。由于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在授课时应告知学生中医学对五脏六腑的认识不同于现代医学,二者不能混淆,例如心、脾等。中医学的“心”有些功能与现代医学相似,如心主“血脉”,二者均认为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运行。但中医学的心脏还主“神明”,与思维活动有关,这与现代医学的大脑功能相似,所以中医的心脏与现代医学心脏不能等同。此外,中医的“脾”主运化水湿,与消化功能有关,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现代医学的“脾”为淋巴器官,二者的功能明显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以说明,以免造成混淆。
3 采用比较法,牢记基本概念
循环系统名词众多,尤其是血管的名词。有的名词只一、二字之差,但意思却迥然不同。如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头部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肾静脉、肾动脉等,这些概念极易混淆,故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它们的本质,分析、理解、弄懂其基本概念。更不能一叶障目,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张冠李戴。如在测试中,有的学生将头静脉当成头部静脉,认为位于头部,实际上头静脉是位于上肢外侧的浅静脉,最后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上肢重要的侧支循环血管。那么如何区分上述名词呢?用比较法,则易区别。如动脉、动脉血,一是血管,一是血液。动脉是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除肺动脉外,其内容纳的是动脉血;而动脉血是含氧气丰富的血液。再如,大隐静脉、小隐静脉[1],相同处:(1)均为下肢的浅静脉,(2)均起自足背静脉弓,(3)均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好发处。不同处:(1)大隐静脉较小隐静脉长,(2)从行程看,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上行;小隐静脉则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上行。(3)从注入处看,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小隐静脉注入腘静脉。又如肾静脉、肾动脉,用正反比较法比较较易区分,肾动脉经肾门营养肾脏,肾静脉出肾门主要收集肾脏的静脉血。诸如此类,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名词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找出其规律,牢固掌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合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在讲授心脏时,可结合心脏移植术、梨形心、靴形心、房间隔缺损、瓣膜置换术等介绍心脏的位置、外形、各腔、心壁构造;结合心脏生理介绍心的传导系,结合冠心病介绍营养心的动脉,结合心包炎介绍心包。再如讲授动脉时,结合止血点介绍止血部位;又如讲授静脉时,结合大、小隐静脉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结合肝门静脉及属支和侧支循环途径介绍门脉高压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此外,讲授局部淋巴结时,介绍癌细胞转移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循环系统的同时,既学到了解剖学知识,又学到了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实用性。但讲授时,要做到结合的临床知识不宜过多,过宽,要恰到好处,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5 加强横向联系,融会所学知识
在循环系统的学习中,多数学生对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和分布;对静脉的起始、走行、注入处感到难学,难记。而且教师在讲解血管时,往往是对某一血管单独介绍,故学生缺乏对血管的全面系统认识,缺乏整体观,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讲授血管时,应加强横向联系,将所学内容,前后照应,融为一体。如讲完下肢动脉,应归纳下肢动脉的延续关系;讲静脉时,应归纳深静脉的延续关系;当全身动脉、静脉讲授完毕时,应将它们与体循环、肺循环联系。如结合口服、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药物治病,其药物是如何到达病变部位的?可举口服黄连素治病,小便为什么变黄?从而将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有机联系,既复习了以往知识点,又加强了对全身血管的认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融会了所学知识。
6 密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循环系统不如运动系统直观,在运动系统学习中,由于标本较多,标本无刺激性,学生可每人一件标本或相互交换标本学习,也愿多观察标本。但对于循环系统来说,标本较少,而且多为瓶装标本或尸体,刺激性大,学生不愿多接触标本。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常带同学们进实验室和标本陈列室学习,让他们尽可能地接触模型、标本。通过反复认真观察,从而增强立体感、层次感,帮助理解记忆。此外,还应结合活体学习,可在活体上观察、触摸人体结构来增加趣味性和帮助记忆,如观察手背静脉网、足背静脉弓、颈外静脉等浅静脉,触摸心尖搏动处,全身动脉搏动处,激发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循环系统的教学中,教师施教要灵活多样。除必须熟悉上述教学法外,还可采用比喻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多启发,多诱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罗亚非,陆莹,唐中生,等.比较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9,32(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