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糖尿病 100例的护理体会

2010-08-15张彦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10期
关键词:低血糖空腹胰岛素

张彦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0例患者中,男 30例,女 70例,年龄 60~97岁。其中 60~69岁 60例 (60%),70~79岁 30例(30%),80岁以上 10例 (10%)。本组以糖尿病不典型 “三多一少”起病而发现者 40例 (40%),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诊断者 30例 (30%),由体检或术前、术后发现者20例 (20%)。空腹血糖 >14.0mmol/L者 33例 (33%),最高达 38.5mmol/L,系高渗性昏迷病例;7.8~14mmol/L者 29例 (29%);正常者 11例 (11%),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空腹尿糖阴性者 21例,空腹血糖阴性者 22例 (22%)。并发症:本组慢性并发症以心血管病居多,共 62例,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尤以脑血栓形成多见);其次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有 15例为末梢神经、膀胱和胃肠神经病变。急性并发症以各种感染多见,有 35例,以肺部感染居多,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有3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采用单纯控制饮食治疗 9例,饮食控制加服降糖药物 73例,短期或较长时间使用胰岛素 12例,有严重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 15例发生过低血糖反应,其中用胰岛素发生 9例,口服降糖药发生 3例,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空腹时。死亡 7例,其中肺部感染和脓毒败血症 3例,心肌梗死 2例,脑血管意外及糖尿病肾病各 1例。

3 讨论

3.1 善于识别病变的程度 老年人糖尿病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无所谓的 “三多一少”,可表现为疲倦、食欲减退、小便失禁、睡眠节律改变等。有人调查发现,至少半数患者并不认为自己有此病,往往以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为首要表现,检查时已有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肾病、各种神经病变等晚期并发症[1]。因此,即使是新发现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亦应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糖尿病。在病人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善于识别病人的患病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3.2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老年人各系统功能减退,加之糖尿病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使心血管受累,往往在糖尿病尚未显现出来,心血管受累已经发生,因未及时治疗,使心血管并发症多而严重[2],成为本病的主要死因。因此,加强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对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3.3 预防低血糖对神经的损害 本组出现低血糖反应均为应用胰岛素和服降糖药后发生。一般认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耐药性差,影响胰岛素的降解和清除,致使胰岛素蓄积,稍不注意,即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而且由于老年人大脑-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调节障碍,机体不能采取措施克服低血糖,常导致无感觉性低血糖[1]。也因低血糖导致严重的神经损害、动脉血栓,甚至休克猝死[3]。因此,对老年人糖尿病饮食不宜限制过严,使用药物时切忌空腹,剂量要十分准确,督促病人睡前加餐,加强夜间巡视,注意观察。对于有低血糖病史患者,要分析以往原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现低血糖,轻者进食糖果、饼干或喝糖水,重者静注 50%葡萄糖溶液,以防止低血糖对大脑的直接损害。

3.4 加强基础护理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低,当发现患糖尿病时,大都已经出现并发症,故对该病的住院老人,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房间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床单应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此外,特别注意皮肤及足部卫生。对于急慢性并发症,应制定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护理。

3.5 治疗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 老年人生理、心理有别于中青年人,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注意:(1)按体质量及活动量给予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饮食,控制血糖略高于正常值。(2)胰岛素注射时,用量准确,常更换部位,坚持无菌操作。长效与普通混合时,先抽普通胰岛素。(3)常服阿司匹林减少微血管病变发生。(4)坚持运动疗法,注意运动的形式、量及近远期效果 (近期:尿糖、血糖下降、药量减少。远期:并发症少)。(5)尿检时,宜饭前半小时排掉小便,然后进餐前留尿样。(6)查血糖时应输液停止 2h以上或夜间睡眠,心情平静时空腹抽血。 (7)观察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以及注意并发症的观察。

3.6 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老年人性情比较怪僻、固执,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对治疗的顺应性或配合较差。因此在对老年人糖尿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必须耐心、细致、态度和霭可亲,掌握好言行的慢节奏,给病人精心的生活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知识层次,所处地位不同,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利用治疗空隙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反复说明坚持饮食疗法及适宜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趁其心情舒畅时提前做出院指导,如尿糖测定、饮食调节、胰岛素注射技术、用药注意事项、低血糖症状及急救措施等,直到其掌握[4-5]。

1 陈家伟.老年内分泌代谢病的研究进展 [J].实用老年医学,1993,10(1):8.

2 钟学礼,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302-303.

3 邓尚平.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新认识 [J].临床内科杂志,1992,9(2):16.

4 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11.

5 姜淑琴.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策略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1558.

猜你喜欢

低血糖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