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2010-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杂菌分生孢子菌种

李 军

(哈尔滨泰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李 军

(哈尔滨泰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1)

在食用菌生产和实践中常常会产生许多杂菌、病虫害,若防治不当,会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在防治过程中,措施采取不当,就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错过生产最佳时机。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若认清各种病虫害、杂菌的特性,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杂菌;病虫害;防治;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用菌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及时推广食用菌的生产新方法/先进新技术,是推动食用菌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在食用菌栽培中病虫害防治问题上尤为重要,我们应“防重于治”,加强食用菌栽培管理。

一、主要病害

1.青霉菌:在栽培过程中,青霉菌除在前期污染培养料外,子实体生长阶段还可侵染子实体引起子实体发生病害。青霉菌的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分生孢子形成数量多,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其菌污染。

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若受青霉菌污染后,初期为白色,1~2天后变浅变绿,在通风不良偏酸环境易产生此菌。若在菌块表面,可在污染处撒上多菌灵原粉或生石灰,也可用灼烧酒精烧掉杂菌或用无菌刀挖去。

青霉病菌属半支菌亚门,该杂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绿色、蓝色或黄绿色,气生菌丝少,呈绒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完整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呈扫帚状。

在平菇栽培初期,在 30度左右高温下易产生此菌,所以不要温度过高,而应把温度控制在 20~23℃之间,拌料时,要严格控制水分,不可过多,若发现有此菌生长,可用浓石灰水或石灰洒在污染处,若全部污染该菌,赶紧将其撤离并烧掉深埋。

2.毛霉菌:毛霉菌属接合菌亚门。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灰白色至灰黑色的气生菌丝生长繁茂,可高出培养基 2厘米~4厘米,该菌生活在各种有机物质上,形成的孢子成熟后在空气中漂浮,沉降到有机物质表面后,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就可萌发长出菌丝。在温度较高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生长速度。

平菇栽培时,次菌初期为白色,后变为黑色,繁殖力很强,24小时之内可布满整个菌块,若局部长此菌,可用多菌灵原粉洒在污染处;若菌块全部感染要搬离栽培室;香菇栽培时该菌初为灰白色,在 48小时内可产生大量黑色孢子,此时要控制培养料的湿度,可在配料中伴入 0.3%的多菌灵。

3.黄曲霉菌:黄曲霉菌落为黄绿色,无着色区,菌落直径稍大,可达 5厘米左右。其分生孢子梗从基物长出后直立生长,高度达 1毫米~3毫米,梗顶膨大形成分生孢子头,表面放射状密生短棒状的分生孢子梗,梗顶串生分生孢子,漂浮在空气中,沉降到有机质物质上后,即可萌发生长。

平菇栽培时,该菌初期为白色后转变为黄绿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此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若局部菌块感染,可用无菌刀挖去,全部菌块感染,要就地烧掉;香菇栽培时,该菌初期为白色,后产生黄色,27℃高温易产生该菌,此时要控制室温 25℃以下,同时含水量要适当。

二、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是生理活动发生反常现象,就叫生理性病害。要想防止这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就要“三分钟七分管”,加强栽培管理。

1.枯萎病:在菇蕾形成初期,如遇到培养基或空气干燥常会引起此病,使菇蕾逐渐萎缩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防除方法是加强空气湿度管理,如培养料干燥,可适当喷水降低干燥空气的干燥度。

2.畸形:在子实体发生过程中,如遇通风不良易产生此病。表现在产菇蕾而不分化,或根部粗大,菌柄特长,活菌盖很小,甚至不形成菌盖,防除办法主要是加强通风。

三、虫害及防治

危害食用菌的害虫种类较多,其中大多以双翅的菇蚊、菇蝇为害严重。

1.菇蚋:它在菇菌栽培中普遍发生和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幼虫体长 3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老熟时变为橘黄色,由 13节组成,长条形或纺锤形。其幼虫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能耐低温和较高的温度,不怕水湿,幼虫可成团成堆出现。成虫为小型、柔弱的小蚊,黑色,体长约 1.1毫米。在栽培的培养料中可控制好含水量,防止水分过高;可用1∶1 000倍的 90%敌百虫结晶代替清水拌料。

2.菇蝇:成虫如蚊,个体微小,如米粒大小,繁殖力极强,一年可发生数代,三星期即可完成一世代,幼虫似蝇,全身白色或米黄色,仅头部黑色。专食菇肉,穿成孔洞,自菇柄向上蛀食,直至伞部,子实体受害后,便不能发育。发生时可用 0.1%鱼藤精或 0.2%的乐果喷杀。

3.菇螨:也叫菇虱,是一种只有针尖大小的昆虫,白色或黄白色,体扁平,椭圆形,上有多根刚毛,消灭菇螨,应在覆土前进行,可采用每平方米 10毫升 0.5%的敌敌畏喷洒床面,密闭一夜。

堆椴木方式采用“井”字形,地基四周垫四块石头,在石块底部四周撒一圈石灰,避免蚂蚁爬上椴木。

在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无任何特别特效药剂,所以要求我们注重“防”,做到彻底消毒,发酵腐熟,菌种纯正,通风良好,注意周围环境清洁,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始终要遵循实施药剂对食用菌无毒害作用的原则。

从菌种制作及袋料栽培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技术规范操作,对所有工具和引种室、箱、培养室的清洁灭菌,采用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从而保证食用菌的“绿色食品”。

四、预防杂菌污染的措施

1.把好配料关。用作配制培养基的各种原料必须不霉烂变质,颗粒大小适度。袋装原料应过筛,剔除坚硬材料,拌料要均匀一致,要避免干料或含水量低的培养基进入基质中。在采用塑料袋做菌种容器或栽培时,谨防带破损。否则破损处易导致污染,影响食用菌的出品率和质量。一般再生产中都是:当日配料,当日装袋灭菌,防治杂菌生长。

2.灭菌彻底。将菌袋的 (瓶)在灭菌锅内排开码层时,避免在灭菌时,有些地方因加热温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低温死角”,灭菌不彻底,所以一般生产中常常码层 60厘米~70厘米高度.在灭菌时,升温时要将灭菌室的空气排净,可以稍加延长加温时间,宁可延长加热时间不要缩短加热时间。一般掌握好 4~6小时内温度升达至 100度持续不变;高压灭菌时升温排气恰恰要慢些,以防压力巨大变化,将塑料袋壁涨破,更容易感染杂菌;高温高压灭菌后,迅速将培养基移入冷却室,冷却后马上接入菌种,防止时间间隔长,染上杂菌,导致前功尽弃。

为防止培养基分装过程中,棉塞因空气湿度大而受潮,做到要及时检查及时更换;或着在棉塞四周撒些石灰、漂白粉,可吸湿棉塞内的水分,使其尽快干燥,从而降低因棉塞受潮而感染上杂菌的几率。灭菌时要保持几个排气孔少量排气,使料仓内蒸汽流动,有利于传热均匀,减少死角。

3.选择优质菌种。优质菌种的主要标准时菌丝纯白、健壮、均匀,生长速率中等,母钟菌龄大致 15天左右,原种栽培种菌龄 40~50天。成熟的菌种其菌丝外观具有光泽,有较厚的白色原基出现,菌种块有弹性,闻只有香味,菌种块移接后,萌发快,定植早。若是老化退化的菌种,菌丝生长速度慢,基内菌丝少,培养基干涸松散,不能结块,无香味,菌种弹性差,菌皮厚且呈黑褐色,无光泽,有大量液体分泌,培养基收缩早,易与袋壁分离。此时菌种块移接后,萌发慢,定植晚。

4.净化环境。制种及栽培场地应尽量减少污染源,如垃圾场、废料堆、污水坑、禽畜棚舍等,并做好日常性的卫生清理和定期消毒工作。接种室、冷却室和菌种保藏室,要与原材料仓库、出菇房、配料室保持一定的距离或有良好的防治污染隔离的障碍物。菌种生产区内应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生产环境净化程度越高,控制措施越严格,杂菌的污染率越低。创造良好食用菌条件,使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处于最佳环境,以增强对杂菌的抵抗力。

五、常用药剂的性质及其使用方法

1.干热灭菌。干热灭菌因干热空气的穿透力弱且不均匀,同时空气的比热低,必须长时间受高热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虽然不是一种优良理想的灭菌方法,但是灭菌速度快、方便,一般用于要求灭菌后保持干燥状态的物品灭菌。

2.湿热灭菌。湿热灭菌,因为蒸汽的穿透力强、比热高。在相同或干热更高的温度,湿热灭菌效力更高,时间更短,速度更快。同时微生物蛋白质在湿热环境中易变性凝固,酶系统容易破坏。

3.过滤灭菌。过滤灭菌是滤材中的毛细管和筛孔把微生物阻留在它的表面而排除,微生物多带负电荷,而滤材多带正电荷被吸附,因而达到除菌目的。

4.酸类。常用有机酸,如醋酸、乳酸、丙二酸和苯甲酸等,用于消毒和防腐。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杀菌力强,但腐蚀性也强,不适宜做消毒剂常用。

5.碱类。常用的碱类是消石灰,其碱类毒性挺大,腐蚀性太强也不适宜常应用。

任何一种消毒剂不可能对各类杂菌、病虫害均有同等杀菌能力,因此实践中常常几种消毒剂联合、交替、配伍使用,从而使消毒剂增效,提高杀菌力,减少抗药或耐药性的菌株产生,缩短消毒时间和维持药效稳定。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在实践中不断反复试验,总结一些经验,发现处理得当,会有一定的效果。在微生物世界里,各种杂菌、病菌变化无穷。在病虫害防治中,各种变化也是不间断,认清它们的变化需要我们人类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日常生产中要结合理论知识,不断思考,不断总结。

(责任编辑:陈 树)

S436.46

A

1001-7836(2010)09-018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9.074

2010-05-07

李军(1969-),女,湖南祁阳人,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杂菌分生孢子菌种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