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皂水理论”及其在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10-08-15张维微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肥皂水理论思想

张维微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肥皂水理论”及其在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张维微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90后大学生自信独立,易于接受新事物。同时,他们个性张扬,叛逆意识强。“肥皂水理论”启示我们,在 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该注重柔性管理,注意情感沟通。在沟通、共鸣的基础上,把握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肥皂水理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肥皂水理论”及启示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曾有一个长得很漂亮,但在工作中常因粗心犯错的女秘书。一天早上,柯立芝看见走进办公室的女秘书,对她说:“今天你穿得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正当女秘书受宠若惊之际,柯立芝接着说:“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会和你的打扮一样漂亮。”果然,从此以后,女秘书在公文处理中很少犯错了。事后,在有人问及柯立芝此事时,他说:“其实很简单!我们都知道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吧,他在刮之前都要涂上肥皂水,这样做就是为了接下来刮时使人不疼啊!”这就是著名的“肥皂水理论”。

“让你的批评像玫瑰花一样,刺中带香。”在我们批评别人时或是给别人提建议时,我们应该像“肥皂水理论”所揭示的那样,把对别人的批评或建议夹杂在赞美中,通过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毕竟人非圣贤,每一个人在面对“触龙鳞式”的批评时,不可能觉得很舒服。而在提批评或建议之前,先将对方的优点给予极大的肯定,使其与你达到共鸣,这样使对方更易于接受你的建议,能够从心理上减少抵触情绪,从而真正达到批评和建议的预期效果。

二、“肥皂水理论”在 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 2008年高等院校新学期的开始,90后大学生成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体,由于这一代人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所以他们在思想特征、行为方式、心理特质等方面都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教育只有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由于 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更适合的教育引导方式。

1.90 后大学生的特征

武汉大学作出了中国首份 90后大学生的调研报告,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责任观念比较明确”,“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1]。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有如下明显特征:

(1)独立自信,自主意识强。由于网络的普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90后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获取新的信息时间更短,知识量也更为丰富,所以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更愿意让周围人认可他们的成熟。同时,在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90后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担当意识,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地干涉。

(2)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90后大学生生长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习惯了信息的多元化,也更乐于在多元化的信息中进行自我的选择,这促使了他们思维敏捷,思考能力强,而且在巨变的环境下能够接受新事物的出现。

(3)个性张扬,叛逆意识强。90后大学生追求独立的个性,自我意识极强,他们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不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

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90后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个群体的特点,采取有效途径,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与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进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肥皂水理论”在 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思想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的工作,它要求工作者以人为本,必须把尊重、激励、帮助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肥皂水理论”要求我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要加强情感沟通,在取得共鸣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1)关注兴奋点。“肥皂水理论”是在表扬之后对学生进行批评以及教育引导,是先肯定,在对其肯定之后,再委婉地提出批评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在将“肥皂水理论”用于 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时,我们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找到其闪光点,发现了学生的优点,并对其加以肯定和高度认可,学生就会和辅导员老师产生共鸣,他们对接下来的批评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90后大学生叛逆心理极强,他们自认为已经独立,可以脱离父母和老师,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但这种成熟只是假性成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他们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不应该是生硬的“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这样做”等,因为这样反倒会加重 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抵触情绪。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 90后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时,一定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奋点,这个兴奋点也就是学生引以为荣的事情,让学生自信的方面。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和学生达成共鸣,使其从心理上接受你,从而为接下来的教育奠定基础。

辅导员老师应废除“权利至上”主义,让学生知道老师尊重他们的想法,用语言和行动明确告诉学生你欣赏他们。有了平等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才能和学生拉近距离,才能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肥皂水理论”正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对于学生的错误,不是简单粗暴地提出批评,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平等沟通基础之上进行。

(2)适时提建议。“肥皂水理论”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度”。这个“度”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表扬之后提出批评的时机的把握。对学生的教育由对其肯定开始,肯定是为了接下来的批评,对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适度,因为目的是批评,肯定只是一个手段,肯定过多,会让学生觉得表扬多于批评,重点是表扬。其次,表扬提出后,观察学生已经和老师取得共鸣,认可了以上的观点,表明此时应该马上提出老师的真实想法,对其进行教育。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自我教育的基本要求。90后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行动更加自觉、更有目的、更有计划和更有自信心,从而保证自我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认可和表扬可以促使其自我实现的达成,让学生认可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为自己的努力加油。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对学生适当的表扬,也是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其目标达成的一个手段。

三、“肥皂水理论”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用“肥皂水理论”时,提出的建议和批评是含蓄、委婉的,如果交流过程不太理想,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不深或理解偏差,无法领会真意,不能起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得不到学生的真实反馈。所以,我们在具体运用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决定是否应用“肥皂水理论”。对于那些理解力强的,一点即透的学生,可以广泛应用。而对于那些几经暗示却仍不知老师教育目的的,在应用后如果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则应该及时调整,否则白费心机。

其次,“肥皂水理论”在应用时,是表扬在先,批评教育在后,而且相对于表扬,批评教育的笔墨不是很多,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严重性不大,对问题认识不够,从而对辅导员老师提出的问题重视不够,反而由于辅导员老师的表扬而膨胀自己的能力和虚荣心,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总之,“肥皂水理论”不是任何时候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我们因时、因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并把握最佳时机来运用。而且某些时候,需要多种教育方法互相补充。

[1]新华网联合武汉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 08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EB/OL].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 2008-10/11content-1 4609805.htm.

[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洲出版社,2008.

Abstract: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are self-confident and independent,easy to accept new things,while they are indulgent and rebellious.Soapywater theory tells us that in the education andmanagementof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we should focuson flexible manage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emotional communication.On the basis of communication and resonance,we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guidance.

Key words:soapywater theory;post-90s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侯秀梅)

SoapyWa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ducation andManagement of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ZHANGWei-wei

(Jilin Nor mal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

G641

A

1001-7836(2010)09-011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9.045

2010-04-29

吉林师范大学科研项目《高校班级建设研究》成果(吉师硕 2008059)

张维微(1982-),女,吉林松原人,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肥皂水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肥皂水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
肥皂水能驱赶蟑螂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