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英语教育
——“以人为本”精神之体现

2010-08-15叶小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人本化以人为本科学

叶小燕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英语教育
——“以人为本”精神之体现

叶小燕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本文首先探讨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这个理念结合当前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力图做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把“以人为本”更好的运用到英语教育当中去,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轴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多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英语教育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以人为本”常常被扣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帽子,从而成为了理论禁区。其实,“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观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长久以来一直强调的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今,当代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要从“以教师,书本为本”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模式,即是一项“以人为本”或者叫做“以生为本”的工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多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或者讲得更确切一些,人是一切活动的目的。“以人为本”在高扬人的尊严、肯定人的地位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坚持把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以人为本”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强调人是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同时,它把关注的“人”的什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诚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同时,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那么,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就应该把其核心思想“以人为本”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去,很好的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把“以书为本”,“以师为本”恰当的转变到“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中来,为学生服务,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和方向,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1 理论起源。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这种现象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引起了美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的关注。1971年,“George Isaac Brown 的Human Teaching for Human Learning”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国教育进入了人文主义教育的范畴。此后,人文主义教育的浪潮很快波及到了语言教育界,涌现出了一批全新的外语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充满了创新精神,即把学习者看成是既具有智慧又具有情感的完整个体(the whole person),因此特别重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的思想。

3.2 理论核心。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self-actualization),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潜能。具体来说,语言教学活动应帮助学生发现自我(self-disco very)、进行内省(introspection)和获得自尊(selfesteem) ,帮助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学生们通过使用某种语言来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受,不仅能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也会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语言。

另外,人文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完整的个体,他们不仅具有智力,同时还具有情感和思维。因此,语言教学活动不仅应注意学生智力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注意他们在感情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因为,学习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自尊(self-esteem) 、共感(empathy)等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引导和助推作用;反之,消极情感,如焦虑、恐惧、沮丧等则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活动中,学习者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目的。正如Stevick所说,“‘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中心地位,而不是教学内容或教师的至高无上。”(1982:7)这一点正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科学诠释。

4.“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现

英语教学是一个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选、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估等多个环节在内的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其任何环节都不允许忽视学生的个人需求。一个学校、一门课程或者一个教师能否成功,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是否了解学生的特点,是否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等等。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建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英语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呢?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制定“人本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白,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发展哪些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应该能够用英语做什么事情,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语言知识放在特定的语境当中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英语;同时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其与人交往的能力,获得与人合作的经验,逐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和人性化学习结果。

4.2 培养“人本化”的英语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在对英语知识认知的基本上,再对其进行内化以后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内化以后形成的语言能力能够用于社会交往,即所谓的社会交际能力。在当前科学发观“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指导之下,英语教学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具体来说,我们应该(1)使英语简单化:在生活中找到英语学习实践的原型,把抽象语法具体化,把英语单词形象化,使学生与英语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和的关系;让英语优美化,利用其优美的语音,给学生以美的听觉享受,诱发学生欣赏、热爱其中的精华;(2)让学习情感化:借助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或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绝大部分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3)让学习主动化:设计出针对学生的多种语言活动与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学习能力;(4)让学习个性化:各个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等多方面均存在差异,“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及时补充学习量,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的慢慢指导。这样,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语言教学才能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

4.3 创造“人本化”的学习氛围。英语语言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成一种名副其实的英语气氛。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化工具,结合外语学习灵活多样、受时间和地点约束性小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听、说、读、写、译,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并提高其文化素养。此外,学校还应积极聘请外籍教师、引进留学生,构成一个多元化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环境,让学生们自由灵活地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4.4 建立“人本化”的评价体系。“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模式,要实现真正的学生为本,还要有一个健全的配套的“人本化”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人本化”的评价体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评价的主体应该涵盖所有学生本人、学生评定小组和教师评审组,通过师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形成一个开放的、充满人性关爱和充满理解的评价过程;(2)评价的方式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让教师能多角度的观察了解学生;(3)评价的标准积极化,以鼓励、表扬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学生的士气,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达到评价的根本目的。

5.结语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就是“以生为本”。要做到英语教学“学生本位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来讲,都是一项较为复杂却颇具时代意义的教育工程。毕竟,教育教学是一个双向共赢的过程,它离不开师生的积极配合与有效互动。具体来说,“以生为本”应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话题,师生思想的转变与否,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以及学校硬件教学资源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这个理念的实现与成功,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与总结,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通过学校、教师共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动学生的人格情感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建构自主学习模式,使英语教育迎合时代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Stevick,E. W. Humanism. In The British Council(ed.)EL T Documents 113:Humanistic Approaches:An Empirical View. 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1982.

3.韩庆祥.以人为本的涵义和现实意义[J].理论参考,2006(02).

4.贾建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J].理论参考,2006(2).

5.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叶小燕(1979-),女,江苏通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0-06-11

猜你喜欢

人本化以人为本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科学拔牙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