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2010-08-15赵义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谚语英汉原文

赵义森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河南鹤壁 458030)

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赵义森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河南鹤壁 458030)

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英语谚语不仅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同时在经常出现在政治活动和科学论文中。作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不仅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于传情达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恰如其分地翻译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英语谚语;翻译;传情达意

一、引言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是群众经验的提炼。谚语的最大特点是表达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火花。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谚语,英汉谚语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但是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谚语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火花。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您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二、英汉谚语的特点

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是英语国家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英语谚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尽管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英汉谚语有着一些相同的语言特征,它们都有简明、简单、生动的语言,它们都借助象征性的形象,大部分的谚语都有相当整齐的结构和和谐的押韵。英汉谚语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性。谚语大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故谚语都带有浓厚的口语性。如: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2.民族性。谚语来源于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能逼真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谚语。同一思想内容的谚语,不同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不同的说法。中英谚语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故此,中英谚语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如:

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艺术性。古人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性。中英谚语广泛而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

3.1 比喻。英汉谚语中有很多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

陈酒味醇,老友情深。“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

3.2 反义对比。英汉谚语中大量使用反义词来反映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矛盾或是对立的现象。如:

Little pitchers have big ears. (人小耳朵灵)雷声大,雨点小。

3.3 对偶。如: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上帝送来肉,魔鬼送来厨子)

3.4 押韵。

(1)押头韵。如:不吃苦,无收获(No pain s, no gains. )

(2)押尾韵。如:实事求是。(Call a spade a spade. )

3.5 重复。如: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An eye for an eye,and a tooth for a tooth.)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大部分谚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所以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它的意义。王左良先生说过:“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谚语时, 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民族色彩、地方特色及其原作的文化内涵,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英语谚语的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许渊冲,1984)直译法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以及形象的民族和地方色彩等。英汉虽属于不同的民族,但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英汉互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如:sour grapes,翻译时就直译为“酸葡萄”;英语的to go in to the red 被直译为“出现赤字”,to break the record 译为“打破记录”;to be on the thin ice译为“如履薄冰”;a tooth for a tooth译为“以牙还牙”等。同样,英语中也有许多词以及谚语是从汉语翻译引进过去的,例如: to sit on the mountain and watch the tiger fight“坐山观虎斗”; 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风暴之后是宁静;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自作自受;As a man sows,so he shall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等。

2.意译法。“意译法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许渊冲,1984)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因此意译法要求翻译者考虑文化差异的局限,必要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汉英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思想表达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出现不一致。如都采用直译法,就不能把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从而引起读者的误解,导致翻译失败。此时应根据原词的真正意义采用意译法。例如:as easy as pie 易如反掌; be wise after the event事后诸葛亮;Each has its own merits各有千秋;Beggars cant be choosers饥不择食;The best fish are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轻易得到;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千篇一律的东西令人生厌;Care killed a cat忧虑伤身;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三岁看到老;Claw me and I will claw thee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等。

3.音译兼加注法。添加解释性文字既可保持原文特殊的语言形式,也可以通过恰当文字说明译文,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这是一种形义并用、简洁而直接的变通方式。例如在汉语中有许多概念化的人名,由于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不妨采用人名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来处理。如“班门弄斧”译为: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属于增译文字。鲁班在中国是能工巧匠的代名词,但英语读者却不一定知道。在中国鲁班是木匠的鼻祖,加了注释性文字后,原语中的文化信息得到了充分体现。

4.同义谚语套用法。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同义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对于此类谚语可采用“同义谚语套用法”。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Diamond cut diamond强中更有强中手;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天涯何处无芳草;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说到曹操,曹操到。

5.代换法。英汉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但其文化内涵及交际意义是一样的或相近的。为了不使译文较之原作逊色,译者在翻译时常常使用代换法来克服这些障碍。下面仅以带动物喻体的英语谚语与汉语翻译作一比较。a lion in the way 译为“拦路虎”;beard the lion 译为“虎口拔牙”;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译为“杀鸡取卵”;the four tigers of Asia译为“亚洲四小龙”;like a cat on hot b ricks译为“热锅上的蚂蚁。”由此可见,一般谚语都具有比喻意义,并能让人产生联想,但这种比喻和联想是由各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社会状况决定的。又如,中国人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壮大。英语中的同义习语是“like mushroom”(像蘑菇一样)。原因是英国不出产竹子,连bamboo也是舶来品,当然不可能用竹笋作为喻体了。另外,汉语中的“画蛇添足”与“paint the lily”在表达“多此一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蛇本无足,添足反而不能成其为蛇。而在西方人心目中“lily”(百合花)是洁白的象征,所以为百合花涂脂抹粉自然被认为是多此一举、徒劳无功之事。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有一部分习语可以互相借用、替代。狗作为西方文化中的宠物,出现频率极高。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其中既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top dog(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也有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而在中国人心目中,狗却是个卑微的动物,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狗讨厌之至,对狗没有任何赞美之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谚语历史久远,或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宗教典籍,或来源于文学作品,汇集了大众的智慧,经过长期积累,不断丰富。英汉谚语的形成反映了各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内涵。因此,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外国的谚语。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准确无误传达原文的含义意义重大。当然,掌握了以上五种谚语的翻译方法并不等于找到了一把可以翻译所有谚语的万能钥匙。有些谚语的翻译需要译员“转形解意”,而有些谚语的翻译宜“以不变应万变”,以保其“原汁原味”。(梅德明,2008)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许渊冲.翻译论集[J].商务印书馆,1981.

[3]陆谷孙.新英汉词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4]陈文伯.中华谚语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邢志远.常用英语谚语词典[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丁军.实用英语翻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赵义森(1978-),男,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2010-08-28

猜你喜欢

谚语英汉原文
说说谚语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谚语趣画(一)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24节气
英汉校园小幽默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