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诗正义》训诂研究综述

2010-08-15党代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孔颖达毛诗训诂

党代莉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毛诗正义》训诂研究综述

党代莉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学术界对《毛诗正义》训诂研究多集中单篇论文中,主要在“文势”、“疏不破注”、释经特点及体例、语法、修辞、词汇及注释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研究角度相对单一,缺少系统的综合研究。

《毛诗正义》;训诂研究;综述

《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五部书,是孔颖达奉唐太宗李世民的诏令主持修撰的由众多学者合作而成的一部义疏学鸿篇巨制。其中《毛诗正义》是《五经正义》中最有价值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因为诗经本身的题材特殊,词义和用法极其复杂灵活,又有毛、郑两大家的注为基础:成书于汉代的《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在中国经典解释学上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笺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解经的原则和方法,一直为历代注疏家所遵从,在训诂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毛诗正义》前人积累的材料和经验比其他经书丰富,前人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较多,这些都需要孔疏来处理,因而也就能使孔疏的训诂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说,《毛诗正义》既是汉魏六朝诗经学的总结,同时又对后世的诗经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为“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正说明其价值之高和影响之大。

历来对《毛诗正义》的研究多集中在的经学思想、注疏思想、诗学、文艺理论及文艺批评等方面,且多从《五经正义》及孔颖达注疏思想的角度入手。由于篇幅浩瀚,后人的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尤其是孔疏中蕴涵着可贵的训诂材料,其研究成果就目前来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笔者收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毛诗正义》训诂研究的期刊论文19篇,学位论文6篇,以下就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梳理,以资研究的深入。

目前,学术界对《毛诗正义》的训诂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些单篇论文中,角度相对单一,对《毛诗正义》的个体研究缺少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对“文势”的研究,如孙良明的《古籍译注树立语境观的重要性——论孔颖达的“文势”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 5期),文章以切实的材料例析了孔颖达“观文势而为训”的释义原则,指出“观文势而为训”就是观语境而释文,孔颖达已经认识了语境的制约与解释功能,反映了古代注释学在唐代的发展。蒋方、张忠智的《试论〈毛诗正义〉之“文势”说》(北方论丛,2003年第 4期)指出《毛诗正义》吸收了魏晋以来的《诗经》研究中注重文辞义理的动向,将文理之“势”引入对《毛传》、《郑笺》的解说之中,形成阐释中的“文势”说。“文势”说重在解决经、传、笺之间的扦格而着眼于诗之意旨与语言结构的关系,从阐释方法上强调了诗的语言不是孤立的存在,阐释诗的义理不能脱离诗的整体,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形式。其“文势”说的意义在于,作为一部奉敕之作,它将魏晋以来本来属经师个人的说诗方法,经过官方的认肯而成为经典的说经模式,大大地扩展了影响。

对“疏不破注”的研究,如陈广恩的《论“疏不破注”——以〈毛诗正义〉为例》(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 4期)一文指出疏在维护经学正统地位、巩固封建统治中是严守注的思想体系,即不“破”注;但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疏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破”注的,文章从训诂理论,训诂方法,训诂实践及语法理论等角度充分肯定了《毛诗正义》的训诂成就,给“疏不破注”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韩峥嵘、张利共同撰写的《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一文,侧重分析《正义》的缺点,认为《毛诗正义》所“疏”的“注”,表面上是《毛传》和《郑笺》,实际上是左毛而右郑,并非一视同仁,所“疏”而“不破”的,惟《郑笺》而已,《毛诗正义》抑毛扬郑,虽然扩大了郑笺的影响,却掩盖了《毛传》的光辉,有其功,亦有其过。喻述君、刘精盛《“疏不破注”刍议》(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则辩驳韩、张之文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的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认为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笺》“宗毛为注”而有所发展,或申明毛说,或订正其讹,正如《笺》对于《传》来说,以传承为主,《正义》对于《笺》来说也是以传承为主,皆势所必然,并非孔氏在整体上存心“抑毛扬郑”对体式的研究。韩宏韬的《考论〈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兼驳"疏不破注说》(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一文,更是从文献,文学,经义阐释等方面比较分析《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深入阐发了对“疏不破注”的看法,充分肯定了孔疏的重要贡献。

对训诂释经的特点及体例的研究,如冯浩菲《〈毛诗正义〉通达训释诸例概述》(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从训诂学的角度,举词义辨析、贯通训义、明《笺注》以别经注异义、明同物异名、明异物同名、明音义相通等六类词义训释条例,探析了《毛诗正义》的训释立论通达的特征。白长虹《〈毛诗正义〉串讲的体式与方法》(辽宁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文章对作为《毛诗正义》主要训解形式之一的“串讲”作了具体分析,认为串讲主要是对经、序的串讲,并有其具体的体式与方法。并将串讲经文的体式与方法归纳为毛传郑笺的文字结合;对传笺的补充添加;尽量与经文文字对应,语气一致等。将串讲序义的体式与方法归纳为点明篇章主旨;点明诗歌排序问题;点明诗歌创作缘由;指出经序对应关系等。

对语法的研究,如孙良明的《孔颖达〈毛诗正义〉中的语法分析》(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1期)一文,从语法学的角度分五个方面探析了《毛诗正义》的语法分析内容,分别是明确助叹特点,解释虚词用法;解释分析结构格式,说明古代语法规则;释文表现结构,落实字词对应;明确提出“文势”观,依据文势解析语义;表现句间结构关系,分析篇章组织结构。文章以为从这些方面可看出孔颖达的语言分析能力及其高度,其所表现出的成就,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语法学史提供宝贵资料,而且对研究一般语法学、一般语文学也极有价值。另有刘世儒的遗著《孔颖达的词类说和实词说》(《训诂研究》第1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孙良明的《孔颖达关于词的兼类的论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 1期)、《孔颖达的语辞说——兼谈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及《中国古代语法学在唐代的发展——孔颖达贾公彦“正义”“义疏”中的语法分析》(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第6期)等文章。

对修辞的研究,如石云孙《孔颖达的修辞理论探》(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一文,举比兴、韵句、足句、重畜、兼言、并言、连言、便言、甚言、直言、单复言、皆名见意、选言置词等十三个方面详细例析了孔颖达解诗疏经中的修辞理论,并指明了其中的特点与意义。乔东义《孔颖达的互文修辞观发微》(修辞学习,2007年第1期)主要从同句异词之间互文、同章(节)中异句之间互文、同篇异章(节)之间互文、不同篇、注、经之间互文等四个层面对《五经正义》所论“互文”修辞方法作一梳理,以管窥孔颖达弘博的修辞学见解。另有杨金花、韩田鹿合作的《论孔颖达的比兴观》(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另外还有对词汇的研究,如钟明立的《〈五经正义〉的“对文”和“散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 4期),何毓玲《试论〈毛诗正义〉疏经语言中的状貌词词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l期);对注释的研究,如王绍东的《孔颖达在文献注释方面的成就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对训诂方法的研究,如马树杉《试论孔颖达的训诂方法》(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

此外,学位论文有李芳圃的《从〈毛诗正义〉看孔颖达考证词义的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82年),张宝三的《毛诗正义比较研究》(台湾大学硕士论文,1986年)和其《五经正义研究》(博士论文,1992年),邱惠芬《〈毛诗正义〉诠释研究》(台湾中央大学硕士论文,1993年),胡保国《谈孔颖达考证词义的方法》(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王雁的《孔颖达〈五经正义〉训诂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等。

这些文章对《毛诗正义》的一些具体的训诂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研究已向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方向发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但涉及面都比较小,对训诂成就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训诂学的研究范围是是非常广泛的,包括解释字义与词义、串讲句意、说明句读、阐明章旨、分析语法、说明修辞与表达手段、注音、校勘、讲解成语典故、解题与点名章旨、说明文例、评论原文、训诂术语及训诂方法、名物研究及由此引申出的论释方言俗语、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文化常识的研究等等,训诂学往往与文献校勘,经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毛诗正义》所蕴含的丰富的训诂资料及理论观点等也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挖掘。

[1]刘挺颂.20世纪80年代以来《毛诗正义》研究述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陆宗达.训诂简论[M].北京出版社,2002.

[4]王宁.训诂学原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5]陆宗达.训诂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6]富金壁.训诂学说略[M].人民出版社,2003.

The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 in Mao Shi Zheng Yi research summary

The academic circle for the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 research about Mao Shi Zheng Yi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single papers, mainly in“Wen Shi”,“the sparse not broken note”, Interpretation of scripture b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grammar, rhetoric, vocabulary and annotation has made many progresses, but the research angle was relatively unitary, lacked systems synthetic study.

Mao Shi Zheng Yi; The explanations of words in ancient books research; summary

党代莉(1986-),女,甘肃靖远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8级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2010-06-25

猜你喜欢

孔颖达毛诗训诂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安大简《诗经》虚词异文考略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孔颖达论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硕师鸿儒孔颖达传略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毛诗》与三家《诗》异同研究综述
衡水历史名人孔颖达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