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的影响

2010-08-15闭雄壮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新式学堂书院

闭雄壮

(河池学院 政法系,广西 宜州 546300)

试论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的影响

闭雄壮

(河池学院 政法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院,该书院招录广东、广西两省优秀士子,对学生要求严格,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注重传统文化和西学等知识教育。为两广培养了许多新式人才。毕业于该书院的广西学生大多成为对广西有用的人才,他们促进了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掀起了广西早期的革命活动。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张之洞;广雅书院;近代广西社会;近代广西教育

广雅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该书院志于创新、要求严格,实行独特而务实的教育宗旨和方法,并增加新的教育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书院教育方式。该书院虽然设立于广州,但由于其招收广西学生,为近代广西培养了不少人才,因此对近代广西社会特别是教育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史学界还没有对这一历史事实进行应有的探讨。

一、广雅书院概述

光绪十三年(1887)六月十六日,鉴于广州的粤秀、越华和应元三书院专课制艺时文,斋舍或少或多,肄业生不能住院,有月试而无课程,而且此三书院多为广东省学生而设,广西省学生“不得应课”等因,时任两广总督、著名的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1837-1909)参仿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会同广东巡抚吴大澄、广西巡抚李秉衡、广东学政江鸣鸾、广西学政李殿林上《创建广雅书院奏折》,奏准在广州城西源头乡创建广雅书院。广雅书院于当年筹建,1888年建成,6月开学,规定每届招收广东、广西两省的“才志出众者”[1]586各 100名,由各州府县严格挑选。书院原定学制 3年,后改为 9年。书院的常年经费是由张之洞捐出其多年积存的廉俸公费,并发动广东各界人士和相关机构捐款,得银十余万两,发交香港汇丰银行生息,作为书院常年经费,解决了书院的经费难题。最初办学经费每年为银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两,“以充书院师生膏火、监院薪水、人役工食、一切祭祀岁修杂费”。[1]587后来每年办学经费增至三万七千七百两。充裕的办学经费为书院顺利开展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1898年,广雅书院设西学堂,讲授西学。1901年,清政府颁令“废书院,设学堂”,因此,1902年广雅书院改名为两广大学堂,定设备斋、正斋、专斋各三年。1903年又改名为两广高等学堂。预科五年,本科三年。学生分学文、理两科。1906年停招广西省学生,改称广东省高等学堂。据统计,从 1888年到1902年,十五年间共培养 (即毕业)学生约 770人。

广雅书院之名,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意。其办学宗旨如张之洞在《请颁广雅书院匾额折》中说:“臣设立书院之举,窃欲鼓舞士类,维持世风,上者阐明圣道,砥厉名节,博古通今,明习时务,期于体用兼备,储为国家帧干之材。次者亦能圭壁饬躬,恂恂乡党,不染浮嚣近利习气,足以漱身化俗。士习既善,民风因之。”[1]695意即以培养学识广博致用、品行雅正的人才为办学目的。书院初设经学、史学、理学、经济学、词章等五门课程,以实用为依归。即如张之洞所说:“院内课程,经学以能通大义为主,不取琐细。史学以贯通古今为主,不取空论。性理之学以践履笃实为主,不取矫伪。经济之学以知今切用为主,不取泛滥。词章之学以翔实尔雅为主,不取浮靡。士习以廉谨厚重为主,不取嚣张。其大旨总以博约兼资、文行并美为要归。”希望学生“不分门户、不染积习,上者效用国家,次者仪型乡里。”[1]5861889年,书院课程又改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门课程,其中史学还包括经济学,兼及实学如舆地、历算等。书院分设四馆,设分校四人,分门讲授,学生可随性选择,但各门皆须兼习词章,以资著述。值得注意的是,广雅书院不习传统书院所重的时文、制艺,以及屏除应科举之需的“试帖诗”和“八股文”,说明了广雅书院注重实学的宗旨。

在教学方面,广雅书院不注重系统讲授,每月只集中授课二三次,但重视命题作业,答疑批改,谓之考课。每年自二月至十二月,每月有两次考课,分官课、斋课两种,共二十二课,遇闰加课。官课于每月初旬进行,由省官就经、史、理学、经济等四门发题,只考学生个人所习专业课题,不考制艺,由监院教官等于课日清晨发卷,即日收卷。考卷由四分校评阅,切实批点,并拟定各门名次,然后由监院汇齐,送至主讲衙门合阅评定,全院共为一榜,前 70名皆有奖赏,以名次为等差。斋课于中旬,无时间限定,分卷拟取,一切均照官课办理,由院长汇齐、评点,将全院合定名次,列榜宣示。除考课外,学生平时还须写课程笔记,按日注明所学内容。每月朔望行礼后,各携所业日记簿,呈院长听候考核询问。

在管理方面,广雅书院设院长 1人,设东西监院 2人,分管两省诸生,每日巡行斋舍 1次,以察诸生之勤惰,阅日记簿,以考诸生之功课。院舍均为东西书斋舍,东西各有 10斋,每斋 10舍,共 200舍。每斋设斋长 1人,由品学兼优者充任。东斋是广东学生居读之所,西斋为广西学生居读之所。各斋学生由监院派定注簿,不得东西杂居,任意搬移。书院最初制定院规二十七规条,后又增补十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书院规定:肄业诸生一律住院,不住院者,不得领膏火;不得恃人傲物,夸诞诡异,禁止赌博、酗酒、吸食洋烟;入院诸生,先行后文,务须检点身心,激发志气,砥砺品节,理求心得,学求致用,力戒浮薄,归于笃厚,谦抑谨饬,尽心受教;不得抵毁先儒,轻慢官师,忌嫉同学,党同伐异,以及嬉荒惰废,等等。诸生的品行由院长暨监院随时考核,察其行检是否修饬,分别劝惩,一般违规者或旷课者要扣一定的膏火,严重违规者即屏斥出院。学不进益者亦予以开除。

在待遇方面,书院规定每个月给予学生一定的膏火 (生活费),学生参加闱乡、岁科试期间,以及有事故者,准予给假,假内不扣膏火。对广东省外府及广西省各属的学生,视其道里远近,加给盘费,按月匀给,“总令其负笈住院,静心读书,可以自给,免至内顾为忧,纷心外务。”[1]586考试成绩优秀者也给予奖励,如官课成绩前 70名皆有奖赏,以名次为等差。后来官课奖励分为三等,超等者奖银三两,特等者二两,其余为平等,奖励一两。

总之,广雅书院以务实、革新为教育宗旨,注重实学;实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优待学生,尽量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以使学生安心努力学习;在师资方面,延聘“品行谨严、学术雅正之儒以为主讲”,[1]586聘任的主讲 (即院长)如梁鼎芬、朱一新、廖廷相、邓蓉镜等皆是品行谨严、学术雅正,具有开创精神的著名学者。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广雅书院才能在创办之后的十几年内为广东和广西两省培养出大量新式的优秀人才,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书院。

二、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的影响

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目的是希望培养出于国有利的实用人才和实现他的“化民成俗”理想。在广东期间,张之洞认识到“东省则商贾走集,华洋错居;西省则山乡跷瘠,瘴地荒远,习尚强悍,民俗不齐。见闻事变,日新月异”,两省的民俗参差不齐。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有必要首先教育士子,然后才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即如他所说:“欲端民俗,盖必自厚士始,士风既美,人才因之,”“窃惟善俗之道,以士为先。”[1]585他的根据是“窃惟《易象》有云‘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言贤者会集则俗自化也。《论语》有云‘君子学以致其道’,言同学讲习则道易成也”[1]587。所以他创办广雅书院招收两省士子,期望“上者效用国家,次者仪型乡里”[1]586。

书院每届招录两广学生各一百名。其中在广西各地招录的具体肄业生额数是:“桂林府三十名,梧州、寻州两府、郁林直隶州各十名,平乐、南宁两府各八名,柳州府七名,思恩、庆远两府各五名,太平府三名,泗城府二名,镇安府一名,百色直隶厅、归顺直隶州共一名。”[1]586从 1888年到 1902年的十五年间广雅书院毕业学生约 770人。也就是说,若以半数论,其间毕业的广西学生约有 380多人。

这些广西学生在毕业后或进入别的学校继续学习,或出国留学深造,但他们大多都回到广西工作。由于他们接受过新式教育,具有新的知识思想,是符合近代社会需要的新式人才,因此他们的工作活动对落后的广西社会 (特别是教育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可以说是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的影响。总的来说,广雅书院对近代广西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近代广西培养了最早一批新式人才

自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随着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一些先进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技术、科学等的优越性。因此,出于救国图强需要,他们从 19世纪 6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一些地方 (主要是沿海的通商口岸城市和洋务兴起的地方)创办近代学堂,为近代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具有西方科学技术等知识的新式人才。

但是,由于广西地理偏僻,社会发展落后,所以在中国进入近代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没有一所新式的学堂,依旧是传统的书院教育,基本上以专习时文、制艺及应科举之需的“试帖诗”和“八股文”,以及强调“进德 ”、“明伦 ”、“亲贤 ”等教育为主,极少设置与实用有关的课程。这些传统书院式教育不可能为广西培养出符合近代社会需要的新式人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维新运动时期。

1894年冬和 1897年初,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两次到桂林讲学,为广西带来了新的思想,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积极筹办“新学”。1896年广东新会人谭国恩与严式镠在梧州创建中西学堂,招收学生百数人,开设国文、英文、算术等课,教授西方科学知识。但该学堂只是初具新学堂之雏型。[2]274-2751898年,广西巡抚黄槐森奏准在省城桂林设立广西体用学堂,招收 20岁以下的学生一百多人,聘前台湾巡抚唐景崧为主讲。讲授中西之学,培养新式人才。这是近代广西新式教育的开始。[2]299但这只是开始。直到 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要求全国各省要开办相应的新式学堂。广西才开始兴办小学堂、中等学堂和大学堂等新学堂,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包括职业教育和民众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开始系统地培养新式人才。

与广西开展近代新式教育的落后状况相比,广雅书院从创建开始就与传统书院有很大不同,如不习时文、不课制艺、八股文等,而是坚持务实的教育宗旨,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广雅书院从 1898年才设西学堂,开设西学课程,但实际上在 1889年朱一新任院长时 (1889年~1894年),他就开始对学生教授西学知识。朱一新(1846~1894)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人,光绪二年进士。他对传统学问研究颇深,精通经史,博约务实。1889年任广雅书院院长时,他对西学十分重视,认为“治西学须明其地势,考其政俗,以知其人之情伪,为操纵驾驭之资。次则兵法。若天算制器诸事,能通之固佳。”他向学生讲述化学、光学,以及西医、铁路、农业机械等。他所著的《无邪堂答问》则记载了他与学生广泛地讨论了西学知识,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算术、物理、经济、宗教、法律、政治等,引导学生了解西学。这促进了学生了解和掌握西学,成为新式人才。

因此可以说,广雅书院为近代广西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多达数百名的新式人才。

(二)促进了广西教育事业发展

从广雅书院毕业 (包括毕业后出国留学和到别的学校继续学习)返回广西的学生大多是从事教育事业。由于接受过新式教育,具有新的知识和思想,以及革新意识,因此,他们积极地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开展工作,致力于改变广西落后的传统教育状况,从而推进了广西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苏寿松,严式镠和刘古香等。

苏寿松 (1873~1939),字竹君,号瀚涛,又号憨稻居士,象州人,广西著名的现代教育家。自幼勤学但家贫,17岁时应童子试,中秀才,“以案元进庠”,得到州官谢慧初欣赏,于 1890年被送到广雅书院就读。在广雅书院期间,他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1905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入读东京高等师范。后又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09年回国后先任广西学绅兼广西模范小学校长,后任梧州蚕业学校校长。1916年任广西省公署教育科长。当时广西地方教育无专管机关、各地学校无统一教学规章,因此,他制定劝学规程,督促各地恢复劝学所。后又制订各县分区设学办法,限期设校办学,对积极办学的地方官员给予奖励,对不积极办学者进行处罚。于是各地纷纷兴起办学热潮。针对当时广西仅有 12所府立中学、13所县立中学的落后状况,他将府立中学改为省立中学,拨款建立县立中学,使中等学校大为增加。同时他还筹建 3所省立师范学校,甲种工业与甲种蚕业学校各 1所。此外,他还在南宁创办国语讲习所,分期培训师资,教授注音字母和国语,统一全省教学语言。他又主办了《教育公报》,宣传教育思想、方针。为了确保师资的水平,他规定凡任用教师必由他亲自严格审查,对不能胜任者不予录用。1922年,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他愤而辞官回象州,入本地私塾教授国语。后又创建了象州第一所中等学校——国民中学。

严式镠 (1855~1936),字柱臣 (后改为侣尘),梧州人,19岁中秀才,入广雅书院学习。1896年,他与谭国恩在梧州创建中西学堂,教授西学。1905年受派到日本进行教育考察,考察日本的新式教育制度。在考察期间,他入读日本宏文速成师范学习 2年。回国后在梧州府中学堂任职。此外,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刘古香,出于宣传革命思想,也积极参与创办柳郡中学堂 (柳州府官立中学堂)、柳郡师范学堂、马邑 (马平县)两等小学堂,历任劝学所总董兼学堂经学、国文、体操等课教员。

总之,当时旧学刚废除,新的学校刚兴起,学校的教学章程很不完善。而苏寿松等人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学方法,使广西落后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值得强调的是,1904年广西兴起开办各类学堂,这些毕业于广雅书院的广西学生为广西开展新式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因此,他们为广西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此外,广雅书院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也对广西近代第一所中西结合的新型学堂——广西体用学堂的设立产生了影响。1898年,广西巡抚黄槐森奏准在桂林设立广西体用学堂,学堂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就是效仿了广雅书院的模式,分中学和西学两科,以实学为依归;每月有两次考课,分官课、斋课两种;设提调、监督、教习等职。学堂分为东西二斋,东斋学生学习经史、时务、策论,名为经学,西斋学生学习算学、外语,名为算学。体用学堂改变了传统书院式教学,增加了西学课程,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如著名教育家马君武、邓家彦、曾汝璟等。该学堂是“广西近代史上第一所中西学相结合的新型学堂”。[2]2991901年 9月,清廷下诏兴学,令各省改书院,省城设大学堂。于是,1902年广西体用学堂改为广西大学堂。1903年又改为广西高等学堂。但由于当时广西缺少合适的生源,所以未能真正实现高等学堂教育。因此 1906年不得不改组为省城简易师范学堂。1910年,广西当局重办广西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改名为广西大学,马君武为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

(三)为广西早期革命分子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在近代,清政府官方创办书院和学堂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有利于其统治的学生。但是,在外国列强各种势力冲击下,清政府暴露出了自身腐朽无能、制度落后等致命缺陷,它不仅无法承担救国富强的历史使命,反而成了中国实现救国富强的障碍。因此清政府成了近代,特别是 20世纪初包括大量具有新意识的学生在内的中国仁人志士的革命对象,这些具有新意识的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革命者。在这一历史趋势的环境下,广雅书院的不少学生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前的整个广西社会依旧禁锢封闭、开化程度非常低,传统的书院教育无法激发学生具有新意识而成为革命者。而广雅书院虽不以培养革命者为目的,但一些广西学生通过学习西学,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形成新的思想。加上广东社会比较开化,革命思想和活动比较活跃,这也便利于他们经常接触这些革命思想,从而成为革命者。而后又返回广西宣传革命思想和开展革命活动,推进了广西早期的革命活动。因此可以说,广雅书院 (招录广西学生)在客观上为广西早期革命分子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在众多的革命者中,比较著名的革命者是刘古香和农实达。

刘古香 (1869~1913年),原名起今,字古香,马平县(今柳江县)人,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1892年考取柳州府学,1896年考取广雅书院。鉴于清廷腐败,国势险危,加上受到广东革命思潮影响,他弃文就武,于 1906年入广东将弁学堂,是年暑假回柳州创设“龙城求是学会”,讲求救国之道。1907年初赴香港,接触革命党人,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旋奉派潜入广州进行革命活动,吸收同志。1908年 5月又奉派回广西,联络梧州、柳州的清防军及各地革命会党,并在柳州以办学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分子,建立柳州同盟会组织。1909年举行柳城太平起义,事泄失败后出走香港。1911年,他参加“三·二九”广州起义,率领李德山、钱权、王植槐等广西革命者约 30人进攻总督府,失败后再走香港。辛亥革命广东独立时任军政府秘书长,后应柳州革命党人要求,回柳州任军政分府总长。1912年,军政分府被撤销后改任第五军统领 (统兵 1000余人,是广西仅有的同盟会武装力量)。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他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倒袁运动,并计划在柳州起兵讨袁,通电响应各省,宣布广西独立,因内奸出卖,内部兵变,被袁世凯的爪牙陆荣廷缉拿。同年 10月 14日,在柳州从容就义。

农实达 (1874~1913)字秋泉,宁明县人,诗人、革命者。14岁应童子试,为县学生员。后来就读于广雅书院,在广东读书时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而弃所学,入读广东将弁学校。毕业后受派任广西边防军陆军教导团教官,后升任学生兵营官带,向学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07年 10月,镇南关武装起义爆发后,曾计划率领学兵营为内应,不幸事泄被撤职查办。辛亥革命后,奉命回桂从事讨袁活动。1913年,与刘古香计划在柳州起兵讨袁,后事泄被陆荣廷杀害。

(四 )惠及后人

在创办广雅书院同时,张之洞又奏准创立广雅书局,刊印各种经籍图书,包括经、史、子、集、杂著、丛书等,其中有不少典籍善本。最终雕刻成书者千余种,雕片逾十万。为广东书院中刻书最多。所刊印之书或出售,或赠藏书院藏书楼 (名冠冕楼),供诸生随时借阅研习。而对于入院诸生,则发给每人数部书籍,以资肄习。学生毕业时,“该斋原给书籍,准其带出,以示嘉惠”。

由于广雅书局刊印的书籍种类丰富,大多书籍具有“经世”之用,所以非常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不仅努力学习,而且也热衷购买。他们在毕业时往往把这些书籍带回家乡,因此他们的子女或亲友也就有机会阅读这些广雅书局所刊印的具有“经世”之用的书籍,从而有了增进知识、开阔眼界的可能。这种现象对于广西落后的教育状况来说尤是如此。其中,被喻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的王力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王力 (1900~1986),字了一,博白县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中国语言学史》等,这些论著被认为是中国语言学奠基性的开山之作。他少年时刻苦学习,但家境贫寒,14岁高小毕业后不得不辍学。虽然如此,他还是勤奋自学、饱读诗书。17岁时,他自办私塾教自己的弟弟和本村一些学生。由于他教书认真、方法得当,很受学生喜欢。在当地小有名气。1920年,他应聘到附近村教私塾。一天到学生李子初家吃饭时,他发现李家一间偏房藏有许多罕见的珍贵书籍,其内容包括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到医卜星相,十分丰富。经过了解知道,原来这些书是李子初的祖父李月庄当年在广州广雅书院读书时购买,毕业后带回来的。后来经李家同意,王力得到了这些足足装了十四只大箱子的书,计有数千册之多。从此,王力每天孜孜不倦、经常通宵达旦地读这些书。通过阅读这些书籍,王力眼界大开,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明白了如何做学问。原来,王力除了读了这些书籍外,还读到了李月庄的读书笔记。这些读书笔记是李月庄在读书时对一些知识见解 (包括疑问、分析、纠误、注释和结论)。这些独到的见解得到了院长的赞赏,并对其笔记评语“如此读书,方是读书”。后来王力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才知道什么叫学问。由此可见,这十四箱书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他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读书青年组成了一个“民十书社”,一起阅读这些书籍,交流读书心得,切磋学问。[3]25

由上述可知,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实行务实的教育方式和严格的管理方式,以期为两广培养新式人才。事实上,通过广雅书院的教育,大多学生具有了“务实”精神和西学知识,并能身体力行,时时以“实”字为原则,讲究务实,努力拯救国家民族危机。相对于广西近代传统的落后的书院教育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来说,广雅书院为广西近代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新式人才。这些新式人才在广西近代 (乃至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教育、革命运动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推进了广西社会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肯定的。

[1]苑书义.张之洞全集[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蒙荫昭,梁金进.广西教育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3]王辑国,张谷.国文通才王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An Analysis of the I mpact of Guang-Ya Acacemy on theM odern Society of Guangxi

BI Xiong-zhuang
(Depart ment of Politics and Law,Hechi Un iversity,Y izhou,Guangxi546300,Ch ina)

Guang-Ya Acacemy was a famous acacemy ofmodern China.It enrolled many students from Guangdong and Guangxi,which managed students strictly,an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study hard,and emphasize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stern knowledge.It educated a lot of new talents for Guangdong and Guangxi.Many Guangxi studentswho graduated from Guang-Ya Acacemywere helpful to the societymodernized Guang-xi education,and started GuangxiRevolution in early period.In a word,Guang-Ya Acacemy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Guangxi social development,especially on education.

Zhang Zhi-dong;Guang-Ya;Guang-Xi’s Society inModern;Guang-Xi’s Education in Modern

K25

A

1672-9021(2010)01-0117-05

闭雄壮 (1976-),男,广西贵港人,河池学院政法系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文化。

河池学院“人才引进科研立项课题”

2009-12-16

[责任编辑 阳崇波 ]

猜你喜欢

新式学堂书院
新式汽车
朵云书院黄岩店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Cartoons
白鹿洞书院记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