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

2010-08-15覃伟年温存超肖海燕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河池新建办学

覃伟年,温存超,肖海燕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

覃伟年,温存超,肖海燕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只有充分发挥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不可替代作用,走特色办学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文章对办学特色的内涵、凝练和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办学定位

自 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 2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 7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四分之一强。基于高校合理布局的需要,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不在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少数学校甚至不在地级城市。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其所在地区普遍存在经济文化欠发达、交通运输不畅通、生活环境较艰苦等困难,学校自身也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人才稳定难、综合实力弱等困难。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坚持民族性、地方性,发挥后发优势,异军突起,充分发挥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不可替代作用,走出一条特色办学的生存之道、发展之路,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特色与本色的关系

谈大学的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大学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共性的方面,大学的办学特色更要体现在具有鲜明的个性上。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大学的职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共性基础上体现“不同”,此为独特性[1]。特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色的根基在于“本色”。本色是共性,特色是个性,有本色才谈得上特色,固“本”才能强“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就是其与身俱来的历史使命。概括地说,新建本科院校的本色,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职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在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的基础上,新建本科院校既要完成大学本身的基本职能,又要发挥后发优势,找准定位,扬长避短,敢于创新,突出特色,努力拓展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要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学科结构、区域资源、文化环境、服务领域及其它内外部条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不是凭空创造,突出特色不是突破本色,而是在保持办学本色的基础上突出办学特色,是办学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特色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将怪异当特色。不遵循客观规律、不把握基本规格,就会犯极大的错误。

二、办学特色与办学定位的关系

办学指导思想 (即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对于学校办学具有纲领性、导向性、全局性的作用,它集中体现学校领导班子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对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对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规划。因此,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办学定位要注意几个符合:符合政府对高校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需求,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能力,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简单一句话,就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重心要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不要盲目追求“高、大、全”(即层次过高、规模过大、学科过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层次定位上不能盲目拔高,应集中精力抓好本科教育,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办学规模定位上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需求,以及学校在本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使学校的办学规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学科专业定位上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在区域定位上要时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地方政府办的学校,只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并帮助地方和行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获得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学校事业的全力支持。

毫无疑问,办学特色应该符合于办学定位。有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有长期丰富的办学实践,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历史渊源,通过“升、并、转”后所要突出的办学特色更应体现层次定位、规模定位、学科定位、区域定位的实际要求。所以,只要定位准确,措施有力,工作到位,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同样可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创出一流的业绩,同样可以在强手如林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办学特色的凝练

办学特色主要应该从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办学经验中来挖掘、总结和凝练。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既要承担大学职能、彰显大学本色,又要区别于中央所属的综合性大学,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既要传承其办学前身的精神和传统,又要面对新形势下的竞争与挑战,开创未来之路。所以办学特色的凝练不仅要延续其时间发展的轨迹,还要环顾其空间发展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向前看。就是要充分准确地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客观地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认真地审视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体制机制等是否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向前看”也就是要把握发展方向和发展机遇,要有前瞻性和敏锐性。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所以,办学特色的凝练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来超越和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并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中不断强化特色。

(二)向后看。就是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从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办学经验中挖掘提炼出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价值。成绩和经验不等于特色,但没有成绩和经验也谈不上特色。“向后看”也就是要全面总结历史和经验,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历史过程,是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就是特色形成的本源。抛弃优良传统,也就等于抛弃了本源,使特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而失去了特色。

(三)向外看。就是要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社会的环境条件和发展规划对学校办学的需求以及所能提供的支持 (资源)。地方高校办学,一方面要立足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依托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的和文化的地方资源,另一方面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支撑地方发展。“向外看”也就是要找准学校办学与地方需求的结合点,要有开放的眼界。每一所地方高校都存在于一个区域之中,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环境,一所大学要想在这种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与本区域密切结合,良性互动。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需求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挖掘和提炼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如西部地区物质条件相对较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就会更加弘扬;东部沿海地区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开放、灵活的办学理念就会更加突出;中部地区则会使厚重的人文气息更加彰显……总之,大学校园是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其办学特色的凝练应集中体现其所在区域的文化特征和区域发展需求。

(四)向内看。就是要客观分析自身基础和条件,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瞄准发展目标,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向内看”也就是要摸清家底,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一所大学都是物质形态、组织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集合体,物质形态是大学的基础,组织形态是学校正常运转、实现大学职能的基本保证,精神形态是建立在物质形态和组织形态之上的上层建筑。正是由于每种形态在不同时空下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水平的不同组合才造就了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异和特色,因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要凝练办学特色,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了解自身在基础设施、资金源流等物质形态方面的真实状况,认清组织架构、组织运行等方面的现状与利弊,掌握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与内涵,在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对比中细化差距、挖掘潜力、探索出路。

概括地说,就是要从时间 (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 (校内、校外)两个维度来凝练办学特色。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应考虑几个因素:一是继承性——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办学条件艰苦,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才求得今天的生长空间,这是学校今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继承和发扬。二是民族性——民族地区往往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教职工队伍与少数民族也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等的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区域性——地方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努力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努力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四是资源性——民族地区往往既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又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些既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也是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宽阔的平台,更是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领域。

四、河池学院办学特色的探索

河池市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地处广西的西北部,北面与贵州省相邻,全市土地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 8个世居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市现辖金城江区、宜州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和 9个县,其中民族自治县 5个。2009年全市人口 390多万人,生产总值 380多亿元,财政收入40多亿元。

河池学院是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坐落在宜州市 (县级市)。现有在职职工650人,其中专任教师 420人。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 7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 18个省 (区、市)。有 2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八大学科。升本以来,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评估建设“九大工程”(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造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教学管理与改革工程、教风学风建设工程、办学特色培育工程),学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从 2006年至 2008年,学院连续三年组织发动全院干部教师开展了三次“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大调研、大讨论。学院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领导,分头到区内外高校考察,到河池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县 (市、区)调研,到企业、农村、学校走访,学习各先进高校的办学经验,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结合学院的办学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一次次的热烈讨论、一次次的火花碰撞,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在 2009年1月召开的河池学院第二次教学工作大会上,我们提出了河池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 (即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立足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突出特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前面的三个“坚持”,表明了学院的办学方向、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式;一个“遵循”和一个“把握”,表明了学校的基本功能。这都是对我国所有高等学校的共同要求,也是对高等学校的本质要求 (也即高校的“本色”)。河池学院作为一所新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对此必须有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后面一段话,就是河池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基于这样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提出培育河池学院的办学特色:发扬良好的人文精神,发挥较强的文学教育优势,发展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的学科专业。

1.良好的人文精神。河池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河池学院是全国少数几个坐落在县级市的本科院校之一,办学条件艰苦。但是,几十年来,河池学院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人为本,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为基层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多数在县 (市)、乡 (镇)级工作,创业在基层,成长在基层,很多都已成为县 (市)、乡 (镇)领导干部,成为河池市中小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艰苦的创业实践,铸就了“忠诚执著,刚毅厚重、朴实无华、至善和谐”的河池学院精神,这是河池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较强的文学教育优势。学院所在地宜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河池市也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学院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较强的文学教育优势,尤其是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学生文学社团,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毕业生中走出了东西、凡一平等全国知名作家,为母校增色不少,“河池学院文化现象”已被社会所关注。

3.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河池地处桂西北,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喀斯特地区动植物资源、区域长寿及天然有机资源、特色矿产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水利电力资源等;河池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刘三姐歌谣、壮瑶族铜鼓习俗、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白裤瑶服饰等。这些既是学院办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也是为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宽阔的平台,更是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领域。

总体来看,第 1点是历史经验的提升,属于宏观层面;第 2点是现实优势的发挥,属于学科专业层面;第 3点是未来发展的前瞻,属于与地方关系层面。从时间维度上看,过去、现在、将来,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从空间维度上看,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五、办学特色的培育

办学特色的文字表述要准确、简洁、易读、有冲击力,以便于理解、便于宣传。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靠短期行为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复认识、反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从大学的基本职能出发,综合考虑、反复权衡,挖掘提炼,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社会认可的办学特色,才能办出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一般而言,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正处在办学特色发掘培育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筹划、发掘特色内容,要求对过去的办学历史进行周密细致的梳理,从办学历史中发掘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潜在特色,对现实的办学成绩与优势进行缜密的思考与筛选,经过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确定特色项目,并为之提供条件,为办学特色的形成作铺垫,使其尽快成熟。

办学特色的培育过程,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和完善,要对学校长期办学过程的传统、优势、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改革创新,使之更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二是提炼和宣传,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决定性的因素;宣传学校特色,对内可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普遍共识,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维护它,并使之发扬光大;对外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品牌和形象。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人才必然需要多样化的学校来培养。“天生我才必有用”,诞生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只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就一定能够赢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1]王长喜.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J].煤炭高等教育,2006,(5).

G64

A

1672-9021(2010)S-0001-04

覃伟年 (1959-),男,广西融安人,河池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温存超(1952-),男,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小说与高等教育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8年度重点课题“区域经济背景下民族地区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课题编号:2008A26)

2010-06-20

[责任编辑 阳崇波 ]

猜你喜欢

河池新建办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