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位意识与阅读发展之相关性:回顾与思考
2010-08-15席旭琳
席旭琳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音位意识与阅读发展之相关性:回顾与思考
席旭琳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Schreuder&van Bon是最早从拼音文字音位意识任务中提取数据的研究者之一。他们探讨的问题人们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讨论,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定论。讨论的焦点集中于两个问题:1)音位切分能力是取决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还是词汇量增加的一种自然特征?2)音位意识与首音-韵脚意识的关系及它们在阅读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纵向和训练研究都表明:音位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音位意识影响着阅读发展,而阅读能力反过来又增强了儿童读者的音位意识;表音及表意文字的大量训练研究大多证明语音意识与儿童早期阅读发展关系密切,其中音位意识是预测儿童未来阅读发展的最好指标。然而,尽管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语音技能的发展是从音节、首音-韵脚到音位的过程,但韵脚意识先导训练和字形-音位对应规则训练是否强化了音位意识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音位意识;音位切分能力;首音——韵脚;阅读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音位意识是指将单词中元音和辅音切分出来并根据这些音位语段将单词进行归类的能力。[1]音位意识与音节意识和首音——韵脚意识一起构成了儿童语言学习者的语音意识,即鉴别、加工和操作单词语音切分的一种意识。
Schreuder&van Bon是最早从拼音文字音位意识任务中提取数据的研究者之一,也是最早试图详细了解影响音位意识任务成绩及刺激物特征的研究者。他们探讨的问题,人们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讨论,但迄今为止似乎仍然没有定论。
Schreuder&van Bon在第一次实验中论述了一个在理论界影响至今的问题。当时与音节意识和首音——韵脚意识相比较而言,音位意识任务的熟练表现出现得相对缓慢,一种解释就是这种表现取决于儿童使其注意力偏离词义从而聚焦于词语结构的能力。为了验证这一假设,Schreuder&van Bon要求被试切分词与非词词项,提出如果偏离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被试处理非词的表现应该比处理真词更好,因为非词无意义可言,被试无从关注其意。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是词语的结构特征使得它们不同程度地更容易或更难切分;另外,切分任务的不同也会影响被试的表现。他们运用长度、音节结构不同、有无辅音群以及辅音群位置不同的词和非词实验刺激物来论证这两个定义宽泛的问题。非词通过把单词刺激物的合法切分部分巧妙地重新组合在一起而构成。为了达到切分的首音——韵脚界限效应,Schreuder&van Bon还考察了音位词项,并预测首音——韵脚界限会使音位切分更容易。可是他们没有发现支持解读上述偏离假设的证据。被试对三音位词语的切分成绩好于非词,就五音位词项而言,词与非词词项之间无显著差异。Schreuder&van Bon于是提出只能获得短词的词汇效应可能是因为“短假词比长假词有着更多的相邻音位,因而更密度可能会对音位切分能力产生影响的论点为难识别并保留在工作记忆中”[2]。这种相邻音位后来Walley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在此次实验中,Schreuder&van Bon发现了一种词长效应,即被试在三音位词项比五音位词项上表现更好。有趣的是,这种效应的获得无视任务的不同。然而,正如Schreuder&van Bon所承认的那样,在第一次实验中发现的词长和音节结构效应,还有无任务区别的发现却被一种不可控制的混淆变量以及辅音群的数目和位置严重地中和了。于是,他们不得不设计了第二次实验,用没有一个是以辅音群开头的刺激物作实验材料。
在第二次实验中,Schreuder&van Bon再次调查了词长、音节结构和首音——韵脚界限对音位切分的影响。无论一个词项的长度和音节结构如何,被试总是仅仅被要求切分并发出最前面的两个音素。研究者认为如果切分操作发生时全词不得不贮存在工作记忆中,那么在较长词项上的表现应该会更糟,这就给工作记忆增加了负担。然而,既然无论有几个音位双音节词语都只包括两个贮存的切分部分,如果它们以分解了的音节贮存在工作记忆中,被试在双音节单词切分上的表现应该较少受到总体词长的影响。在单音节情形下,有些类型的加长影响音位切分成绩,其他的不影响,而且双音节单词的切分总体上不及单音节那么准确。Schreuder&van Bon还比较了可反转的CV/VC结构的词,并发现了首音——韵脚界限效应,即被试在切分跨越韵脚界限的CV词语上表现好于切分包含在韵脚界限内的VC词语。
从目前来看,Schreuder&van Bon研究的贡献在于它为儿童二语阅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并引发了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语音意识研究领域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下面我们将就其中两个问题展开论述:1)音位切分能力是取决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还是词汇量增加的一种自然特征?2)音位意识与首音——韵脚意识的关系及它们在阅读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音位切分能力的发展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有好几项研究表明了语音意识与阅读发展之间的联系。当时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语音意识与成功的阅读发展有因果关系还是作为学会阅读的结果而出现的。由于两种主张各自都有据可依,于是勉强达成了妥协,即承认有不同层面的语音意识。其中首音——韵脚意识先于并影响阅读发展,音位意识则取决于学会用字母表音法阅读。
Gombert推敲和重新描述了这种不同层面的语音意识观点。他在讨论元语言能力时,区分了“自发的行为中观察到的技能”和“基于系统描述的知识并可有意识地被应用的技能”。[3]31-45前者他建议应称之为“前语言”,后者则用“元语言”来描述。在此术语框架内,强迫选择任务中识别韵脚的能力并不表明有意识地识别音节,因为这种能力可以在所呈现的词语之间总体相似的基础上达到,因而表明了前语言能力。这种观点被接下来的研究所证实,表明儿童首音——韵脚判断的整体相似效应,表示一个单词中音节的数目需要有意识的音节识别,因而表明了元语言能力。按照这种观点,音位切分能力代表了从大切分的前语言意识到小切分的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并表现在词与非词内熟练的音位切分能力上。Gombert承认学会阅读在音位层面对元语言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
Walley则就音位意识发展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即音位切分的显性意识并非依赖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儿童语音表征不断变化的天性。[4]自Waterson的研究问世以来,不断有证据表明幼儿的语音表征是完整的,相对而言无明显差别。Walley认为,随着儿童词汇量的增加,这些完整的语音表征需要词汇重构从而形成更详细切分的语音表征,在一系列不断增加的相似表征内允许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按照这一说法,音位意识即是这种词汇重构的自然特征,因此拥有许多密切相邻音位的单词则处于更大的切分压力中并使其表征更加清晰。
Metsala及De Cara的研究支持此观点。[5][6]前者发现了早习得和相邻音位密度对音位切分任务表现的影响,即当目标词较早习得,或者从稠密的相邻音位中提取时,被试的表现比晚习得的或者从稀疏的相邻音位中提取的目标词表现更好。后者则发现了在语音意识任务上词汇习得、相邻音位密度与被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即有着较高词汇年龄的儿童表现出相邻音位密度效应,在从稠密相邻音位中提取的词项上表现更好。在说到相邻音位密度可能会对音位切分成绩产生影响时,Schreuder&van Bon当初推测真词的相邻音位密度可能会对它们的短假词的切分有着不利影响,但结果并非如此。
词汇重构概念一直连同词汇阅读的“三角形”模式一起运用,以支持阅读发展困难是由于语音处理缺陷的观点。在这种“三角形”模式中,阅读发展包括形成表音法输入与语音输出之间的联系。这类模型的支持者提出所有的词与非词,无论在拼写上规则与否,都可以通过这条单路径发音。朗读困难的儿童被假定只有粗糙的语音表征。这种表征不足以支持字形——音位对应的发展,即此模型中词与非词的阅读都依赖的表音与音位单位之间的关系。Elbro有证据表明,语音表征的清晰与否影响了阅读的发展。[7]
然而,也有来自小组和个案研究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和成年人都具有上述语音特征。Hart的个案研究描述了一则不具有明显语言处理缺陷的发展语音阅读困难案例,于是提出语音困难的表现模式并非总是源于潜在的语音处理问题。[8]这样一来,Walley的音位意识源于语音表征的词汇重构以解释阅读发展困难的观点并非总是行得通。
事实上,音位意识究竟是取决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还是词汇量增加的一种自然特征,不能一概而论。纵向和训练研究都表明:音位意识与阅读能力获得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音位意识影响着阅读发展,而阅读能力反过来又增强了儿童读者的音位意识。
三、音位意识、首音——韵脚意识与阅读发展
首音——韵脚意识是指在音节内部层级上将音节和单词进行切分的语音意识。Treiman首先提供了口头音节中首音——韵脚单位心理事实的证明。[9][10]其系列研究表明:与所需的跨越首音——韵脚界限的替换相比较而言,不同年龄的儿童和大学生更成功地学会了需要他们替换首音——韵脚切分的单词游戏。之前Schreuder&van Bon发现,可以利用现存的首音——韵脚结构的首CV切分比尾VC切分更易操作。这就要求儿童切分一个完整的语音单位——韵脚。这一发现为这些次音节单位的心理事实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承认这种等级式的次音节结构也冲击着围绕语音意识与阅读发展之间假定的因果联系本质展开的讨论,而且在解决这场纷争中本身具有影响力。要成功地完成Bradley的首音——韵脚单项任务,需要首音——韵脚意识。故他们认为首音——韵脚意识先于并影响着阅读发展。要在Morais的音位添加和删除任务中有出色的表现则需要音位意识。故Morais认为音位意识结果必然影响阅读技能的发展。
Goswami发展了一种阅读发展互动类比理论,提出儿童最初的形声对应是建立在首音——韵脚切分基础上的,这种切分逐渐精炼成音位切分和字形——音位对应。[11]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并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但同样也受到了挑战。Seymour从初学阅读的儿童那里提取的数据表明,这些儿童最初在努力给不熟悉的书面语解码时用较小的音位单位。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渐进步到用较大的韵脚切分。Goswami&East提出相反的论点,认为Seymour没有考虑教学因素[12],即在他的研究中,老师对所有的儿童用一种结构合成语音方法来阅读,而这种方法强调音位单位和字形——音位对应知识。其他研究者理所当然地表明随着儿童书面词汇量的增加,表音类比用法也增加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贮存了更多的类推法。
Bruck之前质疑强调韵脚切分的教学方法的价值。他们提供了一项来自实验训练研究的数据,并得出如下结论:初学阅读的儿童尽管具有不容置疑的运用基于韵脚的类比的能力,但在给不熟悉的单词解码时,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字形——音位对应。然而,Savage却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干预研究,其对象是被确定为不成功的儿童阅读者,以评估三种教学方法(基于韵脚、基于音位和基于韵脚和音位混合的方法)的相对有效性。[13]结果表明:在提高儿童阅读非词能力方面,三种方法同样成功。三种方法中,被试间只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基于韵脚的方法导致音位融合技能上更显著的提高。
从首音——韵脚意识到成功的阅读发展之间存在一条因果路径也受到了挑战。假定存在这样一条路径不仅是Goswami&East的互动类比理论的特点,也是她们设计的三个阅读发展假设模型的特点。第一个模型中,首音——韵脚意识被假定使音位意识发展容易,而音位意识反过来通过使字形——音位对应知识成为可能而使阅读发展容易。第二个模型中,首音——韵脚意识以及音位意识被假定各自有助于阅读的发展,即首音——韵脚意识是通过允许儿童把字母顺序与首音——韵脚连在一起,音位意识则是通过能够习得字形——音位对应知识而有助于阅读的发展。在这两种模型中,从首音——韵脚意识到阅读的因果路径的建议无论是通过音位意识媒介还是独立的,都是部分建立在来自Bryant两项历时研究发展基础上的。以上研究以很多借口遭到抨击。Macmillan讨论了13项后来的研究论据,这些论据来自与Goswami提出的模型有关联的研究,其中多数把韵意识训练与音位意识训练或者韵脚类比阅读策略的运用相结合,训练中的被试是阅读初学者。Macmillan的结论是:与其他训练形式相比较,韵意识训练对阅读并无不同影响,而且有三项研究表明,“其他的教学形式产生了显著的阅读进步”。[14]如果首音——韵脚意识与阅读有因果关联,那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应该会显著地提高阅读能力。从Macmillan对训练研究方法恰当性的评论来看,此案例似乎并不令人信服。
来自韵意识、音位意识和阅读之间关系的历时和共时研究的证据也不支持从首音——韵脚意识到阅读的发展路径的主张。这些研究测量了阅读者的韵脚和音位意识,并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这些变量对儿童后来或共时阅读成绩的预测力。此类研究中的大多数表明音位意识对后来及共时阅读具有更强的预测力。
不过,不同的研究用了不同类型的任务来测量每个层面的意识,有着不同的任务需求和跨越不同任务和层面的词项;另外,在某些任务上有着迥然不同的效果。在试图论证解读以上研究结论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时,Hulme设计了一项实验研究。[15]其中被试被要求完成有关首音——韵脚、首、尾音位单位的三项任务。研究者分别计算了来自不同任务中每个单位平均标准分的首音——韵脚和首尾音位意识的综合测量成绩、年龄、词汇分数和4个语音意识综合分数进入回归方程,作为共时阅读年龄的预测力。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熟练处理首音位单位的能力解释了显著的方差。Humel对历时数据作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以预测7-14个月的阅读年龄,分析是在首次语音意识综合分数评估之后。在第二次回归分析中,即使考虑了首次阅读能力,探测和处理尾音位的能力仍然对以后的阅读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Humel声称其研究结果异常清楚明了,表明音位意识的测量对早期阅读技能作了绝妙的共时和历时的预测。然而,正如Schreuder&van Bon之前所发现的那样,需要处理辅音群的成分增加了实验任务的难度。Humel研究中的儿童发现尾音位删除比其他单位的删除更容易。研究者承认这可能与首音位单位情形下需要删除辅音群的一个成分从而增加了难度有关。与单词的开头相比较而言,被试在单词的结尾处可以中断其发音,而韵脚删除却没有显示这种位置上的优越性,与韵脚相比较而言的首音删除也没有区别。他们还忽略了一个论据,即音位删除可以是而且常常是通过操作表音法而非目标词项的语音表征来完成的。这就使得因果关系颠倒过来了:拼写知识使音位删除任务易于操作。
继Humel之后,Castles&Coltheart的研究表明:经过长达30年的实验研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音位意识对阅读发展影响的假设是成立的。[16]研究者回顾了来自历时和训练研究的证据,认为数据解读表明这种影响通常被字形——音位对应规则训练混淆了。姜涛以及陶沙先后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研究。与Castles一样,他们对音位意识与首音——韵脚意识发展的关系以及前者对阅读贡献也提出了质疑。
四、结 语
综上所述:1)就音位切分能力的发展而言,音位意识与阅读能力获得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音位意识影响着阅读发展,而阅读能力反过来又增强了儿童读者的音位意识。2)就音位意识、首音——韵脚意识与阅读发展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表音文字及表意文字的大量相关训练研究大多证明语音意识与儿童早期阅读发展关系密切,其中音位意识是预测儿童未来阅读发展的最好指标;另一方面,尽管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语音技能的发展是从音节、首音——韵脚到音位的过程,然而韵脚意识先导训练和字形——音位对应规则训练是否强化了音位意识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 白丽茹,王立弟.语音意识——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J].山东外语教学,2007(2).
[2] SCHREUDER R.,VAN BON.Phonemic Analysis:Effects of Word Propertie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1989(12).
[3] GOMBER J M.Metalinguistic Development[M].Hemel Hempstead,U K: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4] WALL EY A C.The Role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 in Children’s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and Segmentation Ability[J].Developmental Review,1993(13).
[5] METSALA J L.Young Children’s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Nonword Repetition as a Function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91).
[6] DE CARA B.et al.Phonological Neighborhood Density:Effects in a Rhyme Awareness Task in Fiveyear-old Children[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03(30).
[7] ELBRO C.et al.Predicting Dyslexia from Kindergarten:The Importance of Distinctness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of Lexical Items[J].Read-ingResearch Quarterly,1998(33).
[8] HART L E.Developmental Phonological and Surface Dyslexia[J].Cognition,2004(91).
[9] TREIMAN R.Onsets and Rimes as Units of Spoken Syllables-evidence from Childre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85(39).
[10] TREIMAN R.The Division between Onsets and Rimes in English Syllables[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86(25).
[11] GOSWAMI U.Toward an Interactive Analogy Model of Reading Development:Decoding Vowel Graphemesin Beginning Read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3(56).
[12] GOSWAMI U.,EAST U.Rhyme and Analogy in Beginning Reading: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0(21).
[13] SAVAGE R.et al.The Effects of Rime and Phonemebased Training Delivered by Learning Support As-sistant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03(26).
[14] MACMILLAN B M.Rhyme and Reading: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00(25).
[15] HULME C.et al.Phoneme Awareness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Early Reading Skill than Onset-rime Awarenes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2(82).
[16] CASTL ES A.,COL THEART M.Is There a Causal Linkfrom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o Success in Learning to Read?[J].Cognition,2004(91).
Abstract:Schreuder&van Bon were among the first to present data from phoneme awareness tasks carried out in an alphabetic language.The issues they discussed have been intermittently developed over the years but remain controversial.Researches focus on two issues.First,does phoneme segmentation abilit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or is it an emergent property of vocabulary growth?Second,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neme and onset&rime awareness and their role in reading development?Longitudinal studies and prior training indicated that phoneme awareness and reading ability development interacted on each other,or rather,phoneme awareness had influence over reading development while reading ability in return enhanced young readers’phoneme awareness.In addition,most of prior training in both alphabetic and ideographic language revealed that phonological awarenes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early reading skill and that phoneme awareness proved to be an excellent predictor of the latter.However,whether or not phoneme awareness is facilitated by training in rhyme awareness&grapheme-phoneme correspondences remains an unexplored issue,despite a consensus among researcher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skills proceeds from awareness of syllables and onsets&rimes to that of phonemes.
Key Words:phoneme awareness;phoneme segmentation ability;onset and rime;reading development
Reflections on Phonemic Awareness and Reading Development
Xi Xulin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H09
A
1671-2544(2010)01-0064-05
2009-11-0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Y294)
席旭琳(1963— ),女,湖北安陆人,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责任编辑:龙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