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2010-08-15辛丕宏
辛丕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辛丕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科学定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潍坊学院自合校升本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切不可骄傲自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
一、六年来的工作回顾
2003年11月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过去的六年,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励精图治的六年;是学校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六年;是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的六年。
办学思路不断明晰。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思路和举措。2005年9月,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学校“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年8月,学校党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一二三六五”的工作新思路,确立了学校“三个评估”结束后的工作方向,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建设初见成效。在推进学科建设整体上水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一类实验室5个,校、院级研究所18个。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新进展,已被山东省正式确定为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6月学校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认真实施“质量工程”,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山东省首批成人教育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5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学校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考研率达到20%以上,在校学生获得12项国家专利;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有1000余人次获奖,成绩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招生范围扩大到30个省、市、自治区,本科招生专业达到53个,报考志愿率和录取分数线显著提高。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实现了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先后与18所国(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开辟了合作办学新途径。
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成果和获奖数量与质量全面提高。国家级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达到了19项,省部级项目从37项增加到181项;学术著作从54部增加到79部,学术论文从2531篇增加到5769篇,其中被 SCI、EI、ISTP 收录论文从 13篇增加到297篇;获得省级科研奖励9项,市级科研奖励821项;7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申请或专利授权28项;纵横向科研经费增加了10倍以上。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本着“引进、培养、提高”并举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现有正高职称人员107人,副高职称人员42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0人,硕士学位人员7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人,鸢都学者岗位1个,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人,27人被外校聘为研究生导师;以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钱逸泰、许绍燮等为代表的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学生教育与管理全面加强。建立健全学生工作体制机制,提高了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完善了贫困生的资助措施,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大就业推介力度,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团委”、“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建筑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46亿元,图书馆藏书达到310万册。不断理顺后勤管理体制,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协调、筹措资金,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强项目审计,完善了以招投标为主的物资采购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各项经费的合理使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疾病防治、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成果示范单位”、“山东省百佳节水型单位”、“省级花园式校园”。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谋全局、管方向、抓大事,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初步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离退休、统战、工会、共青团、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55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以“高分双优”成绩通过了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的评估。学校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MTV《记着老百姓》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好评,荣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二等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全省高校推广,校园文化被评为潍坊市“十大行业文化品牌”。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平安校园”、“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回顾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历届领导班子的工作基础。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向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总结过去六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
——解放思想是前提。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发展战略,找准发展定位,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科学发展是根本。只有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有效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和难题,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创新是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办学体制与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才能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神圣目标。
——依靠群众是基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营造干事创业、团结奋进的氛围,才能形成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强大合力。
——党的建设是保证。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已进入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高等教育优胜劣汰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色、质量、水平成为各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后危机时代对高校的冲击已逐渐显现出来,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因素明显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对我们这样一所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正在发展中的普通高校来说,这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学校实际来看,我们的工作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学校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我们的一些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相对匮乏,学科建设任务艰巨;科研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办学经费短缺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等。
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思想,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出人才,出成果,把学校真正办成一所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大学。
二、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学校进一步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标准要求,精心谋划学校的未来。
今后五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突出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着力实现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显著提高,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在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进程中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学校今后五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建设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按照“全面提高,重点突破”的原则,创新学科建设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宏观调控和监督评估,采取重点支持、目标管理、滚动投入的方式,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努力把学科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作用,优先发展与经济社会紧密相关的应用学科,大力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互相支撑、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群,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积极创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到2014年力争有3个以上学科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标准,2个以上实验室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准。切实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夯实基础,积累经验,积极为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创造条件。
(二)坚持教学立校,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教学是立校之本的思想,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继续完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过程监测、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质量反馈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数量的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到2014年,本科专业总数稳定在60个左右,建成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4—8个,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10—12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0—24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做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工作,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切实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潜能开发。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进一步加大开放办学力度,继续深化与国内重点高校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开拓合作办学的新途径。积极发展国际合作教育和留学生教育,重点发展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实现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培训的结合,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坚持科研强校,增强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进一步深化科研创新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奖励制度和管理办法,继续坚持科研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和鼓励创新的原则,激发科研队伍的活力。
继续拓宽项目申报渠道,认真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各类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提高SCI、EI等收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实现在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立项、科研经费、高水平成果、高层次奖励等方面的新突破。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术水平;讲求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则,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为纽带,积极搭建开放型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技术转让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重大课题项目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四)坚持人才兴校,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措施,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按照学校“2125”人才工程计划,进一步调整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急需的领军人物、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博士。继续加大在职人员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人才选拔与培养平台的建设,以“三梯队”人才建设为平台,抓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工作;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契机,坚持正确的导向,引导专业技术骨干向教学科研的更高水平迈进;以“泰山学者”、“鸢都学者”等岗位建设和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为平台,加快培养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人才。
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以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坚持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绩效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教职工稳定在1700人左右,专任教师1200人左右。其中,力争博士达到240人左右,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4人。
(五)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当前尤其要抓紧抓好《六个“为什么”》的“三进”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扶贫助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做到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人格健全、学风优良和素质全面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坚持依法治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民主治校,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双代会”的作用,尊重和保障师生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目标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和年度考核,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快建立职能定位清晰、资源配置合理、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提高效能、增强活力的科学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切实强化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改进和完善财务制度,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建设节约型校园。
进一步提升服务支撑体系的水平。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强化后勤保障功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网络中心和档案馆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发展空间。认真做好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认真总结和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着力营造治学严谨、德业并举、宽容和谐、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培育形成具有优良的校风学风、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大学文化,夯实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利益。倡导人文关怀,做到尊师爱生,把学校的改革发展与保障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师生员工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形成政通人和、风正气顺、文明向上的良好局面。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完善网络、电视、广播、校报等宣传基础建设,彰显学校的特色与亮点,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内外结合的宣传格局,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做好离退休工作,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留学人员和侨眷侨属工作。支持工会和共青团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团结吸引广大校友更加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健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自觉维护平安和谐、管理规范、文明有序的校园秩序。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制定并实施学校党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把学校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全局眼光、善于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型党组织。当前,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积极成果,建立健全学习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的后续工作,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一领导的核心作用,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决定重要事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统筹协调的能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协调高效的坚强领导集体。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完善干部培养、考核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管理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
(三)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在青年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的比例。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做到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民心的强大力量。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和完善与学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注重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的五年,是学校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创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保持学校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一定要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不懈怠,不动摇;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把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大家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共同谱写潍坊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求真务实,锐意进取,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该文为潍坊学院党委书记辛丕宏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潍坊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责任编辑:徐隆彬
G648.1
:A
:1671-4288(2010)01-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