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法探析
2010-08-15赵颖
赵 颖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
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法探析
赵 颖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已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那么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种评价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的考核方法如何设定和实施,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网络;考核方法;过程式考核;总结性考核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学生能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在网络环境下,作为一种评价教学过程的主要手段的考核方法如何设定和实施,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学及教学改革仍然受传统的“知识本位观”的约束,传统的“知识本位观”把知识放于较高的地位,其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程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实践教学的考试一般都采取笔试闭卷,或是上机考试,学生成绩的考核都由这份试卷和上机考试结果决定,这种传统的考试方法已不适用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知识本位观”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大部分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较少。这样的考核达不到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2.对于个别有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的题型,但其实考核的仍然主要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概念及操作步骤正确识记的能力。学生可能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操作,但是如果强硬地以考核的形式要求学生记忆,会增加学习的枯燥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3.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的试图用简答题或者操作题等题型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对于计算机操作来说,可能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由于其操作环境不同,实际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操作结果。这种考核方法可能会造成学生能熟练记忆各种操作步骤,但一旦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就可能会变得束手无策,此类考核也不能真正达到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操作中学生不能只掌握理论,还应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
4.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考试思维的一律性评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考核模式和评价体系不能真正考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把握程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片面的。只把考试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手段存在许多弊端,越来越不能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改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的原则
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教学及其考核中应主要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不仅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有所提高。真正使学生通过考核,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方法上给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变被动的应试为主动的挑战,让考核真正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在考核中,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为了解决“会考试”与“会做事”不相吻合的矛盾,将二者统一起来,对某些学科可以采取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考核的考试方法,使学习与考核有机结合,真正起到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功效。应注意考核的内容和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相联系,以使学生除了掌握技能之外,还能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学的考核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考试形式多样化,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考试方法的改革,既要打破单一的理论考试,也要打破单一的闭卷形式和“一卷定乾坤”的传统方式,应当采取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在考核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以培养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劳动者。
如前所述,我们既可以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也可以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或者两者各占有一定的比例。理论知识考核,既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或者一半时间闭卷,一半时间开卷),既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对于操作技能考试,还可以操作和口试相结合。
3.考核方案公开,积极引导学习过程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一开始就向同学们公布新的考核方法和思路,使同学们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轻松、活跃和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气氛高涨,跃跃欲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4.体现学生是考核的主人的原则
把学生真正作为主体,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点是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考核的主人的这种思想将会使学生对这种新的考核方法一反以前逃避和作弊的应试态度,呈现出较大的热情,许多同学不满足达到基本要求,而是力争做出特色,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不再是考试的奴隶,而是考试的主人,让他们带着一种责任在完成考核任务,是“成就感”这个内驱动力在驱使着他们,不再是给老师考试、给家长考试了。
5.考核的适用性和整体性原则
在考核时,注意考核内容应适当,难度应适中,应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应符合计算机的主流技术。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形式、考核的实施以及考核成绩的评定,都应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运作。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
传统的期末考试是事后检查,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教师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为适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倡采用过程性考核,即实行平时、其中、期末成绩相结合,提高平时作业、讨论、提问等成绩的比例,在课程的不断进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的考核成绩应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是由课堂作业、阶段性测试、大作业、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几个部分组成。教师通过批改课堂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把握的情况,并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阶段性测试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一部分知识把握的情况,使其起到一定的督促和鞭策作用。同时,教师也借此了解学生们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把握的情况。每一部分设计的大作业则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当中,借此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期末考试采用网络考试办法,老师考试前将考试的题目录入题库,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机房通过校园网考试。考试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设置合理的组卷方案,考试时随机抽题组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提交试卷。大部分题目是系统自动评分,每个考生的题目不同。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作弊的可能,也缩短了教师阅卷的时间。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在考核方式上所探索的改革是,侧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根据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情况、阶段测验成绩、以及期末总考核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考核。对学生进行分阶段考核,评价的结果将及时地反馈给有问题的学生,以便这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下一个学习阶段中采取补救措施。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过程式考核
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我们常说的平时考核成绩。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制订一张相关的考核表,然后发到校园网上,学生按表中项目逐条进行考核,随考随填,考核完毕通过网络把考核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可以方便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考核是分阶段进行的,评价的结果将及时地反馈给有问题的学生,以便这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下一个学习阶段中采取补救措施。
为了鼓励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率,对于学生平时在提问、作业,测验,实验课以及科技小组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创新思想,应当认真记载,适当加分,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出来。
2.作业设计
这里所说的作业设计,也就是学生常说的“大作业”。所谓“作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或几份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作业设计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1)作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是学员根据需要和兴趣,自己选定的,一般都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作业设计也可以是按照教学过程由教师进行设计。即对于学生来说是边学边做,逐步完成,直到满足“大纲"的要求为止;
(3)作业设计有其特定的格式和内容,它不同于一般上机报告,要求能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提交和批改作业环节上,已由学生提交软盘和书面作业的形式改为利用校园网上交作业与批改作业的方式。
3.总结性考核
通常,总结性考核是在教学结束后定期进行的,即我们所说的“期末考试”。总结性考核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要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考核和成绩的认定,供大家参考:
(1)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在考核成绩的认定上,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构成总评成绩的形式,其中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制订出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总结性总考核成绩占的百分比,最后根据总评成绩换算学生学分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期末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2)采用笔试和上机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对于部分既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的课程,可采用笔试和上机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用笔试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用上机考核考察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最后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内容,确定各课程笔试和上机考核所占比例。
(3)单纯总结性考核方式
对于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比如图形处理以及网页制作等课程,或是少数校园网上没有教学软件的学校可以采用“期末考试”上机考核的形式进行。
提高上机实践的考核成绩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激发学生的上机实验兴趣,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提高对上机实践教学的考核成绩将更加科学。对于有条件的学校,理论成绩的考核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中的考试系统,让计算机自动发卷、收卷、评分,实现考试考核过程的全自动化。
科学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进一步激励学生即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验的学习,当然其他辅助考核也绝不能忽略。
四、考核时的注意事项
高职高专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在考核时,更应该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大作业和实训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综合技能项目的训练。因此我们在考核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考核形式确定
应在课程计划拟定时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并针对培养目标,拟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考核实施形式以及考核成绩评定形式,注意避免考核的随意性。
2.加强对考核内容的管理
对于上机考核,考核内容不能过于呆板,应注意考核内容应和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还应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相联系。
3.应建立健全相应考核机制
应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工作流程》、《实践教学考核成绩评定原则意见》等规章制度,从机制上保障实践教学考核的顺利实施。
4.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管理
对于学生独立完成的实施形式,应注意加强考场纪律的管理。
5.形成性考核注重教师对课程的跟踪,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因此必须采取技术手段适当减少教师工作量。
总之,随着网络在校园的迅速发展,以及在高职高专的“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和考核方法还面临不少的问题与困惑,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共同探索出更好、更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素质型、技能型人才。
[1]沈萍,邓国斌.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J].福建电脑,2006,(2).
[2]魏武华,刘锁仁,黄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6,(2):36.
[3]马玉霞.对高职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4]曹卫真.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3).
[5]刘成新.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Analysis of the AssessmentM ethods in Computer BasiCTeaching
ZHAO Ying
The purpose of computer basiCteaching is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basiCinfor mation cultivated manners and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making the student become a compound talented person that acquaint with this profession knowledge and control a calculator application technique.Alongwith development ofmodern infor mation technique,application network technique on computer basiCteaching is already an information-based age of inevitable request.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the main assess mentmethods of being a kind of evaluation education processmethod how to enactment and implement become a problem.This textwill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network;assessmentmethods;processing assess mentmethods;summarize assessmentmethods
G642
A
1008-7966(2010)03-0155-03
2009-11-22
赵颖(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
[责任编辑:曲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