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情景事理相结合的艺术特征

2010-08-15韩昱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采菊陶诗事理

韩昱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后世这样评价靖节先生陶渊明。说他是田园之主,正是说对于田园诗这种诗歌题材,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说他是隐逸之宗,因为他给了人们一个精神家园,一个自由和舒展的空间。而这种自由舒展无不显现在其田园诗情景理的浑融互见中,他崇尚自然,他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情景事理的结合也就视为陶渊明田园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使得陶诗久而弥纯,诗意盎然。

田园诗是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思想境界的自然又真实的表现。或登高、或酌酒、或躬耕,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又或采菊于东篱,在这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中,无不显现出诗人的快慰之情,真率之意。从而表达出高于世人之情,写出自己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只见其胸中天地,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这就是陶渊明田园诗独有的艺术启示。

1 情景事理的真实自然

在表现自己的田园生活上,陶渊明的态度是十分真实自然的。在《归园田居》之一中,他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远一近中,一动一静中,写得如此真切而又诗意盎然。在诗中,诗人把官场比“尘网”、“樊笼”,将观者比作“羁鸟”、‘他鱼”,将自己向往的田园比作“旧林”、“故渊”,守拙与世俗,园田与尘网,这种情怀,何等真率!诗人所描摹的生活宁静淡泊,而诗中的景物悠然自得,却又显得整齐有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宁静之中自有情趣,淡泊之中颇觉得愉悦惬意。诗人在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抒发自己归田后的欢乐心情。这种将日常生活的诗化,比起暮鼓晨钟,斑竹老林,确是更让人品得诗味的久而弥纯。在诗人心中,村中的几缕炊烟,几声鸡鸣狗吠,都能使他产生“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种质朴坦诚的抒写,既无矫情也不矫饰,舒缓又沉稳,很能说明陶渊明诗体的艺术特征。这种内省似的话语如此坦诚的向我们交代了他的内心,自然流露出的心灵体验十分动人。至于采菊时物我两忘的境界,更令后人神往。这种情景事,情事理,景事理的真实抒写,自然浑融,富有心灵节奏。

2 主观世界与客观环境的浑融

陶渊明的田园诗,始终都建筑了诗人胸中的一片天地。他的所看所闻,所知所感,所思所念,这片天地,就是一个情景事理所构筑的天地。在他的浑融之中,诗人所描摹的景与事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诗中每每向我们展示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比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中讲“心远地自偏”,这就是很显著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诗人的这片天地始终是和俗世的喧嚣有很大距离的。这个距离并不单说是空间位置上的,更是心灵感情上的。只要“心远”了,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俗世的打扰。一个“远”字,就展现了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人生哲学。在这种心与境的感应中是有勘破的。在这片看似飘渺却充满人意的的美景中,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的情怀,人生的真谛,充溢我们心间。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其主观世界的展示从未脱离过客观环境,也从不是突兀的,毫无基础的展示。恰恰相反,在全诗中景的描摹,情的渲染是如此的自然和一致,以至于无法将情景事理注意分开去品味和分析。这种情景理的互见,就是因为,主观与客观的浑融。那一片客观世界早已融入诗人心中,我们的所观正是诗人的所感。

3 理真情切

“真”属于老庄道家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庄子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陶渊明崇道家“质性自然”,玄学“归隐”的情结亦越发强烈,后来更是将道玄思想在精神归隐中的地位提到极致。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给。”陶渊明继承正始文学阮籍的一面,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从而在诗歌中表现出哲理的倾向。他明确提出了归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使陶诗充满了哲理性。因而就呈现出陶渊明情景事理浑融的一个显要特征——理真。

理真,是说这个理质朴自然,不虚无。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理。大家都明白。理真,也是说这个理是陶渊明的真心真意,是诗人将生活感触的一个直接的流露,讲的是真切深刻的生活体验。理真,同时是包含着生活情趣的。陶渊明在“理”与“情”之中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讲“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言浅意深,却是情趣与理趣相合一,给人们以心灵的启迪。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其玄”。何以,陶诗就如此匠心独具呢?

“猛志逸四海”,有如此等豪情却最终躬身农耕,他所有的情怀,所有的理想,所有的思考都寄托在他隐逸的这片田园天地中。所有的沉淀,生成自然,生成一个真我。“平、淡、枯”的生活写实在此之中呈现出“奇、美、腴”。这就是陶诗情切理真的美妙。这也是陶渊明田园诗情景事理浑融的关键所在。注入了作者人生体验,沉淀了诗人志向豪情,饱含着躬耕滋味,却蕴着率真自然的高远美,他的田园诗最终别具风格,百世流芳。

4 语言的锤炼

我们要叹服陶诗中用字的精妙,往往成为陶渊明田园诗中情景事理融合的关键,这言简意赅的用字,不露痕迹,于平淡中显生动。使得陶诗感情贯穿始终,流畅自然,以理统摄,更显意味深长。比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就使我们仿佛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景象,一片生意盎然。在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又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一个“贮”字。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树阴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平淡中有韵昧。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可以怡情。俯下身去采摘三两朵。就在偶然抬起头的一瞬间,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我”与“山”仿佛交融而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一个平常的“见”字产生无穷之意味。同时,陶渊明的诗歌中也大量运用了重言,如“翼翼归鸟”、“迈迈时运”、“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每每顾园林”、“双双入我庐”、“飘飘吹我衣”等等。不仅声韵优美,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更使诗句生动,富有感情,在平实的景事描摹中漾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我们很容易就从这看似记事述景之中体味诗人的内心波澜。在此之中陶渊明每每所触发的人生体验,这也是我们容易在陶诗朴素中见绮丽,在浅显平淡中见奇趣,在平淡中见警策。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道尽了陶诗平淡之中的精彩。

5 意象化特征

陶渊明田园诗大量涉及飞鸟、菊花、淡酒、山水等自然景色,诗人的感情像一股山泉一样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将自己的抱负、思想和情感意象为这些自然景色,借以凸显自己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抱负,勤奋向上的高尚人品和情操,钟情自然率真任性的不羁性格。因而陶渊明的诗歌表面上是在写自然景色,实则是在写自己,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就是理想中的自己的真实写照。其中飞鸟、菊花、淡酒、青山、孤云就最为陶渊明喜欢。

菊是陶渊明的化身,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物我两忘的情景,让菊象征着高情远致。青山孤云归鸟,陶渊明的诗文通过这些成了“孤独者的自白”。最应说到的是酒,就和陶渊明密不可分,他非酒鬼,他与朋友把酒言欢,他在躬耕之后一祛困乏辛劳,他在酒中品人生滋味,解人生真谛。他识酒中深味。

这些意象,无不与宇宙自然相俯仰,陶渊明在其中所寄予的感情可见一斑。景非无谓的景,事非无味的事,全都寓着诗人的生死,义利和沉甸甸的人生真意。在平淡自然中高远拔俗。陶诗情景事理的浑融就是情感上和艺术手法上的双重结合。

6 结论

正如陶渊明自己说道:“常著文章自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我们可以想见,他在创作总是会把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两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我们也就不难想见他是如何将自己的情、人生的理与眼前的事与景完美合一的了。

景中寓情,由事谈理,陶渊明田园诗情景事理相结合的独特的美学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风。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梁启超更说:“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而他的安贫乐道,崇尚自然,连同这些诗作,一起给予了后世一个精神家园,让我们在其中体会和还原一个真我。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陶渊明及其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1]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何小五.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征浅析[J].语文学刊,2009,(6).

[4]马丽红.陶渊明田园诗特色浅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

猜你喜欢

采菊陶诗事理
胡新科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菊与星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偶感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
何不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