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伴奏的误区与对策*

2010-08-15方岳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伴奏者合作者器乐

方岳民

(衢州学院 教育系,浙江 衢州 324000)

论钢琴伴奏的误区与对策*

方岳民

(衢州学院 教育系,浙江 衢州 324000)

钢琴伴奏以其作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正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如何完整理解钢琴伴奏等诸多问题的困绕。本文通过伴奏中误区的论述与分析,提出提高钢琴伴奏水平的相应对策。

伴奏;误区;对策

伴奏作为一门重要而独立的学科,正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音乐院校、师范学校音乐系的课程设置中,正把钢琴伴奏放到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专家、教师、学生们的研究与实践,使之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缺少优秀教材、优秀师资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对伴奏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对钢琴伴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误区作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误区分析

(一)独奏般“认真”地弹伴奏

伴奏者忽视演唱或演奏合作者的主体存在,不知不觉地将伴奏当作独奏,“全心全意”地演奏作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具有着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既可表现细水潺潺之意境,也能表达雷霆万钧之气势。正因为其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造就了数以万计的钢琴爱好者和钢琴演奏家。具备相应的钢琴演奏技巧是成为一名钢琴伴奏者的首要条件,但现实的钢琴学习表明:任何一位钢琴爱好者自初学钢琴伊始就几乎是独自一人与钢琴为伴(集体授课不等于有伴奏学习),完成从基本姿势、指法、练习曲到乐曲的弹奏,练习中对每一首练习曲、乐曲都进行尽心细致地研读,正确地把自己的思想个性溶于琴声之中。学习中他们强调在保证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向前提下,尽量发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来驾驭作品,教师则更强调学生在正确把握作品基础上,发挥个人理解,有个性地弹奏,这种长期的弹奏训练使演奏者面对乐谱很快产生自我理解,产生思维定势,很少、甚至没有伴奏与合作的概念。初次涉及伴奏领域或经验不多的伴奏者则更容易产生“独奏”现象。这种弹奏的结果是“喧宾夺主”,完全以伴奏者个人的主观感受与理解来控制音乐,而合作者则受到极大地限制与约束,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伴奏也同时失去了它本身对作品起烘托辅助的主要作用,一跃上升到主奏地位,合作者变成了钢琴的伴随者。对此现象,歌唱家狄诺·帕蒂拉在某次独唱音乐会后曾对伴奏的钢琴家亲切而谦虚地说:“先生,今天我很荣幸,能参加你的钢琴独奏会,并用歌声来为你伴奏,特此表示衷心感谢!”,不无幽默与讽刺。

钢琴伴奏是作品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但并非是作曲家完整的音乐构思,它与演唱之间应形成一种特殊的主辅关系,二者必须结合一体才能正确地塑造音乐形象,这是独奏曲与伴奏的本质区别。

(二)忠实的支持者,做好“绿叶”衬“红花”

伴奏弹成独奏固然不可,但若忽视伴奏之重要性,把伴奏完全作为一种陪衬或附属品也是不可取的。这是相对于前一类的另一极端,但也普遍存在于现实之中。很多伴奏爱好者认为只要“跟”好就是伴奏好,只要弹对所有音符、节奏,不与演唱者“打架”就是好伴奏,你快我也快、你慢我也拖,似乎两者十分默契,事实上这是一种消极的伴奏理解。

通过调性、和声、织体等,为音乐提供适宜的速度、节奏、音高,制造背景是伴奏的首要任务,但伴奏的意义又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伴奏通过意境描绘、气氛渲染,辅助主声部推动音乐的发展。伴奏常被作曲家用于与主旋律呼应对答、重复加强、补充完善,并通过间奏、尾奏等强化与升华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果伴奏没有主动地调整:无主旋律时不强调;进入高潮时仍然“稳坐钓台”;间奏、连接时平铺淡描,声无表情,那样整个音乐的感染力将会大打折扣。合作者得不到伴奏的大力合作,没有背景的烘托与支持,更甚者还拖上一条沉重的“尾巴”,那将是“孤军奋战歌场”,不具备音乐艺术的表现力的。

伴奏者应该认识到伴奏对于主旋律部分既不是简单地“绿叶扶红花”,也不能“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合作中有时需要融进个性,强化作品的表现力,有时要抑制自己的个性,避免与合作者相矛盾,与合作者溶成一体,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伴奏的质量高低不仅在于伴奏谱弹的准确辉煌,更重要的是看与合作者是否达到高度默契。

(三)伴奏中“一通百通”的思想

伴奏在各阶层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普遍受到重视的同时,笔者注意到一个问题:许多伴奏者经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较丰富的伴奏经验,并能较好的完成伴奏任务。但是对于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型,无论是独唱、独奏、合唱等,均用上同一种伴奏模式与风格。这是对伴奏的一种误解,包括现行出版的用于学校或是自学的、即兴弹奏或是伴奏写作的教材,绝大部分紧紧围绕着各类独唱歌曲的伴奏,没有涉及有关器乐独奏、舞蹈等艺术类型的伴奏方式。虽然声乐伴奏是伴奏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等于掌握了歌曲伴奏就能胜任所有伴奏,器乐、合唱、舞蹈等艺术的伴奏存在它们的特殊性,不能完全等同。

1.器乐伴奏与声乐伴奏存在着质的差异。声乐有歌词、语言为基础,是最易被人们所接受的音乐艺术,而器乐相对比较抽象,如何把握与主奏者的音乐形象统一协调关系存在着特殊的要求。声乐靠的是人体本身发声来表现音乐,具有最大限度的灵活性,相对而言器乐的可视性更强,带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性质,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因而伴奏方式也应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器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较声乐独唱歌曲复杂、调性布局等更为严谨、钢琴伴奏的间奏与尾奏部分的份量也会更重……应该肯定器乐与声乐的钢琴伴奏必然需要区别对待。

2.在声乐伴奏中独唱与合唱的伴奏也不尽相同,合唱伴奏有其特有的要求:首先要尊重指挥,配合指挥的手势,加强音乐的统一性;其次合作者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这就要求伴奏更加注意音响的平衡;三是合唱有着丰富的声部与和声配合,伴奏者应加强声部的研究,针对不同声部的演唱特点给予不同的色彩处理;即兴伴奏中还受到合唱声部和声的限制,和声织体上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和声感觉去处理与弹奏。

3.独唱之中歌剧选曲的伴奏与一般歌曲的也有质的区别,它更注重气氛的描述,音乐性格的塑造。舞蹈音乐的伴奏也有其独特要求:既要把自己的乐感与技巧溶于舞蹈语言之中,观察舞蹈内容情绪,配以相应气质,又要根据舞蹈特点,把握规律性统一的节拍、节奏,给予相应的律动感。

总之,将歌曲伴奏的方法与效果完全用于所有艺术类型的伴奏是一种误解,伴奏者应根据实际的音乐类别加以区分。

二、略论对策

1.充分理解与掌握伴奏的诸多技巧

演唱、演奏与伴奏合作的表演是一种综合性表现形式,伴奏通过调性、和声、织体、呼应等各种途径,展示作品内涵。一名好的伴奏应掌握伴奏的各种技巧,并加以合理使用。要做到“六会”,会听:听合作者的声音,抓住主题;听总体音响效果,作合理伴奏。会带:利用自己的理解与钢琴音响,引发合作者的感情与情绪表现,帮助合作者共同推动音乐的发展。会掩:利用伴奏音乐的变化,弥补合作者表现上的不足。会托:制造背景,烘托气氛,衬托合作者的乐声。会调:音乐表现受时空、情境的影响,存在各种与练习时相悖的实际,伴奏应会调整 (包括速度、音准等)。会析:分析作品,分析场合和音响进行和谐表演。

2.深入研究作品风格

独奏、独唱常以具有独特个性风格而倍受听众喜爱,但伴奏一般则要接触许多演唱、演奏者,接触各类风格类型作品,不能完全凭自我感觉弹奏。因此,加强对各类作品和作曲家的研究,对良好的伴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古典作品较匀称、和谐而有分寸;浪漫作品更强调内心丰富的情感和主观的抒发;现代作品则借助调性、和声的多变,音色的对比,特殊气氛的营造等。进一步研究各时代、各民族、各作曲家的风格,可促使伴奏水平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3.掌握平衡

音量、音响的平衡是音乐表演的主要保证,它直接关系到音乐形象的塑造。伴奏既不可能太“大”,掩盖主旋律,也不可能太“小”,起不到伴奏之能。时刻保持弹奏中左右手的平衡、伴奏与主旋律的平衡,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作为优秀伴奏者的必备条件。著名小提琴教授林尔耀曾经说:“钢琴伴奏好比是水,合奏者好比是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这生动地道出了伴奏与合奏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4.作好充分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战,充分的准备是高质量完成伴奏的前提。其一是技术的准备,毋庸置疑,好的钢琴演奏技术是弹好伴奏的前提,莫让自己的技术不能胜任伴奏要求而拖累合作者。其二是视奏能力准备,伴奏者经常面临时间短、曲目多的情境,这迫使伴奏者加强视奏能力训练,以迅速地掌握并演奏新作品。其三是积累音型,提高配弹能力。实践中需要大量的即兴伴奏 (尤其是声乐的伴奏),大量的音型和丰富的配弹经验是良好伴奏的保障。其四是分谱练习的准备。根据乐谱进行单独的准备工作有助于音乐的把握,有助于更好的与合作者达到一致。其五是初合与细练。音乐表演之前的合作练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排练中统一与合作者的音乐思想,才能协调、和谐的进行表演……

钢琴伴奏是一项有较大难度又非常重要的音乐艺术,合理分析与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将会给音乐表现带来捷径,会给自己与合作者带来成功的喜悦。

J624.1

A

1006-5342(2010)04-0129-02

2009-10-19

衢州学院教改项目——教学互动、学练结合下的“音乐实践”改革研究 (JG08019)

猜你喜欢

伴奏者合作者器乐
有“德”的人
有“德”的人
怎样是最好的合作者
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