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曹操诗歌的超越精神及其呈现*

2010-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贤明曹操困境

陈 了

(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浅析曹操诗歌的超越精神及其呈现*

陈 了

(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曹操诗歌中普遍存在激励人心的超越精神。细品曹操的这些诗歌,其超越精神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生命有限的超越;对现实困境的超越;对人生价值的超越。

曹操;诗歌;超越精神

曹操诗歌作品流存下来的不多,大约二十余首,而大多都被人们看作是精品与杰作来传阅与赞颂。究其原因,除了这些诗歌本身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外,应归功于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激励人心的超越精神。“所谓超越,就是主体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足,就是希冀突破现实生活现状的进取欲望,也就是那种冲破自身现实条件去追求更高生活目的的行为和思想。”[1]这种超越精神,让读者对曹操诗歌的接受不仅仅是在文学艺术上的欣赏,而更多是在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享受。细品曹操的这些诗歌,其超越精神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生命有限的超越

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匆匆几十年即归为尘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便对一代枭雄的曹操而言,纵是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时候,对此他也感到无能为力,但诗歌中他并不是就此消沉,无所作为,诗歌后来总能突破生命困境,奋发而起,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即对生命有限的超越。

以《短歌行》作析,诗歌开篇就发出“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用转瞬即逝的晨露来好比人的有限生命,这个比喻既形象妥贴,又生动地再现诗人曹操对个体生命有限的困惑,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自觉产生的难以言说的痛苦和迷惑。接着,诗人想到了用常人的平常方式——借酒消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诗人转念之间即跳出生命困境的忧虑,直接转入一个更为忧虑的现实,即对人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诗人曹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生命的理解异于常人。虽然个体生命犹如朝露,但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而言,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更让他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时间,更珍惜生命的价值。诗歌后面具体描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之心,并直接表明他的人生理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整首诗,诗人情感上经历了如下过程:生命困惑——借酒消愁——渴求人才——实现人生理想,最终诗人完成了对生命困境的超越。

还有《龟虽寿》,诗歌先从传说中非常长寿的“神龟”、“腾蛇”写起,即使它们的生命如此长寿,但最后都会“犹有竟时”、“终为土灰”,都有生命结束的时候,这是个体生命有限的困境,同样也是诗人面临的生命困境。而且他当时已是“暮年”,曹操作这首诗时大概五十三岁,他知道自己必将命不久矣。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和超越这种困境。于是,在这种超越精神的作用下,诗人唱出了千古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个体寿命会有尽头,自己也步入垂暮之年,但是他坚持着绝不放弃个人的志向与壮怀。诗歌接着写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进一步表明了对寿命是上天注定的不同看法,认为人可以通过一定的保养来延长寿命。如有可能,就尽量拉长生命的长度;如不可能,就尽量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年岁虽老,但壮志不能少,理想不能丢。最后诗人以他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理想的坚持,实现了超越,从认识生命到坚持理想的超越。其呈现过程更为直接:生命有限的清醒认识——设法延长生命——始终坚持理想。

二、“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对诗人曹操而言,在面对自己家人和家庭的不幸,或是处于水深火热的动荡时局中,以及随军征讨的种种辛苦经历,这些现实困境象是一个挥不去的梦魇,时时都在困扰着诗人敏感的内心。他同样也感到痛苦,也有忧愁,甚至是有些绝望,但他不同于常人的是,他会在痛苦或绝望之后,经过思想上的激烈斗争与沉着冷静的思考,或暂时忘却,或坚持忍受,或另辟他径,去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从而超越这些现实困境。

写于建安元年的《善哉行》,前面部分主要是叙述曹操因其父被陶谦杀害而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父亲的不幸遇害,让当时已是中年并位至将军、领兖州牧的曹操伤心不已,极大的痛苦让他心如抽、头欲裂。诗人悲痛欲绝,甚至达到呼天抢地的地步:“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此情此感,让人叹惋,曹操内心的痛苦之情也渲染到极致,这是诗人当时情感上出现的一个困境。诗歌到此出现转折,似乎是诗人有意地另辟一径,暂时将个人的痛苦放置一旁,转而表达自己对皇帝和国家的关心与忠诚:“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诗人对汉献帝自即位后不断被挟持、颠沛流离的经历发出悲叹,其中又隐含着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一时尚难实现的哀叹,“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虽然整首诗,诗人的情感一直是处在现实的痛苦之中,既有失去亲人的悲痛,也有对国君蒙难的忧伤,还有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哀叹。但实际上,诗人的情感在不断超越这些现实困境:个人的不幸——到国家的多难——再到人生理想的尚难实现,诗人的努力在次次上升,超越也在层层升华。

还有《蒿里行》,被誉为“汉末实录”、“诗史”,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并真实深刻地揭示战乱带给广大人民的苦难。诗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黄巾起义后,董卓之乱,生灵涂炭,作为当时的有志之士,曹操倡导并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争。但参加讨逆的诸侯们各怀心事,并不都是真的出以公心,只是想借机立功称王,所以“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讨伐不果以后,为了争夺势利,军阀混战不休,相互割据。军阀混战是诗人当时面临的一种现实困境,因为这让他无法实现太平盛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诗歌后面转而描写战争带给广大百姓的苦难,大批大批无辜的生命被扼杀:“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乱中死亡的人,无人埋葬,腐烂化为白骨,千里之内尚无法听到鸡鸣之声。诗歌描述了一派荒凉、凄惨的景象,并且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广大百姓怀有断肠般的悲痛之情。诗人在这首诗中,先是出现军阀混战的困境,同时暗含自己因无法实现太平盛世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的痛苦,后转而描写战乱中广大士兵与百姓的悲惨命运,并表达了诗人尤为可贵的同情怜悯之心。此次对现实困境的超越呈现:对军阀混战的痛恨——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揭示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对苦难中广大百姓的同情。

三、“立君牧民,为之轨则”——对人生价值的超越

人生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自己需要的自我满足,是个人对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体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就是个人对他人、民族和社会的贡献。作为汉末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在其诗歌中所表达出来对人生价值的超越,大致表现为:对个人的政治理想进行不懈追求,对杰出人才和古代贤者有极大渴求与重视,并怀有打造太平盛世的社会理想。

《度关山》诗人先是自述其治国之道,立志要做一个贤明的统治者:“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强调理想中的贤明君主,一方面应以法则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要深入社会民间仔细了解民情;另一方面,要不断选拔优秀人才,贬退拙劣之徒,让广大平民百姓好好地繁衍生息。于是,人们都会来赞美这样贤明的君主。“劳民为君,役赋其力。”“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诗人进一步主张执政者应当励行节俭、宽厚爱民,并举例反对奢侈享乐和过度地役使百姓:“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以生活简朴的唐尧深受人们爱戴和生活较为奢侈的舜帝反叛者众多作对比,从中可以窥见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治国主张。整首诗,诗人都在赞美贤明君主,而诗中的贤明君主实际上就是作者曹操的人生理想,是曹操对自我价值不断追求的表现,同时贤明君主统治下的太平盛世,也是曹操追求其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曹操在诗中不断表现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也正是其对人生价值的超越的集中体现。

另一首《对酒》描绘了他理想中太平盛世的图景,一方面,国家统治者都是贤明忠良之人,大小官吏也能尽心尽力为国家做事,不去侵扰百姓:“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统治者们会对贤良优秀人才进行提拔而斥退邪恶拙劣之徒,关爱百姓如同父母和兄长一样,即使是对那些犯礼法的人也处刑轻重适当:“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另一方面,社会下层的广大百姓都崇仁义、讲礼节,家家户户粮食充足、家庭富裕:“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大自然也是年年风调雨顺,民间的谷物粮食都好好成长,人们也因远离战争而引退好马回家耕田:“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于是,整个社会风气更为纯朴优良,人们也生活得非常幸福,上天深广的德泽也会恩及草木昆虫:“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这幅场景正是儒家一直推崇的理想社会,也是诗人所极力追求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诗中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超越跃然纸上。

明代胡应麟曾评价曹操及其诗:“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3]的确,曹操诗歌中的超越精神正是其深受人们喜爱和永葆魅力的最重要原因。

[1]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I207.2

A

1006-5342(2010)04-0047-02

2009-12-10

猜你喜欢

贤明曹操困境
谁的方法好
Electron emission induced by keV protons from tungsten surfac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困境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孙叔敖识宝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晋赵姬的“让嫡立贤”形象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