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观的继承与飞越

2010-08-15

关键词:时空观时间性亚里士多德

卜 丛

时空观的继承与飞越

卜 丛

时间、空间问题自古就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类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都有一个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与批判的过程,时空学说也是如此。回顾分析了对时空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分西方学者的时空观点,展望时空观的未来发展方向。

时间;空间;时空观;发展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时间与空间问题进行过研究,并由于其各自不同的思想体系,对时空的表述和理解也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不管是自然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抑或是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康德、海德格尔等,都对时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有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时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才有了时空学说的发展。

一、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

(一)亚里士多德的空间观

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中,最系统地研究过时空观的是亚里士多德。时空观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自然哲学中所讨论的空间实际上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无限的空间,或物质之间的“间隙”。当时,哲学家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讨论空间是虚还是实。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三维现实空间就是亚里士多德所界定的地位空间。亚里士多德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是一个事物的直接包围者而不是该事物的部分,物体的地位只能是三维的。而所谓三维空间就是物体地位的三维度,即长、宽、高。他说:“离开空间别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另一方面它却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存在;当其内容物灭亡之时,空间并不灭亡,空间可以在内容事物离开以后留下来,因而是可分离的。”[1]96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把空间分为两类:“一是共有的,即所有物体都在于其中的;另一是特有的,即每个物体所直接占有的。”[1]95亚里士多德从大量具体的“特有空间”中提炼概括出一般的共同的空间,这是关于空间认识的一大进步。

(二)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时间而不是绝对时间。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依先后而定”指均匀计数的方式;“运动的数目”指按此方式衡量运动所得到的一个个数目,即“现在”的系列。按照这个定义,时间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时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时间同等地出现于一切地方,和一切事物同在,并且事物的变化或快或慢,而时间没有快慢。”[1]123这表明时间有其固有的属性,相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亚里士多德朴素的时空观是世界科学史上第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性质的全面论述,对人类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近代牛顿绝对时空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西方的时空观

(一)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哲学为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对时空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牛顿在建立他的力学体系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时空性质问题,因此,他提出了绝对时空的概念。他认为,“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连续的’”;“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或者量度。我们的感官通过绝对空间对其它物体的位置而确定了它,并且通常把它当作不动的空间看待。”[2]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同任何一种外界事物无关,它自由自在地流逝着,空间也和外界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和不动的。牛顿承认,一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都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都和时空密不可分;但他又坚持认为,时空绝对不受“外部事物”的影响,存在一个与物质运动没有联系的时空。因此,牛顿这种承认时间和空间是相互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它物的客观存在的观点是唯物的,而他把时间和空间绝对化、抽象化,忽略时间与空间的联系的观点则是形而上学的。

(二)康德的主观时空观

在对牛顿和布莱茨尼时空观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建立了自己的时空观。他认为,空间既不表现物自身的性质,也不表现物自身的相互关系,而只是外感所有现象的形式。空间只有观念性,而没有客观实在性。对于时间,康德认为,时间不是自身存在的事物,也不是事物的客观规定,所以,抽去时间直观的一切主观条件,时间就不存在了;时间只是直观我们自身及其状态的形式,而并不能作为外部现象的规定,它与形体、位置等是无关的,只与我们内部状态中表象间的关系相关。“时间是一切现象的先天的形式条件;时间只具有主观的实在性,没有绝对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并不屈于对象,而仅在直观此等对象的主观中。”[3]

康德的时间理论与他的空间理论一致,认为时空是先天的观念,即时空作为纯粹的形式不是感觉给与我们的,它们反而是感觉的一些原始条件或先在的条件,我们可以撇开一切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事物而将时间空间留下来,因此,时间空间不是靠逻辑方法推出的观念,而是原始表象;时间空间这两个概念并不是从经验产生的,不是客观实在的,而是我们的直观形式,是主观的。因此可以说,康德的时空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先天观念性。

三、现代西方的时空观

(一)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

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与其所提出的相对论是相对应的。爱因斯坦1905年建立的狭义相对论,考察了物体在没有引力场作用的惯性系中的运动,并基于这一理论和光速不变原理,论证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指出它与物质运动速度的关系,揭示物体的广延性(空间)和持续性(时间)随着运动状态的不同而变化;1916年建立的广义相对论,是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引力理论,是现代宇宙学和现代天文物理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场相对于时空具有一定的曲率。引力场的强弱与物质分布密度有关。凡是物质分布密集、引力强度大的地方,时空的弯曲就大;反之,物质分布稀疏、引力场强度小的地方,时空就较平直。“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时钟的运行都是同引力场有关的,而引力场本身却又是由物质所产生的。”[4]广义相对论通过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揭示了作为时空统一体的四维时空同物质运动紧密联系,并且引力场的时空特性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质量越大分布越密,引力场越强,空间曲率越大,时间的流逝越慢;反而反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时空结构、特性对于物质及其运动的依赖性,从而证明时间不是独立的实体,也不是先验的形式,而应该承认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属性。但需强调的是,作为物质运动广延性的空间与物质运动连续性的时间,不是物质运动的一般属性,而是一种最基本的属性。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种形式不是一种与内容无关的外在形式,而是与内容紧密相关、有着本质联系的内在形式。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空观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空观是在对传统物理学的时间的批判基础上建立的。海德格尔的时间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时间有三种样式:“将来”、“曾在”和“当前”。将来是当前的到时,曾在也是当前的到时,将来、曾在、当前一同在场,形成一个统一体,而且“将来”是生存论时间的“原始现象”,是曾在和当前的根源。其二,时间是时间性的到时。这就意味着时间不再是流动着的线性形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一接续),而是“将来”、“过去”、“当前”三种时间样式的共同到时,是一个三维交互伸达的整体。时间性不管以何种方式到时,不管展现为何种样式,它都是一种可能性存在。从根本上说,时间性存在就是持守着可能性且总是持守着可能性的存在,它是生存意义上的时间性,它生存着,但不是什么。因此,“时间性根本不‘是’存在者。 时间性不存在,时间性只到时。 ”[5]325这里的到时就是到其时机;时间性的到时,也就是时间性的展观或显现。时间作为时间性的到时,也就意味着时间就是时间性所展现的时机。时间性是一个整体的统一现象,只要时间性到时,作为时间性三种样式的将来、曾在和当前就一起到时,而不管是以本真方式还是非本真方式到时,这种整体到时的时间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本源时间[6]。其三,“此在”在世有本真和非本真两种状态。从本己的能在去领会、筹划自己是本真状态;从世界、他人方面去领会、筹划自己是非本真状态。因此,“此在”的时间性也分为两个层次,本真的时间性和非本真的时间性。

海德格尔对空间的沉思起源于对康德空间思想的现象学解读,并把空间放在了从属于时间的位置上。海德格尔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空间:世界一空间,域(Gegend)和此在的空间性。在海德格尔看来,空间既不是主观的东西,也不是客观的空间中的世界,而应该有第三种可能性:“既非空间在主体之中,亦非世界在空间之中。只要是对此在具有组建作用的世界展开了空间,那空间倒是在世界‘之中’。 ”[5]29“此在”既不是一种纯粹的自我,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主体,“此在”的存在样式是揭示空间的基础,只有在“此在”与事物打照面中,一种空间揭示才是可能的。

四、结语

自第四次科技革命——电子信息革命以来,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动下,一个鲜明的、极富魅力的虚拟世界正生机勃勃地出现在人类面前。虚拟世界是人类借助信息、数字、理念和丰富的创造力构造的非现实的世界。在虚拟世界里,各种模拟实体、虚拟现实,包括虚拟时空、虚拟历史、虚拟战场、虚拟市场、虚拟赛场、虚拟赌场等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它将光、电、色、能、数与信息集于一体,构造并显现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人类又高于人类、源于信息又高于信息的新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无穷构想。虚拟世界既不是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也不是现代人的基本粒子和元素,而是借助电子运动和能量得以显现的特殊物质形式——信息的各种有序性运动及其构建的新形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时空观带来了如此大的挑战,更要求我们更新时空理论,对这个虚拟世界里的虚拟空间、虚拟时间进行研究,以科技推动理论的发展,从而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1]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张明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H.S.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0.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5.

[4]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2.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6]韩旭.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时空观[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B016.9

A

1673-1999(2010)06-0018-02

卜丛(1986-),女,湖南益阳人,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9-12-27

猜你喜欢

时空观时间性亚里士多德
康德时空观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形成
智珠二则
幻境与宿命——喜玛拉雅时空观的当代再诠释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浅谈高考历史学科的整合与长效复习模型——新时空观的构建与运用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