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中国国家安全观的重构
2010-08-15孔凡立
孔凡立
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中国国家安全观的重构
孔凡立
全球化导致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安全威胁更加多样,安全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变化。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中国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构建了国家安全观念以维护本国及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传统安全观;新安全观;中国新安全观
随着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社会中威胁国家乃至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新特征与新情况。人们在关注政治、军事安全的同时,也关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多个层次的“综合安全”问题。同时,人们在实现安全的模式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等观念,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外延有了新的演变发展。因此,突破传统安全观,形成新的安全观至关重要。
一、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变化
(一)安全主体多元化
传统安全观认为,国家是安全的基本主体。国家是安全问题的聚焦点,是动用安全工具的天然的和唯一的合法者,一切安全问题都要围绕国家这个中心。新安全观则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内容的调整,国家的中心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明显加强,地位显著上升,安全主体已不再局限于国家。小到个人,大到全球,出现了个体安全、人民安全、集体安全、地区安全、世界安全、全球安全、人类安全、共同安全等等提法,这些概念的共同特征都非常鲜明,就是要突破国家安全的框架,倡导安全主体的多元性[1]。
(二)安全内涵综合化
冷战结束后,人们对安全内涵的认识有了突破。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安全观所认定的主要安全要素,如主权安全、领土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第二,新的安全因素增加,并且地位上升。国家安全观念开始由传统的主权安全、制度安全扩展到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等非军事性内容明显加强[2]。
(三)安全手段复合化
传统安全观认为,实现安全的主要手段是国家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军事手段具有主宰地位,其他要素只有在与军事手段相关联时才是重要的。新安全观则认为,由于政治、军事安全的相对重要性下降和全球问题导致的各种挑战的上升,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威胁更加复杂了。许多全球问题的影响跨越国界、长期持续且相互交织,这就要求世界各国运用综合的手段加以治理。不仅要依靠各种不同行为体的参与,而且要综合运用除政治、军事手段之外的其他手段,包括经济、文化等措施,特别要运用对抗之外的合作手段。约瑟夫·奈曾说过,“过去,对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3]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手段的复合化不仅意味着实现整体安全需要采用多种安全手段,还意味着实现领域安全时也要注意安全手段的综合运用[4]。
(四)安全的不可分割性受到重视
安全能否分割,安全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新旧安全观的重要分水岭[4]。传统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实力,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就是弱肉强食,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安全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国家安全的状态处于一种容易把握的状态,安全与否是可以事先判断和把握的,安全系数与国家的实力是对应的、成正比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这一认识发生了改变。新安全观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状况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国家的安全程度与国家实力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各国的共同安全利益上升,相互依存加深,安全已不再是“零和”游戏。
(五)安全取向缓和化[5]
冷战期间,安全观念主要表现为从意识形态来划分敌友以及从实力对比来看待威胁。这种观念认为,敌对国家的实力是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根源,与本国政治制度相异的敌对国家则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更甚,维护国家安全只有压倒敌对国家(集团)的军事实力才有可能。新安全观则认为:(1)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国家间的实力对比而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平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的国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6](2)国家安全应以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为基础,而不是军事同盟或政治亲近。(3)西方民主制度并不是地区安全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才是安全基础之一。(4)平等协商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方式。协商有利于消除矛盾、达成共识。(5)强调对联合国宪章和宗旨的切实遵守。
二、中国的新安全观
在1995年东盟地区论坛上,中国提出了新的安全观,经过实践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2002年,中国在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时向大会提交了 《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新安全观。其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其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
(一)谋求“普遍安全”,构建“和谐世界”
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各国之间利益相互交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一国自身的安全利益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影响。在追求自身国家安全时,各国不得不考虑他国的安全利益,更不能以威胁和损害他国的安全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吸取传统安全观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中国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对国家安全观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新的国家安全观。
2009年9月23日,胡锦涛出席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他同时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各国安全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我们应该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既维护本国安全,又尊重别国安全关切,促进人类共同安全。”[7]
中国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不仅是对中国外交宝贵遗产的继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也是对新安全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体现着中国的世界思想,是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标志[8]。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普遍安全”的内涵。
(二)以“综合安全观”为指导,强调国家的“综合安全”
中国新安全观强调的“综合安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安全本身的综合性,即安全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的有机结合。这一主张反映出冷战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特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注重传统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等军事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把眼光拓宽到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恐怖活动、武器扩散、难民流动、保护本国传统意识形态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尤以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突出。新安全观特别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够实现本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高效、快速的国民经济发展就是解决国内自身问题、化解外来风险的有力武器。二是保障安全手段的综合性,即综合使用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种手段来维护国家和国际安全。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安全不再仅仅以军事或政治安全作为依托,更多的是以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环境、资源等综合安全为基本保证。非军事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国家安全越来越具有综合化的特征[9]。
(三)以“合作安全观”为指导,倡导互信互利的“合作安全”
1999年3月,江泽民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提出了以“合作安全”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安全,更不能营造持久和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10]新安全观主张通过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等手段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及争端,即以合作求安全。这样,不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而且也能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密切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安全是冷战结束后各国都在探索的一种新的国家安全模式,它强调在实现和保障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各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过经济交往、政治谈判、军事对话等和平方式来求得共同的安全。
中国新安全观是发展的安全观。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既是新安全观的目的,又是新安全观的手段;建立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最终是为了促进全球性的共同发展。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中,要取得持久的和平,就必须培育新型的安全观念,寻求维护和平的新方式。安全不能依靠增加军备,也不能依靠军事同盟,安全应当依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共同利益的联系,加强合作是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支柱。
[1]庞中英.广义安全?经济安全?安全合作[J].欧洲,1997(1).
[2]丛鹏.大国安全观比较[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31.
[3]Joseph Nye.“Soft power”[J].Foreign Policy,Fall 1990.
[4]蔡拓.全球问题与安全观的变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9).
[5]王良.变化中的安全观念论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7).
[6]江泽民.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N].人民日报,1997-04-24.
[7]胡锦涛.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N].人民日报,2009-09-25.
[8]刘静波.21世纪中国国家安全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9]王丽娟.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中国的新安全观[J].河北学刊,2009(1).
[10]江泽民.推动裁军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3-27.
D631
A
1673-1999(2010)06-0001-02
孔凡立,男,山东曲阜人,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
200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