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姆斯基的理性主义语言思想

2010-08-15刘艾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官能乔姆斯基行为主义

李 芝,刘艾娟

(1.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1957年,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他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20世纪语言学界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变革,对语言习得、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乔姆斯基所开创的生成语法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五个阶段:1957-1965年为第一个阶段,又称“第一语言模式时期”;1965-1970年为第二个阶段,称为“标准理论时期”;70年代为第三个阶段,称为“扩充标准理论时期”;80年代为第四个阶段,称为“支配与约束理论时期”;第五个阶段为从90年代至今的“最简方案时期”。尽管生成语法在技术上不断更新,但是其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和语言观一直都没有改变。乔姆斯基试图探讨的是人类习得语言所具有的特殊的生物属性的本质。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在分析技术上不断做出发展和变化,但是它的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和研究的理论目标一直没有改变。

从早期的标准理论和扩充的标准理论时期,到最简方案时期,乔姆斯基一直都在试图解答人脑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才使人类能够习得语言而其它生物不能。[1]因此,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的目标主要是探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语言知识由什么构成,即洪堡特问题;语言知识是如何被习得的,即柏拉图问题;语言知识是如何被使用的,即笛卡尔问题;以及心智/大脑的这些属性在物种内是如何进化和这些属性是如何通过人的大脑物质机制实现的。

一、乔姆斯基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

乔姆斯基的早期研究是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在研究过程中他对结构主义的分类方法产生了怀疑,并彻底否定了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乔姆斯基首先批判了结构主义的认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经验主义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生下来时大脑里一无所有,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是人类在出生以后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因此白板说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通过后天学到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将研究的基础建立在直接观察到的事实之上,赞同环境决定论,否定通过内省的方法获得的材料以及遗传的作用。结构主义语言观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遵循经验主义哲学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践者Watson也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后天的直接经验,人的行为与外部环境之间有对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可观察到的实验而获得的材料才是可信的。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Bloomfield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S→r……s→R”刺激反应公式。在上述学者的观点看来,语言是一个社会性的现象,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基础和经验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完全忽视了个体的生物特性对语言的作用,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外界环境所决定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术思想开始发生变化。理性主义 (rationalism)和心智主义 (mentalism)逐渐取代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学术界在新的思潮的推动下摈弃了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探索揭示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抽象认知模式。生成语法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判是发展的必然。理性主义坚信天赋先验说,建立在这种认知基础上的语言观必然与结构主义语言观截然不同。结构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否认生物遗传的作用,不能认识到语言与大脑结构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间的差异,忽视了人类语言的共性,认为语言是刺激-反应的结果,不能解释刺激贫乏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观正是在对以上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批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信奉理性主义和心智主义,认为仅仅用刺激-反应来描绘语言的习得是远远不够的,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儿童经历的语言经验和获得的语言能力是不对等的,因此乔姆斯基提出语言天赋的思想,认为人类的语言具有共性,它是先天的,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基本形式,后天经验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只是起到了触发的作用。[2]

二、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目标

1.洪堡特问题。洪堡特问题指的是语言知识是由什么构成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的中心应该放在语言内在性的研究上,即人类掌握一种语言时心智/大脑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大脑中的语言知识系统又是如何构成的?乔姆斯基强调区分外在的语言和内在的语言。他倡导的形式语言学强调内在的语言的重要性,而结构主义语言学倾向于研究外在的语言,忽略了心智/大脑的特性。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生物天赋的一部分是特殊的“语言器官”,也称之为语言能力 (Faculty of Language)。语言能力的初始状态是由基因决定的,在外部经验的触发和影响下,语言能力的初始状态慢慢发生变化,从而发展成各种不同的语言,成为语言能力的一种特定的状态。语言作为一种递归程序,可以产生无穷的表达。生成语法的装置包括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句法部分,以及两个解读部分即音系和语义部分。

2.柏拉图问题。柏拉图认为人类能够凭借天赋神授的理性获得广博无限的知识。“柏拉图问题”同样表现在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上,即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语言学家们把这一表现在儿童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柏拉图问题”称之为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基于刺激贫乏论 (Poverty of the Stimulus)之上,主要内容是虽然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有限的、有缺陷的、甚至是负面的原始语料,但他们最终却能获得大致相同的语言能力,掌握一套丰富复杂的语言知识结构,而且对语法性的判断也是高度精确的,原始语言输入与最终获得的语言知识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无论是经验主义哲学的感觉体验,还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重复模仿都无法解释儿童对语言创造性的习得。乔姆斯基认为,帮助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先天因素就是人脑中的语言官能,其初始状态对所有的儿童来说是完全相同的,儿童习得母语的初始状态就是普遍语法。人的大脑具有模块性,是由许多既相互独立又以接口的方式相互连接的子模块组成。儿童语言知识也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模块,受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的制约。[3]这些原则是构成人的内化语言能力的核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生物遗传天赋的组成部分,无需后天学习。儿童在语法方面的学习任务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普遍语法参数进行赋值。因此儿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的母语。

3.笛卡尔问题。笛卡尔问题指的是语言知识是如何被使用的。在《笛卡儿语言学》一书中,乔姆斯基概括和总结了17-19世纪初笛卡儿理性主义框架内的各派语言学思想。[4]笛卡儿在试图用他的机械论解释人类行为时发现,人类行为不同于动物的刺激反应模式,人类在使用语言时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无法在机械论的理论模式下对此进行解释。乔姆斯基对理性主义语言学传统进行了回顾,为自己的语言学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对语言使用的创造性、深层和表层结构、语言学的描写性和解释性以及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进行了探讨。笛卡尔认为人由两个实体构成,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两者彼此分离、互不依赖。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精神实体的表现,人的理性存在不依赖于经验的“天赋观念”。先验的东西是必要的,也是普遍有效的。然而,问题是笛卡尔把理性和人脑这一物质机制分开了。笛卡尔的观点是:1.世界上不仅有物质而且有心理;2.物质和心理是相互独立的。乔姆斯基同意第一条,并引用笛卡尔的观点来批评经验主义和结构主义。但是乔姆斯基不赞成后者,他认为物质和心理不是互相独立的,心理依赖物质。乔姆斯基认为自然语言知识中有天生的成分,但并不认为人的语言知识全部都是天生的。语言知识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语言能力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个体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语言能力则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来源于环境影响和后天经验。前者就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内部条件,后者是获得语言的外部条件。没有内部条件不可能获得语言,因此,动物不会说话。没有外部条件也不能获得语言,因此狼孩不会说话。结构主义强调外部条件,乔姆斯基主义者强调内部条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最终要为探究人脑的奥秘做出贡献。

三、乔姆斯基的语言设计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批判了行为主义的“白板说”和环境决定论,认为研究语言必须把人的大脑的作用考虑进来。语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的语言能力和知识的来源。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于人类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的经验获得的,人类知识的获取得到了先天因素的帮助,这为认识人类语言本质提出了视角。普遍语法首先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来的,乔姆斯基把普遍语法看成人脑初始状态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禀赋,是一种“心理器官”(mental organ)。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思想。语言习得的过程是语言官能 (Faculty of Language)在外部语言环境的刺激下的发育过程。语言官能的初始状态 (Initial State,S0)提供了习得任何人类语言的可能性,因而称之为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UG)。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S1,S2…Sn),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Stable State,Ss)。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内因 (语言官能)和外因 (外部语言经验)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正常的儿童都能习得语言,在不同的外部语言环境刺激下因为具体参数的不同会习得不同的具体语言。

乔姆斯基认为人的大脑在结构上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由各具独特属性且交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人的语言官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专司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子系统,与大脑的其它子模块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语言官能包括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统或子模块,如句法、语音、形态和语义等。[4]那决定人脑中发育出这样一个内嵌的语言器官的因素是什么呢?乔姆斯基在《语言设计三要素》中提出,语言器官和人体其它器官一样,具备生物系统的普遍属性,个体的语言发展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决定:(1)基因天赋 (Genetic Endowment),限制所能达到的语言水平,是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2)外部数据 (External Data),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这种或那种语言转变为经验 (Experience)导致变异。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人体能力的其它子系统或其它有机体之中;(3)原则 (Principles),原则不是语言官能所特有的,它可以被分为两个子类型:a1数据分析的原则 (Principles of data anaysis);b1构建结构和制约发展的原则 (Principles of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al constraints),其中高效运算的原则对于生成语法系统的内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乔姆斯基指出,第三个要素,即有机系统的普遍原则制约语言的发展和进化的各个方面。[6]在生成语法的研究历史中,决定语言官能的特征的问题既有“自上而下”(from top down)方法——语言的习得在多大的程度上归功于普遍语法 (UG),也有最简方案中采用的“自下而上”(from bottom up)方法——尽量不依赖于基因因素的解释,而只是用第三个要素 (原则)来解释人类所获得的内在语言多样性的问题。乔姆斯基认为,两种研究方法在探索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达成一致、互相作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强势最简命题 (Strong Minimalist Thesis,SMT)的观点,即认为语言官能在设计上是完美的,在满足其外部接口合法条件的解决方案中是最优化的。

四、对乔姆斯基语言思想的简评

乔姆斯基的唯理主义语言思想打破了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局限,但其仍有内在的局限性。首先,乔姆斯基把心智和人脑统一起来,克服了唯理主义思想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论,但是在目前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人类无法直观地观测和研究心智与人脑,这不免让人质疑乔姆斯基为了支撑自己的理论而将两种不可论证的事物互相进行论证,因此并没有真正解决知识是如何获得的问题。其次,关于语言知识的获得,在普遍语法理论的视角下,外部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虽然是必要条件,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只是对语言习得起着触发的作用,通过对语言的接触,学习者设定语言参数从而习得某一特定的语法。亚里士多德认为人脑中有个作为一切学习先决条件的“先天知识基础”,这个基础才是认识的关键和内因,乔姆斯基的“创新”之处似乎仅仅是将它从普通学习机制中分离出来,作为语言特有的习得机制而已。最后,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工具和操作手段变化很大,后面的假设甚至推翻之前的推论,让人感觉很困惑甚至质疑其前后连贯性,但是作为科学的假设和论证,其中心思想和追求的目标一直没有发生过改变,始终在于探索人类语言的生物属性,在朝着生物语言学发展的道路上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乔姆斯基的哲学思想起源于柏拉图的唯理主义思想,并在批判和继承笛卡儿和洪堡特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其唯理主义克服了二元论的局限性,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探索人类语言的生物基础,为语言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视角。

[1]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5.

[2]Chomsky,N.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Chomsky,N.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 and use[M].New York:Praeger,1986.

[4]Chomsky,N.Cartesian Linguistics.The M.I.T.Press.1966.

[5]Chomsky,N.Three Factors in Language Design[J].Linguistic Inquiry,2005,36(1):1-22.

[6]Chomsky,N.Approaching UG from Below(Ms.)[M].Cambridge,MA:MIT Press,2006.

猜你喜欢

官能乔姆斯基行为主义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低迁移性双官能度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光聚合性能研究
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发泡剂的研制及PA6发泡成型初探
羧基官能化己内酯的合成
利用Yamamoto偶联反应合成碱基官能化的共轭聚合物研究
中国媒介环境下乔姆斯基新闻过滤器模式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