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文素质与动画专业学生培养关系的探讨

2010-08-15周海燕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动画人文素质

周海燕

(吉林动画学院人文社科教学部,吉林长春 130012)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形成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要件。对于动画专业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我国动画产业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在动画企业呼唤动画专业人才的热潮中,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无疑是动画专业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远远不能达到企业和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必将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现实。本文将梳理“人文素质”这一概念,概括动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辨析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推进动画专业学生成才。

一、追本溯源,明确内涵——对人文素质概念和发展的理性认识

关于“人文素质”一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人文素质应该是相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一种素质,涵盖面很广,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人际关系等都属于人文素质,重点是人的涵养,与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为人处世的素质。

从历史上看,人文素质的养成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许多文化大家不仅本身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而且他们对人文素养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阐释虚心求教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彰显热情、宽容的情怀;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显示“大丈夫”的铮铮铁骨;宋代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抒发爱国深情……这些都激励着后人精神跨越的脚步。

解放后的前三十年,不太提倡人文素质教育。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受到重视,但还没有形成主流思想。九十年代以后,这一工作受到重视,特别是在1998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作了明确的规定。从此,这项事业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以《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人文教育表示关注后,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通识教育。在日本,教育改革一开始就强调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其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要以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律,与他人合作,使学生具有理性思维和理性判断,具有对美好事物与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动,要有憎恶扬善的正义感,要有尊重生命和人权的基本伦理道德,对他人和社会要有奉献精神。在德国和英国,教育家也同样感到,物质与精神失去平衡,是当今人类文化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在他们的呼吁下,许多大学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增加人文科学的比重。国际教育组织也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特别的关注。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第44届世界教育会议,与会代表一直认为:“应该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平衡。因为,如果没有科学文化,人们在当代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束缚的;反之,如果没有人文文化,我们就会将自己与历史割断,而且将会丧失先辈的智慧”。

总之,人文素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理性情感,情感的核心是责任感,责任感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它们之间有着理性层次的深浅之分。但是,表现在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每位大学生都应该不断努力,把情感、责任感、价值取向三者融为一个圆融和谐的整体。

二、意识淡漠,缺失严重——动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微观分析

如今,我国艺术类在读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轻“文”的现象,以至于我国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动画专业大学生更是如此。由于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做基础,仅仅依靠机械训练培养出来的技能,很难使他们成为有创造性、开拓性能力的新型人才。

1.文化课基础薄弱,导致艺术生综合素质缺失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徘徊在艺术院校的门前,等待机会登上艺术高考的列车。“艺考”对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较低,是出现“艺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条路被一些本来对艺术缺乏兴趣的考生当成是通向大学的捷径。大部分考生本身文化课的基础就相对较差,而为了应付专业课的考试,更是在考前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训练中,耽误了四至六个月的文化课学习。等考完专业课回到学校后,往往跟不上学习进度,文化课成绩下滑。以上原因导致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课普遍相对薄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很让人忧心:高中作文一般都要求八百字以上,可是已经读过高中的一些动画专业大学生竟然不能在五十分钟内完成六百字的文章,作文中错别字随处可见,语句不通顺也不是个别现象。在写作过程中,更可看到不少学生把手机当字典来使用,不时翻看手机查找字词句式。

动画专业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完全单一的形象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科学研究表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如同一对双胞胎,在人们头脑中同时起作用,任何一方面过于欠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发展和完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同样也离不开逻辑思维。文化课基础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逻辑思维的丰富;而逻辑思维欠缺必然反过来影响形象思维的发展。

2.轻视人文类课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淡漠

在一些艺术类院校,人文类课程遭遇了尴尬的“软抵制”:课堂上,多数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充耳不闻。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缺乏兴趣,考试的时候相对容易通过,但由于学校考查出勤制度严格,缺课达到一定的次数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逃课的成本太高,于是,“软抵制”成为无奈之中的最佳选择。基础课遭遇“软抵制”,不只是厌学情绪导致,从更深层意义上看,它折射出大学生日益泛滥的功利化学习动机。在许多学生看来,为了一门并不能马上产生实效的科目付出过多精力实在得不偿失。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淡漠。“软抵制”困局的改观有赖于学生观念的转变。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更趋向创新型、复合型,而不只是身怀某项技能的高级“艺术工匠”,或是文化修养匮乏,没有创造力的表演者和模仿者。没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做基础,仅仅依靠机械训练培养出来的技能很难使他们成为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大学四年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只有进行知识的全面积累,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水静流深,润物无声——提升动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实意义

提升动画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保障其成才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来说缺一不可。培育人文素养过程中接收到的知识信息,不仅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发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学生高雅审美趣味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形成。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否定了“死生一体”的观点,抒发对人生情随事迁、人生“终期于尽”的无可奈何的感伤,表明作者对生命的执著,真切地透视着魏晋士人潇洒而又深情的人生态度,千百年后依然引起读者衷心的共鸣。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渗透的文化价值、意义的个人判断和评价,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学生,建立起很强的文化认同。诸如此类能力的养成对于其专业素质提高的作用不可低估。

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同时面临许多危机,精神生活颓废、伦理道德滑坡、社会冷漠和社会歧视现象严重。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如何使动画专业大学生有这样的修养,最重要的还是人文教化。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认为:“道德知识的掌握在道德形成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要运用循序渐进原则,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熏陶,让学生掌握适当的人文知识,规范思想意识,指导自己行为,使他们成为“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兼优”的人才。

总之,提升动画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使其成为和谐社会优秀因子的必经之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动画专业大学生在离开学校时,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该起到表率的作用。

四、多方努力,殊途同归——提升动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式方法

1.动画专业大学生要提高认识,付诸行动

动画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首先有赖于自身的意识和行动。只有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于自己成才的重要意义,才能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其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付之于行动,则是说大学生要自觉端正态度,重视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更多渠道吸纳相关知识,沉淀责任感。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来看,最突出的一点是多数学生缺乏阅读能力,丧失阅读欲望。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图书馆则备受冷落。除购买必要的工具书、考试用书外,平时几乎不进书店。学生的阅读日趋“快餐化”,相比于名著,他们更倾向于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等快餐读物。同样是《三国演义》,动画专业大学生更愿意看漫画或者是看改编的动画片而不愿意仔细阅读原著。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快餐式阅读倾向不能不让人深感忧虑,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精神品位的降低,审美情趣的低下,人文素质的缺乏,传承古代文化的能力匮乏;过分沉溺其中还会导致精神状态萎靡;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周围人以及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有人称当下为“读图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厌倦文字。人们需要图片来不断刺激眼球,激发钝化的求知欲和触动麻木的神经。各式图片铺天盖地,奔涌而至,读图已经成为风尚。但科技进步并不意味着全是优点,和许多事物一样,它是双刃剑。图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蕴含大量信息,但是,这些优点扩大后就成了它的缺点。图像浅显易懂,加上配乐、解说,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审美感受的时间减少了,面对文字主动思索并进行再造想象的乐趣也消失了。当文字以图像的形式呈现时,就等于选定了其中的一种可能,而其他的种种可能便就此被舍弃、被埋没。因此,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全民阅读水平的低下。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动画专业大学生需要睿智的双眼和坚定的头脑,自觉实现对文字的回归。多读书,生活将不再像复印机般只有复制而无创新,乏味到使人厌恶;多读书,精神世界不再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知识,发展他们的人文能力,塑造他们的人文精神。当生活和精神都找到依靠和慰藉,个人的人文素质自然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社会、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外,社会、学校、教师也应创造多种有利条件促使其成才。

首先,社会有义务构筑优良的社会大环境,以多种形式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在全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氛围中,动画专业大学生也必然深受其益。

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多开展一些人文讲座和富有特色的知识竞赛、艺术活动、科技展览,引导学生思索人生和社会现象。要创办具有特殊功能的人文社团,各社团应把握好方向,多开展格调高雅的活动,使更多的动画专业大学生融入到人文素质培养中来。同时,让大多数动画专业大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增进沟通和了解,从而产生信任和认同。由此引申开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地进行完善,人文素质的价值体现也要纳入到学校考核学生的标准中来。

再次,课堂渗透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人文类各门课程要找准能够进行人文教育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如,在大学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离开情感,就不能造就人的精神世界。古诗文饱含情感,浸润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古诗文教育的实现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学生自学以及文学社团等等。

综上所述,任何国家的文明和繁盛,都不能没有民众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动画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振兴国家动画事业的重任,在追求专业素质方面是学无止境的,在人文素质的自我培育上也应该是终身的。视野狭窄、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有技术、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必将无法驰骋于人生的跑道上。每位大学生都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自觉成为一个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

猜你喜欢

动画人文素质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