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0-08-15储庆桂
储庆桂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影响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储庆桂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本文从培养模式、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教练员的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对影响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培养体系、改进培养方案、完善竞赛机制、提高教练员执教效能等改进措施.
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影响因素
安徽省地处于中国中东部,华东地区西北部,农村人口较多,城市人口相对较少,教育、体育意识相对薄弱.虽然目前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体育主管部门对排球运动一度不重视的局面也在逐渐改善,但是“全运争金,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双争战略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因此排球项目的弱势地位依旧存在.一位经历了安徽省排球运动辉煌与没落的老教练员曾感慨道:“砍掉一个项目容易,重新发展一个项目却很难.”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这需要通过对方方面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综合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的整体情况,对影响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剖析,并力求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改进办法,为推动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影响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1.1 运动员培养模式
从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来看,运动员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包括早期的幼儿选材训练,及后期各个阶段的系统培养.此外还要有能够让优秀运动员展现自我竞技水平的平台.而安徽省排球运动员运动生涯开始较晚,多数训练队是从高中阶段开始训练,只有极少数运动队是从初中阶段开始训练.此外,运动员的训练持续时间短,一般高中毕业后,继续从事系统性排球训练的很少.安徽省排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不完善,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着安徽省排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
1.2 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从全省范围来看,仅有芜湖、淮北、滁州三个地市排球运动开展较好,其它地市普遍存在参训人数少、选材年龄偏大、训练年限短、运动员等级低等问题.其中,制约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员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生源数量不足.由于生源不足,导致选材工作形式化、测试内容随意性很大、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此外,比赛场次不足,缺少大赛锻炼的机会,及资金投入少,硬件配置不足,训练科学化程度低也是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同时,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也正在逐步形成一系列有利于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其中多数退役运动员离队后能够有机会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并且少数优秀运动员能够有机会进入外省训练队及俱乐部继续从事排球训练,是吸引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乐于参与排球运动的直接原因.而排球队管理较完善也是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能够在短短几年取得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教练员的业务能力
一个运动项目水平的高低,教练员起了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训练界流传的一句话是:一个好的教练员可以带好一批队员,一批好的教练员可以把整个项目都带动起来.调查发现,影响安徽省排球教练员业务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带队时间短及参加的培训学习少.由于安徽省恢复排球比赛的时间短,多数教练员是初次带队,缺乏带队经验,尚处于摸索阶段.而培训学习少致使教练员知识更新速度慢,未能及时接受到前沿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练员训练、科研能力的提高.此外,教练员人数少、兼职教练员技术相对欠缺、专职教练员学历相对较低、科研能力不高等也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1.4 运动队硬件配置状况
硬件设施是提高业余训练效果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充足的硬件设施能够为业余训练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特别是现代教学设施的引入,不仅能够方便训练的实施,而且能够促进训练的科学化.决定硬件设施的主要因素是球队的资金状况.安徽省业余排球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拥有赞助的运动队很少,球队缺少自我造血功能.可以说,经费不足是影响安徽省业余排球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运动队由于资金不足,不仅是现代教学设施不足,无法满足科学化训练的需求,而且基础设施也不完善.
1.5 外环境状况
现代业余训练不是一个仅仅包括教练员、运动员的双边活动系统,而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的社会活动,涉及到社会活动的许多领域.因此,形成运动员周边环境的家庭成员态度、学校环境状况、体育主管部门态度等,对球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环境是业余训练有力的社会保证,而消极的态度会成为业余训练发展的障碍.安徽省大环境基本适宜业余排球运动的发展.多数运动员家长、学校领导、大多数地市体育主管部门都对业余排球训练持支持态度.但省内球队之间的比赛、交流机会少,竞赛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发展建议
2.1 依据自身特点,健全培养体系
完善安徽省业余排球发展模式,要以“小学选苗子、中学打基础、大学出成绩”为指导思想,建立一条龙的培养体系,使得排球人才的培养在数量、质量和实践纬度上和谐、持续发展.
2.1.1 扩大学校排球的普及程度
实施科学选材,首先要解决生源数量问题,目前,安徽省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实行排球选项课教学,有的学校还将排球运动列为学校运动会的一个项目,学生排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更多学校开展选项课,并鼓励学校将排球比赛纳入学生课余活动、校运会比赛项目,引起学生及文化课教师的重视.对于占全省中小学生总数70%的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体育主管部门应从将排球运动纳入正常教学内容着手,让学生对排球运动都有初步的认识.
2.1.2 逐级培养,减少断层带来的人才资源浪费
安徽省业余训练队建设中排球运动的断层现象是最为严重的:小学拥有排球队的屈指可数;办得较好的初中生排球队,面临的是初中毕业就解散;高中生球队面临着升学、择业等更多的问题,能够在高中毕业后继续深造排球的很少.从高校招生来说,安徽省内也就安徽师范大学一家设有排球运动训练专业.细思量,建立一条龙培养体系,仅仅依靠一支球队或者一个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因此,应该坚持以“小学选苗子、中学打基础、大学出成绩”为指导思想,通过建立训练点、政策倾斜、争创高水平运动队、鼓励企业办队,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性.
2.2 改进培养方案,提高青少年排球队的培养质量
业余训练队不仅要合理解决学、训问题,学习与训练两手同时抓,还要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组合方案.目前安徽省业余排球队普遍存在身高不高、力量不足、技术不够细腻的特点.因此,教练员要多从球队特点出发,提高运动员配置的优化程度.在现行的技战术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多依据自身特点研发,建立自己的战术打法.
2.3 完善竞赛机制,加强区域合作
完善竞赛机制,加强区域球队之间的合作,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既能增加比赛机会,又能活跃排球市场.目前,安徽省有很多所高校组建了业余排球队.各地市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本地高校、中学球队之间的校际合作,多进行交流学习.本地球队资源有限的排球队应该要争取创造机会,多与其他地市的排球队交流、切磋.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要扶持带队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教练员在全省范围内选调优秀运动员,给各队优秀运动员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提高安徽省竞技排球的知名度.
2.4 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效能
各地主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在体育、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练员,并且采用专职教练员与有专项特长、特点突出的体育教师兼职教练员携手执教,促进教练员之间的良性竞争.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及各市(县)体育主管单位要加强教练员人才培养,为优秀中青年优秀教练员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练员队伍.
此外,由于安徽省排球业余训练中断近十年,优秀教练员流失现象严重,省内教练员资源匮乏.要快速提高教练员的水平,就要充分利用外省人才资源优势,在增加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横向联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内外交流.省体育局、安徽省各高校、各地市球队要提高引进教练员待遇,吸引外省优秀教练员、科研人员来皖工作.
3 结束语
业余排球运动是排球事业的基石,对推动排球运动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业余训练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近年来,随着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对排球运动重视程度的增加,安徽省排球运动正稳步发展.但是,安徽省业余排球训练恢复才短短几年时间,在运动员、教练员培养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要正视业余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高业余排球训练质量,实现竞技排球和娱乐排球的进一步发展.
〔1〕钟秉枢.教练员如何做好工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
〔2〕储庆桂.影响安徽省青少年男排发展的因素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6(2).
〔3〕储庆桂.安徽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4〕储庆桂.安徽省青少年业余排球运动员培养现状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G842
A
1673-260X(2010)06-0049-02
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RC200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