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因子分析

2010-10-16吴丽晶孔丽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体育课因子

吴丽晶,孔丽涵

(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350108)

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因子分析

吴丽晶,孔丽涵

(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350108)

本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能充分挖掘体育在教育中的应有的功能;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来自于兴趣因子、条件因子、认识因子.通过对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改善该类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为普通高校树立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供参考.

大学体育;学习效果;因子分析

大学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校体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对象,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新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体质,在总体上曾逐年下降趋势.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1]第七条规定: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2],说明高校大学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在我校6个教学班300名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以影响他们对体育学习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法

笔者利用上课期间,对这300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现场作答,收回300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96%.

1.2.2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后,在SPSS11.5应用软件中进行基本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

1.2.3 访谈法

对部分体育教师、学生以交流的形式,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心得、态度、未来的信心和打算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目前学生体育学习的现状调查

根据调查、访谈可知: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体育是必修课,但是通过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态度调查原因为:怕脏、怕累、怕流汗,缺乏对体育的热情,能够看出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见表1),大部分学生采取消极地对待.

从上表不难看出,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是自由活动,也就是不愿意在教师的安排下参加体育课的学习,这个比例几乎占总人数的60%,而选择愿意听从教师安排的仅仅只有被调查人数的9%;在男生中选择自由活动的更加突出;在体育课中选择以静坐方式对待的,以女生最为常见,有40.9%的女生选择该项.说明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要想让学生完全贯彻老师的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表1 体育课学习态度调查表

2.2 当前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因子分析.

2.2.1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主因子分析

回收的问卷信息经过量化处理,进行因子模型最大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3、4.表2是被解释的方差总表,表中列出9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累计贡献率.本次因子分析抽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抽取因子,获得3类主要因子,分别命名为:兴趣因子、条件因子、认识因子

上述的3类主因子构成了影响了当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影响学习效果的体系,其中可以看出因子1和因子2影响特别突出,分别占贡献率57.828%和20.539%

从表2中可以看出:抽取的9个变量都能较好的对被抽取的因子的解释,其公因子方差均在0.5以上

从表3可知:有3个因子被抽取,累计贡献率达90.495%,可以认为对因子抽取的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表4是因子模型旋转后新载荷矩阵,从重新定值栏不难看出:第一个主成分新载荷主要集中在:没有兴趣这个变量上,所以命名兴趣因子;第二个主成分载荷主要集中在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艺术这两个变量上,命名为条件因子;第三个主成分载荷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体育功能认识不足、对就业没有用这两个变量上,命名为认识因子.

表2 公因子方差表

表3 被解释的方差总表

表4 旋转后的载荷矩阵

2.2.2.1 兴趣因子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学生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懒惰,从表1也可以看出,静坐占总调查人数的31%以上,从表3、4可知,这个因子贡献率为57.825%,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虽然体育设施有所改善,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校规模扩大的需要,人均活动场地和器材的数量在逐渐下降,有的学校旧校区根本没有运动场,上课方式多数采用原地活动.学生没有从中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

从调查中还发现,自我焦虑也是兴趣不浓的一个因素.焦虑是一种伴随某种不祥之事可能发生的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快的情绪.它包含紧张不安、惧怕、愤怒、烦恼、压抑、神经过敏、担忧以及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唤醒的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这是学生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内在因素.在调查的288个学生中,有45个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天赋,是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担心自己在体育的学习中,会遭到同学,老师轻视.这种担忧的心理往往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应付点名或者学校的检查.

2.2.2.2 条件因子分析

从表4中可知,条件因子包括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通过上述的分析,场地、器材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在体育的学习效果中,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上,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体育课堂的设计安排上,没有很好的贯彻《新课标》指引下的体育教学.体育课也是一门艺术课,教师就是艺术家.因此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体育课效果的好坏.通过走访部分体育教师发现:在上课的内容上还是老式的教学,以直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过分的强调身体锻炼,在上课的形式上走向两种极端,即管的过死或者任其自然“放羊式”教学.这种现象的形成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自身没有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着一定的困难

2.2.2.3 认识因子分析

这个因子主要集中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对就业没有用这两个变量.由于体育理论课上的较少,教师没有更多的机会对体育功能全面向学生诠释,所以更谈不上对它的理解.在对体育学习目的调查中见表5可知: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对体育培养人作用的长期效应理解薄浅.

表5 上体育课目的(多项选择)

39%的学生把应付体育考试看作是上体育课的目的.从表3也可以看出,学生把体育对将来就业没有用看作不愿意参加体育学习的理由.学好应用技术技能是当前的最佳选择,更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表面看,具有相对的现实性,但是他们忽视了体育在塑造全面发展有用性人才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强健的体格是现在、将来学习和工作的基本保证,并且体育在树立人的个性、锻炼意志品质、调节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增强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教师方面来说,现在的体育教学理论,在体育功能方面比以往教学大纲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体育的全部价值.

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学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探讨这个问题的,特别是理论课的教学几乎没有,学生对体育功能的了解——理解的途径也自然就少.

由于学生对体育功能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就有了体育课可有可无的思想.表现为上课不够积极,“怕脏、怕累、怕流汗”的“三怕”现象.

总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或者认识不足也是当前对体育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对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的学习总体上表现出可有可无的现象,大学体育在学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兴趣因子、条件因子、认识因子三个主成分.它们构成当前影响大学体育学习效果的相互联系的整体.

4.2 建议

4.2.1 增强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体育功能的认识是在长时间参加体育学习感受中获得的,包括理论和实践,所以抽出一定的课时认真完成理论学习,并且在实践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增加体育隐性功能的教育比例,多以问题的形式,来完成时间课教学,让学生自己体会体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填鸭式”教学到“主动寻找式”教学的转变.经常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体育知识的宣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体育中去,形成全校师生注重体育,积极参与体育的氛围,以强化体育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达到深刻认识.

4.2.2 增加该类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比例,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国家、学校需要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投资比例,能让学生有地方学习,有学习所用的工具.

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上尽量多样化,情景教学中,教师参与到运动中去,成为成员中的一个分子,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近,增加了对学生的情感投资,同时也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多鼓励自我焦虑的学生参加体育学习,通过降低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提高运动的自我效能感.

4.2.3 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学习动机的形成,需要学生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亲身体验和他人成功的范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基础和爱好的学生群体,以培养兴趣为突破口,逐渐引导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在教学内容对目标实现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提出目标,课中强调目标,课后让学生谈感受,是不是达到了目标.实现“要我体育”到“我要体育”的思想转变,变被动为主动.鼓励有自我焦虑感的学生,投入到体育中去,在内容选择上,要因人而已,培养他们成功的效能感.

〔1〕国家教委,体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2〕张立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兰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G807

A

1673-260X(2010)06-0092-03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体育课因子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莲心宝宝有话说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