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我国完善网络反腐的政府作为*
2010-08-15张维平
张维平,魏 伟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信息化时代我国完善网络反腐的政府作为*
张维平,魏 伟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全球第四大媒体。我国网络反腐从萌芽到发展再到趋于成熟,逐步发展成反腐败的新战场。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匿名性、民间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主体良莠不齐,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权力部门认识存在偏颇,导致网络反腐存在若干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我国反腐败体制,实现网民、媒体、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形成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有效对接。
信息化时代;网络反腐;政府作为
网络反腐,即网民通过网络技术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举报,利用社会舆论效应引起相关部门对该行为的监察和惩处,从而形成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反腐败方式。网络反腐是信息化时代一种新的群众监督方式,其主体广泛、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网络反腐作为信息化时代反腐斗争的重要方式,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词条。
一直以来,反腐败都是党和国家及人民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反腐败方面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1],就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在我国,网络反腐虽是新生事物,从萌芽到发展到趋于成熟仅仅几年的时间,但其在我国反腐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正进人网络反腐的信息化时代。
(一)我国网络反腐的发展历程
网络反腐作为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后,才逐步发展成反腐败的一个新战场。从其产生、发展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2003年最早出现了官方网络举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了网络举报平台,同年10月1日,“中国舆论监督第一人”李新德创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自此,官方网络举报和民间网络举报几乎同时建立。但与官方网络举报的不事张扬不同,民间网络反腐进行得如火如荼。
2004年6月10日,一篇题为《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的文章及照片刊登在中国舆论监督网的主页上,各大网站纷纷转帖,网友跟帖。46天后,新华社山东分社发布消息:李信被依法逮捕。此案成为我国网络反腐萌芽的标志性事件。
2.发展阶段。在网络反腐初战告捷后,各类民间反腐维权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200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www.12388.gov.cn)。2005年黑龙江宝马案,2006年“汉芯之父”造假案都是通过网络披露的。2007年7月14日,“民间第一职业举报人”姜焕文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童外元包养并殴打情妇的举报信,仅半个月童外元就被罢免了。网络反腐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3.趋于成熟阶段。200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监督年”,2008年5月14日,时任湖南省株洲市常委、纪委书记的杨平实名发表帖子,被称为“网络反腐第一人”。7月初,株洲市成立纪委网络反腐倡廉领导小组,并于8月13日发布《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这是国内第一个网络反腐文件。盘点2008年热门反腐败事件,铁岭20个政府副秘书长、“一夫二妻”、“出国考察门”、“局长抽天价烟戴名表”等都是由网友在网上发帖,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予以反腐的。
2009年,“武汉六连号”、检察长的“豪车门”、“史上最牛团长夫人”等;2010年,“局长日记”、温州“房贿门”等这些案件从曝光到查处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部门之间积极互动,共同绘制了一张网络反腐“路线图”:网民发帖-网友顶帖-形成热点-媒体追踪-事件放大-政府介入-真相大白[2]。新华社通过新华网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的网络举报方式。我国网络反腐已趋于成熟。
(二)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反腐机构紧抓网络带来的反腐机遇,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我国正进入反腐败的信息化时代。2009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网络曝光”(占75.5%)。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写道:“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今年两会前期在正义网的调查中,“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全面开展网络反腐斗争”话题最受关注。据调查,80%的职务犯罪是通过举报发现的[3]。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级纪检监察部门相继开通举报网站。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官方廉政网站已超过200家,政府利用网站不仅接受举报也进行廉政宣传,官方网站成为与公众沟通的桥梁[4]。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反腐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些地方还开通了专门的QQ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为了鼓励网络反腐,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奖励措施。2009年,部分地区设立了“网络发言人”制度,10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开通了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11月18日,中央领导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强调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继续推进全国纪检监察网络举报系统建设,完善中央、省、市、县四级统一的纪检监察网络举报体系。
据“民间第一职业举报人”姜焕文透露,目前国内的民间维权网站有100多家,其中较为出名的有20多家,如中国民间举报网、中国名记在线、中国百姓喉舌网、正义反腐败网等。
我国官方网络反腐和民间网络反腐殊途同归,为我国网络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官方网络举报网站和民间维权网站的不断完善,为网络反腐提供了平台。
二、当前我国网络反腐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网络反腐具有主体广泛、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等优势,但网络反腐也是把双刃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网络反腐仍存在若干问题。
(一)网络反腐本身存在的问题
网络反腐具有匿名性、民间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其本身存在若干问题。
一是网络反腐的匿名性使其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网络反腐的匿名性可以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但也可能侵犯被举报人及其亲属和当事人的隐私权。2010年,“局长日记”中涉及的多位女性的个人信息被暴露在互联网上,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其本人和家人的正常生活。
二是网络反腐的民间性使其执行力不足。网络反腐具有民间性,是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网民提供反腐线索,形成舆论压力,真正发挥作用还需纪检监察部门介入。遗憾的是,很多网络反腐案件就是在形成强大舆论压力时反腐部门才开始介入,结果错过了反腐的最有利时机。被举报人知道举报信息后,他会提前准备,会串供,甚至出逃,这会导致很多案件无法查实,反过来被举报人会告举报人诽谤。这样,容易造成网民对反腐部门的误解,对官方网络反腐丧失信心。
三是网络反腐的隐蔽性使其可能被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网络反腐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舆论压力,对当事人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这就不排除有些人居心叵测,利用网络反腐的名义造谣、诽谤,毁坏他人名誉或进行打击报复。如果证实与事实不符,不但浪费了相关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损害被举报人的名誉,而举报人却逍遥法外。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说:“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不好的现象。而且由于是在网上大张旗鼓地公开这些信息,也很有可能让涉案的人有所准备甚至出逃,给案件的侦办带来困难。有时候也存在举报不实的情况。”[5]
(二)网络反腐主体存在的问题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研究中心(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跃居世界第一位。29岁及以下的人数占61.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5.8%,有69.6%的网民收入在2 000元以下[6]。年轻、不富裕等特点使他们无法成为社会的主导者,但他们又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愿望和社会责任感。网民的网络反腐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网民自律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可能在表达自己意向时,存在非理性情绪,放大事实、诽谤、急于求成等,这既影响反腐败的效果,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躲猫猫”事件中,网民曾因不满调查结果,动用技术手段恶意破坏云南晋宁政府网。由于网民反腐心太强,不了解事实,曾出现“中国最搞笑政府大楼”失实事件。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网络反腐仍是新生事物,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只有15年的历史,网络反腐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8年8月13日,株洲市纪委、监察局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个网络反腐方面的文件,这些法律法规为清理网络反腐的不良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加之法律的建设速度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网络反腐无法真正实现法制化、制度化,网民和官员的隐私权得不到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会受到伤害。
另一方面,一些权力部门对网络反腐的认识仍存在偏颇。网络反腐对纪检监察部门来说还是新事物,长久以来,依赖传统方法反腐倡廉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部分干部便以此为借口,不接受网络反腐,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看不到信息化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消极对待网络反腐,对之持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围、堵、封、盖”仍是部分部门对待网络反腐的措施,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2009年2月,河南王帅因发帖举报家乡违规征地遭遇跨省追捕并被囚8天,官方却称他败坏政府名声。
三、信息化时代政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反腐败体制的对策
信息化时代,政府要完善反腐败体制,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重视网络反腐,实现网民、媒体、政府部门的积极互动,打造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有效对接。
(一)掌握网络反腐的特点,加强网络反腐自身建设
一要实行网络实名制,防止一些网民随意发布虚假信息。网民在网站注册时要用真实信息和IP地址,用技术手段保障用户的真实身份;当用户登陆网站进行发帖跟帖时,则可以用网名等形式显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二要加强对网络反腐的积极引导。网络反腐利弊共生,政府既不能不加约束又不能全盘限制,而应该加强对网络反腐的积极引导。我国的100多家民间维权网站,被关闭是常事,由于缺乏规范与引导,有些网站为各自利益互相扯皮,甚至敲诈勒索。针对目前网络反腐较为混乱的状态,政府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站的监督与管理,协助网民成立非正式组织——网络反腐协会,进行组织化管理;提高政府官方网络反腐网站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创新举报方式,增强责任意识。
三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研制能防止和过滤不良信息的软件。既要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又要控制网络技术的不规范发展,以保证网络反腐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网络反腐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加强教育,提高网络反腐主体的素质
为保证网络反腐的正常运行,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反腐主体的教育,提高其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的素质,积极宣传和弘扬“主旋律”,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业务水平。尤其是培养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增强其鉴别能力和验证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素质,增强其理性分析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网民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把错误的网络舆论导向扼杀在萌芽中。
(三)转变观念,完善网络反腐建设
从政府自身角度来说,政府要完善网络反腐建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法规。完善立法是保障网络反腐的前提和基础,但我国网络反腐制度化程度相对较低,仍存在许多法律空白,这就为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对网络反腐行为应该用立法来规范和引导。2008年8月13日,株洲市纪委发布的《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是国内第一个网络反腐文件,但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网络反腐的法律,应尽快出台这样一部法律,明确网络反腐的合法性,合理界定非法信息与正常的网络反腐;规范网民的反腐行为,对非法“人肉搜索”的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惩处;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及被举报人亲友的隐私权。
二要主动接纳,快速回应。对于网民所提供的线索,政府应主动接纳、快速回应,积极引导。对网民提供的线索去伪存真,认真甄别,及时调查,并将真相予以公布,快速回应网民的反腐热情。对无中生有的消息也要及时澄清,防止事态扩大,造成不稳定因素。
三要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网络反腐的认识。网络反腐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围、堵、封、盖”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一方面,政府要对公务员进行教育,使其转变思想观念,纠正官员对网络反腐的偏颇认识;另一方面,还要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政务的能力。政府工作人员也要以信任、平等的态度对待网络反腐,根据网民提供的线索及时监督,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四要加大政府网站透明度,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政府信息透明公开,才有助于公民参与监督,“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7]。政府信息透明度越高,反腐就越有利。政府信息公开,一是要政府增强财权、人权、事权的透明性,将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在政府网站上公布,使公民更好地进行监督;二是在网络反腐的过程中,政府要高度重视网络反腐主体的意见,积极回应网民的反腐热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四、结 语
网络反腐是信息化时代一种新的群众监督方式,是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我国现阶段网络反腐仍存在若干问题,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网络反腐任重道远。作为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制度反腐的有效对接,是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网络反腐仅仅是治理腐败的一种方式,反腐倡廉关键还是要依靠制度反腐。信息化时代,政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规范网络反腐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反腐败体制,更好地实现网民、媒体、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形成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有效对接。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9-09-18)[2010-04-22].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10130 220.html.
[2] 新华网年终特刊:网络反腐的那些事——小鼠标与大贪官的较量[EB/OL](2009-12-26)[2010-04-23]. 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9-12/26/ content_12684681.htm.
[3] 刘啸,王琳.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9(12):21.
[4] 邱小玲.论网络监督下的反腐“双轨”运行[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4):64.
[5] 吴玉英.网络反腐:缘起、困境及对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5):81.
[6]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0-01-15)[2010-05-07].http://www.cnnic.net. cn/html/Dir/2010/01/15/5767.htm.
[7]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3:123.
Government’s Actions in Perfecting Network Anti-corruption of China in Information era
ZHANG Wei-ping,WEI We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Public A dm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 Hangzhou310018,China)
In information era,network is the world’s fourth-largest media.China’s network has developed into a new battle against corruption.However,network anti-corruption is anonymous,civil and invisible,so the subject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s intermingled.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also inadequate,and there are some biases to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n some power sectors.So,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network anti-corruption.It is argu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our anticorruption system,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et users,media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form the effective joint between the system anti-corruption and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nformation era;network anti-corruption;government’s action
D035
A
1673-8268(2010)05-036-04
(编辑:刘仲秋)
10.3969/j.issn.1673-8268.2010.05.008
2010-05-19
张维平(1955-),男,湖北宜昌人,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魏 伟(1985-),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