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0-08-15肖巧慧
肖巧慧
面向双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肖巧慧
分析了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之间既有差别也有关联性。面向双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师三个方面理清思路,进行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得到了广泛认同。首先,学生学习英语的概念在改变,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考试成绩和听说能力均有所提高。其次,英语公外教学在学校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以听说为主的,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并取得广泛认可?可以说,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越来越清晰[1]。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学到了不少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但没有较多接触和学习专业英语的特点、构词规律及特殊的文体风格。一旦开展双语教学,学生面对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科技英语结构就会不知所措,更不要说查阅外文文献,甚至有关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都要请人代劳?除了部分重点高校之外,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的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二)发展中的双语教学现状
1.政策背景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规定:“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从2007年起,教育部又启动了“双语教学精品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双语教学上台阶、上水平。
2.目前现状
目前,双语教学实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呈现出一种扩大的趋势。但是,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成健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着十个方面的大问题[2]:(1)“双语教学”缺乏规范;(2)管理体制与双语教学严重脱节;(3)师资资源利用不足,配置浪费;(4)考核体系有失公允,教学投入不足;(5)开设数量不足,双语授课比例未达标;(6)“双语教学”教材匮乏;(7)课内外师生外语互动很少;(8)课件质量较差;(9)“双语教学”对象的选定缺乏科学性;(10)“双语教学”科研要求强烈,需要满足。徐宏晨博士认为,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着操作性问题、实证性问题、主体性问题、本土化理论问题等[3]。实践中,多数双语教师虽然认识到双语教学应该用外语 (主要是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科目的知识方面,但是迫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偏低,特别是外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明显低于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现实,不得不采用汉语讲,英语写的授课方式。在学生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双语课甚至变成了专业英语课,教师以解释词汇与句子结构及翻译课文内容等语言层面为主要教学任务,难以达到专业知识课的预期目标。此外,有些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也有待提高,双语课程只是课堂上使用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作业及考试用汉语来完成。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效果和双语教学中的难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双语教学的课堂就能完全解决的,它们同大学英语教学密切相关。为此,有必要从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尽量使大学外语教学目标与双语教学目标相互衔接,推动大学外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互动改革,“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双丰收。”[4]
(一)内涵、目标与要求的差别
大学英语在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被界定为:“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对双语教学,国内学者在理论上的定义和实践上的界定虽然众多,但大同小异,差别仅仅在于强调各自的层次与形式。根据2009年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和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前者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科目教学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的目的。
在教学目标上,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于双语教学目标,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目标主要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2009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提出“四个注重”。其中两个与双语教学目标有关:一是注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二是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相比之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比较宽泛,而双语教学目标则相对具体。
在教学要求上,立足我国区域和高校情况差异较大的实情,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在“质”的维度包括了相同的能力项目,即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基本词汇量要求;但在“量”的方面做了分层处理和区别对待,即要求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一般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对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可供查考的是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关于“双语教学课程”的判断标准,即“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 (外语课除外)”才视为双语授课课程?除了外语授课课时要求之外,尚无其他要求。
(二)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联系
俞理明和袁笃平认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有三个层次[4]:一是把英语作为外语,即在课堂里学习的目标语;二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即学习者在课堂之外的社会上使用的语言;三是把英语作为双语之一,即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高校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把我国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带入第三个层次。从哲学角度看,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联系首先表现为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在学习主体身上的凝结、发展和复合。
其次,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高级能力分别要求: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等。这种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既是顺利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实施双语教学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
再次,双语教学本身就意味着有助于创造一个多维的英语语言环境。对我们这个没有英语大环境的国家来说,双语教学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较之注意力主要放在结构性操练,简化、封闭的语言课堂,更具有语言交流的真实性、开放性和激励性,很有点接近应用语言学家们称之的 “自然语言环境学习(natural language learning)”[5],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消除英语学习的障碍”,双语教学是“使大学英语教学摆脱应试教学的最好途径、”[4]。因此,要充分认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把对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教育语言和接受语言教育,求得英语“教”、“学”与“用”的和谐。
三、面向双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改思路
当然,双语(用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英语教学成果基础之上的,是英语学习在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是将之提高运用的层次。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目前还有赖于两者的完美结合。面向双语教学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师三个方面理清思路,大胆改革:
(一)重新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的框架体系下,重新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国内高校的改革实践经验,在教学计划中,重新考虑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的结构和比重,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的同时宜向专业方面倾斜,加大专业词汇的渗透力度,加强对科技类文章的教学。在学时上,宜适当增加专业英语的学时数和开课时间,使专业英语成为连接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的桥梁。在教学时间上,必须考虑“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教学”适时、适度、合理的衔接,突出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之间的衔接作用。
(二)鼓励大学英语教材创新
根据当前双语教学发展趋势,在编写和选用大学英语教材时应该有所权衡。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应该向大的学科门类靠近,向院校门类靠近,在思路上可以借鉴当前职称英语考试辅导教材的编写模式?例如供理工类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其内容应该增加关于机械、材料、生命、能源等话题的英语文章;供综合类院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适当增加政治、法律、经济、贸易类题材的英语文章。这样,既便于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导入专业词汇或科技英语结构,也能为学生专业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三)促进公共外语教师发展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英语教师不了解学科课程内容,而学科教师往往过不了英语关。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英语教师和学科教师相结合,即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应考虑吸收部分商务、经贸及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以提高“科技”或“专业”含量?另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教学需要,选择某个专业或学科作为自己的转型方向,通过自学、进修或攻读硕博研究生等方式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既精通英语又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实现自己从英语教师向专业教师的转型。
[1]张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的上发言[Z].北京: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简报》,2008(7).
[2]成健.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许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
[4]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5]Spolsky B.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D642.0
A
1673-1999(2010)09-0197-03
肖巧慧(1980-),女,陕西洋县人,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大学外语部教师,从事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