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0-08-15朱光婷甘卫星

关键词:体系科技农村

朱光婷,甘卫星

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朱光婷,甘卫星

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农村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劲,是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影响农村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全、技术创新环境落后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制约因素;对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构建农村技术创体系,提高农村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劲,已成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农村技术创新体系的界定

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包括集镇、村落等。农村技术创新体系是指位于农村地区的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组成的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从广义上说,农村技术创新体系不但包括位于农村地区的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和机构,还包括与地理位置不在农村地区但与农村技术创新过程密切相关的要素(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的技术创新网络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宏观(国家层级的创新体系)、中观(区域、产业层级的创新体系)、微观(企业层级的创新体系)三个层次[1]。农村技术创新体系属于中观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范畴。

对于技术创新而言,农村最大的特点是技术创新要素不全、创新主体分散,这对研究和构建农村创新体系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影响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落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接不畅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创新体系的构建。

二.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主体方面的制约因素

(1)农村企业过于分散,R&D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科技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创新过程中,投入、产出以及收益的主体是企业,所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农村地区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农业种养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这些农村企业具有以下不利因素:

首先,农村企业在地理上的分布过于分散。1997年,我国的2015万家乡镇企业中,有87%分布在行政村和自然村。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各类乡镇企业园区有1万多个,乡镇企业聚集在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只有20%左右,东部地区的聚集度也只有30%,而粮食主产区的乡镇企业聚集度仍不到15%[2]。这样的分布状态很难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大大增加了技术创新成本,也严重制约了创新主体之间在技术创新所需的物质、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交流。

其次,企业主在R&D上投入的资金不足。技术创新可以带来较高的效益,但创新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由于农村企业一般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举办,农村企业的单体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可以用于R&D的资金也相对较少。农村企业主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再加上技术创新本身具有的风险性,企业主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出于规避风险、减少不确性的考虑,不敢也不愿将大量资金投入到R&D当中。

第三,农村企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偏低。企业的新技术主要源自技术转移、扩散和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或扩散要求受体企业的技术人员科技素质较高,以便理解和掌握被转移的新技术。自主创新则对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农村企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民工。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影响了农民工的整体科技素质[3]。另外,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和薪金水平以及R&D条件比城市差,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所以聘用和留住高水平研发队伍难度较大。农村企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整体偏低造成农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接受高新技术的转移、扩散的能力也偏低,成为严重制约农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农村地区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技术支撑。高等院校是新知识的主要创造源,具有高素质科技人才相对集中、基础研究经费和R&D经费投入较多、科研力量雄厚等优势;而科研机构中R&D人才更专业,实验设备齐全、仪器先进,在其研究的领域中常常具有领先优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明显的知识、技术、R&D条件的优势,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主要创造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行为主体之一。当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远离农村。这样农村企业在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机会更少,大大增加了农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难度。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农村技术创新的知识技术支撑,成为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最缺乏的因素之一。

(3)地方政府支持农村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对科技的财政投入、行政引导和政策鼓励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促进力。统计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对农村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首先,在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中,大部分资金流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小企业获得的科技投入非常有限。2004年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资金为985.51亿元,其中75.7%投入到高校和科研院所,14.69%投入到小企业及其他,9.61%投入到大中企业[4]。由此可见,农村企业获得的科技投入更少。其次,农村地区各级政府对于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农村地区政府倾向于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显性指标上,而对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农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隐性方面重视不够。并且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风险性,致使农村地区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没有积极性。

(4)农村地区科技中介不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在创新主体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知识流、技术信息流的重要渠道。由于技术是有其生命周期和寿命的,且对技术扩散、转移的媒介要求较高,所以要求科技中介机构规范健全、运转高效。而农村科技中介机构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滞后性。由于农村地区的科技中介机构的数量少、不规范或缺乏市场活力,造成通往农村地区的技术扩散和转移的链条断裂或弱化,无法与设立在中心城市的较高层级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市场接轨,因此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二)环境方面制约因素

(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的强弱对该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影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61元和15781元,增长率分别为8%和8.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5]。由此可见,农村地区承受研发资金和支付技术转移费用的能力明显比城市低,影响了农村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

(2)农村企业融资渠道少,获取贷款支持相对较难。自从农业银行收缩了农村营业网点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已基本上从农村地区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参与其中。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8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 (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7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0万亿元[5]。农村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1.56%。由于农村企业融资渠道少,获取银信机构贷款支持相对较难,造成农村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3)农村市场不完善,缺乏激励技术创新的机制。首先,农村的市场结构制约着技术创新。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是市场竞争。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证明完全的竞争和完全的垄断都不利于激励技术创新,只有在区域内存在一些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形成适当垄断和适当竞争并存的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才有利于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农村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地理分散、产业分散等特征,还难以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也没有形成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造成农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相对较弱。其次,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计划经济的思想,贸易保护主义和人为的贸易堡垒影响市场竞争,间接影响了农村的技术创新能力。另外,农村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对落后,缺乏激励技术创新的机制。

(4)缺乏创新文化。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其带来的变动也是剧烈的,具有工业社会的思想文化特色。这与农村长期以来的具有农业社会的求稳、渐进的思想文化特色有较大区别。农村企业的企业主和从业人员大多是在以农业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中成长的,所以大多认可后者。对于他们而言,技术创新带来利益和企业竞争力当然令其向往,但因随之相伴的风险性、不确定性而有所疑虑。这种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企业主对技术创新的观念,所以缺乏创新文化成为制约农村地区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三、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

(一)打破地域框架,实现创新主体跨区域合作

第一,农村技术创新主体不全是制约农村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缺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技术支持,就基本上缺失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持续供给。因此,农村地区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主动与相关研究型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村企业与研究型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牵线搭桥。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直接与相关研究型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联系,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合作研究开发。

第二,农村地区政府应改革和规范政府主导型的科技中介机构,进行科学的绩效管理,发挥政府主导型科技中介机构在农村地区科技中介的支柱作用。要制订对市场主导型科技中介机构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规范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使科技中介市场有适度竞争,保持中介机构的市场活力,发挥好区域内和跨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组织和协调作用。

(二)重视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要高度重视对企业主和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并出台引进科技人才和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农村地区政府作为构建农村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导者,要重视培养企业主和科技人员良好的创新意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头脑。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的报道引入创新观念和思想,对新技术信息及时扩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企业主到创新先进企业去取经,还可与研究型大学合作对企业主和科技骨干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农村地区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立足于本地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尽可能提高本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科技素质。为企业提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一定职业技能和科技素质的劳动力及后备劳动力。

第三,农村地区政府和企业应制订并落实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放开眼界招募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对高科技人才在科研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要给予照顾和优待。对取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进行适当奖励。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持续提高创新能力

农村地区政府应解放思想,花大力气营造创新环境,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的过程是物质流、知识流及信息流的交互过程,较好的交通状况,现代化的信息交流设施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农村地区政府要加强高速交通设施和高效信息平台的建设,为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要多方努力尽量改善农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创造银企互动平台,加强银企间的联系、沟通和互信;另一方面寻求引入风险投资,力促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农村企业进入风险投资行业的视野,争取创新融资。

第三,对产品相关联的企业实行适度集中,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人才、资金、生产原料和产品的流动,而且可以形成适度竞争而激励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第四,对创新型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尽可能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第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维护市场正当竞争。

[1]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论纲[J].中国软科学,1999(2).

[2]张永良.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3]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2000.

[4]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 cn/),2008.

C931.2

A

1673-1999(2010)09-0090-03

朱光婷(1979-),女,广西来宾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甘卫星(1978-),男,湖南邵东人,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

2010-03-23

猜你喜欢

体系科技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