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禁忌的起源与基本特征
2010-08-15唐丽沙
唐丽沙
宗教禁忌的起源与基本特征
唐丽沙
宗教禁忌是一种常见现象,本质上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神秘的异己力量和神圣的宗教对象的一种宗教行为。探讨了宗教禁忌的内涵、起源和基本特征。
宗教禁忌;起源;特征
现代社会发展至今已经进化成为一个多元融合的社会,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习俗。宗教作为比法律更早出现的人类文化现象无疑担任起规范社会道德的重要角色,其中禁忌更是作为一种类似于个人、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被原始人类严格地实行。这充分说明了禁忌在当时的重要性。要了解宗教禁忌和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从宗教禁忌的研究入手。
一、宗教禁忌的含义及性质
“禁忌”叫做“taboo”或“tabu”,源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其具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含义:一方面指“神圣的”、“被圣化的”;另一方面又有“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和“不洁的”含义。在波利尼西亚语中,“taboo”的反义词是“noa”,其含义是“普通的”、“通常可接近的”。 因此,“taboo”就具有某种不可接近之物的含义,而且,这种含义主要是以各种禁忌和限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宗教生活中的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质上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神秘的异己力量和神圣的宗教对象的一种宗教行为。由于人们对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在观念上有所意识,在体验上有所感受,一般就会在情绪上产生惊奇、恐怖、畏惧以及尊敬、爱戴等宗教感情。这种敬畏感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在人与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的关系上,体现为对自己行为上的限制和禁戒规定,这就是宗教禁忌。宗教禁忌的种类按照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从客体角度分为:(1)关于神圣实体的禁忌。属于神圣实体者有神灵、超自然巫术力、各种精灵、鬼灵和妖怪等。(2)关于具有超自然神力和神性的人或自然物的禁忌。原始社会的首领、祭司、巫师、国家形成后的君主,奇形怪状的事物、图腾物及作为神灵象征的偶像等。(3)关于神圣地点的禁忌。各个宗教的发祥地、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圣殿、寺庙等。(4)关于神圣时间的禁忌。与人类生活密切有关的季节转变的关键时刻,个人生命成长的转变时刻,神圣人物的诞辰和忌日等。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1)语言禁忌。在神圣对象、神圣场所、神圣时间内禁说污秽不净、亵渎神明的言词或不吉利的话,非说不可的术语用谐语或隐语代之。(2)行为禁忌或作业禁忌。从事某种生产和事务时,要在行为上严守一系列禁忌。(3)饮食禁忌。在宗教禁忌中,饮食禁忌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禁忌。
关于宗教禁忌的起源,学者们都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宗教禁忌的起源实质上是宗教的起源,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神圣物、神圣观念和禁忌规定有密切关系,在根源上是相同的。禁忌就是禁止使用神圣物。禁忌作为一种宗教行为和宗教现象,是与神圣事物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产生的,当古代人把神圣事物与普通事物区别开来,就对之做出了不同于对待普通事物的禁戒规定,从而就产生了宗教禁忌。下面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宗教禁忌的起源问题。
二、宗教禁忌的起源
(一)宗教禁忌是一种文化现象
禁忌是迄今人们知道的人类最早建立的行为规范。宗教禁忌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宗教禁忌对于“自然”之人转变为“文化”之人,对于人类群体新成员的社会化与内在化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也是从“自然”之人转变为“文化”之人的过程。这种升华总是以人类克制自己的某些欲望为代价和前提的。摆脱了纯自然状态的和能够自律的人类才是真正的人类。人类自我约束与自律的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宗教禁忌,可以说咋生物本能中已有禁忌的物质基础或生理基础,甚至心理基础。但严格说来禁忌本质上是文化的,尽管它包含生理反应的过程。宗教禁忌是人类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文化的或社会的秩序,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开始。正如E·卡西尔所指出的:“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政治生活、性生活、家庭生活,无不具有神圣的契约。 ”[1]
(二)“动物个人主义”与限制性自由
人类作为生物体,其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自然受到生物法则的制约,即必须满足维持个体生命的需要(饮食)与维持物种延续的需要(生殖)。迄今所知最早产生的禁忌是饮食禁忌和性禁忌,它们都是为了协调原始人群的基本需要而产生的行为规范。人类最初的性禁忌和饮食禁忌是以“血缘家庭”作为赖以产生的历史基础和背景。“血缘家庭”即作为父母的一代与作为子女的一代之间只有养育的关系而没有性关系[2]。基于生理需要的“动物个人主义”[3]导致血缘家庭冲突不断,战斗力削弱,因此被压制。即在一定时间里禁止性行为,文字记载从事狩猎的民族或人群,大都有严格规定的与生产活动密切相结合的禁忌性自由时期。(古代社会的“狂欢节”即表明人类历史上确曾有过一个非禁忌性自由时期,同时也表明非禁忌性自由时期已经缩短为保留其宗教意义的民俗节日)。
(三)外婚制:性禁忌的最终确立
血缘家庭的男女双方,分别向外寻求与具有非血缘关系的异性结合,人们从现实的直接后果中看到了这种非血缘异性结合的优越性,即种外杂交的后代生命力、繁殖力强;遗传基因也丰饶化。因此,出现的“双氏族社会”外婚制的优越性是内婚的血缘家庭不可比拟的。要保持这种优越性,就必须不断强化已形成的各种禁忌,使血缘家庭内禁忌性自由的规范成为不可违犯的禁忌。
三、宗教禁忌的基本特征
第一,宗教禁忌以宗教情感为基础,人们相信在自己的言行与结果之间有一种自己无法理解的神秘联系,并对之怀有敬畏之情。原始宗教禁忌与道德一样,都是靠内心的强制力来维持的。但是,支配禁忌的内心强制力主要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敬畏意识和神秘的恐惧感。这种敬畏意识和恐惧感是非理性的社会意识。原始社会禁忌作为一种制度性的行为规范是与它们的传统性分不开的,然而传统性又是与保守性联系的。禁忌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但是作为一种传统的势力,却影响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无论发自内心还是源于外力,禁忌都是一种行为规范,旨在约束人们的言行。
第二,宗教禁忌属于宗教行为的范畴,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规范,它是人类自我约束的产物,是社会控制的有力手段之一。禁忌强调的是“不许做什么”。宗教禁忌构成社会控制的有力手段,它是人类自我约束的产物,没有禁忌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社会传统对生理本能的不断监督,就不可能出现一个相互制约的人类社会。那些强加于自然本能的禁规,最初必定是以直接的和绝对的形态表现出来,这种以铁的必然性出现的禁规就是禁忌。
第三,宗教禁忌会有神秘的危险,任何违犯禁忌者,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受到强制性的惩罚。禁忌的目的是保护人们免受他们所不能察觉的危险。违犯禁忌会受到制裁,这以禁忌包含某种致命的危险为前提,禁忌的惩罚是不可抗拒的,不能论证,这种神秘的危险与惩罚和超自然世界联系在一起。
第四,违犯禁忌的言行及其后果具有传染性,解除方法一般为具有超能力的巫师等举行净化仪式或禳解仪式。遵守宗教禁忌与违犯宗教禁忌都不是纯粹个人的私事,其后果不仅会涉及到当事人,而且会波及到整个社会群体。这种传染性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高低贵贱。
总之,宗教禁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宗教性的食物禁忌是加强群体的内部团结,培养成员的认同感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在那个部落社会之间互相征战的历史年代里是社会的必需,有不容否认的社会历史作用;严酷的禁忌制度成了原始人在生活上必须遵守的“无上命令”,是原始人的动物式的欲望受到限制,由此受到自制的教诲,有助于原始人伦理意识的培养;与神圣观念相联系的禁忌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对确立和稳定政治,对确保私有财产不被窃盗和不受侵犯,对婚姻的神圣性,对保护和尊重人的生命都有作用和意义。原始社会以来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与神圣观念联系的宗教禁忌制度的严酷可怕的制裁,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是难以想象的。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38.
[2]胡绳.宗教禁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
[3]谢苗诺夫.婚姻和家庭的起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3:68.
B961
A
1673-1999(2010)09-0044-02
唐丽沙(1985-),女,重庆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宗教学研究生,从事道教与宗教管理研究。
200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