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影响

2010-08-15李东晓

关键词:思潮师生文化

李东晓

论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影响

李东晓

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具有复杂多样性、群体指向性、直观现实性、可引领性等特点。高校社会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影响,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高校社会思潮的必要前提。

高校;社会思潮;特点;影响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1]。社会思潮是一定阶级或阶层情感和愿望的反映,是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既有正确的、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社会思潮,如爱国主义思潮、生态主义思潮、科技革命思潮等;也有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反动的社会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它们相互激荡,相互作用,活跃于我国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中,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构成冲击和影响。

一、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的特点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承、生产、集散和创新场所,首当其冲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复杂多样性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存在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反主流社会思潮三种流向;参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程度,也可以分为维护性社会思潮、弱挑战性社会思潮和强挑战性社会思潮三种类型[2]。在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加快了各种社会思潮向高校流动的传播速度。一方面改革开放新时期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和谐稳定为高校师生接受主流社会思潮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使更多师生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掏钱上学、自主择业”引发的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困境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等迫切需要求解的困惑,也为一些非主流甚至反主流社会思潮在高校的泛起提供了存在空间,对高校师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归属产生了冲击和震荡。

(二)群体指向性

社会思潮以一定的利益要求为基础、以特定的社会群体为主体。一种社会思潮形成之后,总会在它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以及相关利益群体中进行传播。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在某些时期的影响会变得较弱,但是只要它重新得到相应的条件,它又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也使高校更加注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收费制度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使高校校园的多种利益关系凸显出来,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合作和信息化校园建设使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更易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为多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潮来潮去、相互变动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舆论条件和受众人群。

(三)直观现实性

当代社会思潮的理论大多从对元理论的研究转向对当下具体问题的关注,试图从不同视角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风格各异,思路迥然。既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境况、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描绘社会发展蓝图的,如生态主义思潮、科技革命思潮等;又有从社会具体视角关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体制的现状及缺陷、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对策的,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1]。社会思潮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理论核心,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是灵敏反应社会动态的“晴雨表”或“风向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师生以及相关利益群体会利用各种条件,在自身认同的社会思潮指引下行动起来,形成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物质力量。

(四)可引领性

社会思潮的可引领性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能够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引领及其制度管理的规范下,其传播方式、发展方向、社会功能等受到约制,朝着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的方向转化和流变[3]64。改革开放新时期,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要求的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高校广泛传播和蔓延开来。高校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影响着和谐文化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进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引领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管理和制约下,引领高校社会思潮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

二、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高校社会思潮对师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1)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了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009年5月2日,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爱国主义能够有效激发广大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励他们坚定信心,砥砺勇气,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工作、学习。(2)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生态主义思潮认为,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现象,而且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生态危机;要求改变传统的统治自然的观念,合理安排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资源的消耗限制在既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又能有效利用的限度内,必要时不惜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以便维持人类的长期生存和稳定的经济发展[4]305。生态社会主义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加深了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其理论目标不仅是要摒弃资本主义所有制,以获得社会的解放,不仅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和异化的生活方式,以获得人的解放,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获得自然的解放,建立一个绿色的、公平的社会。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的发展三个方面,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到自然解放三个目标,为人们从整体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提供了更大的理论空间[5]278。生态主义思潮对高校师生认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坚定科教兴国的信心。科技革命思潮认为,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变革波及几乎一切方面,导致了当代世界的信息化、生态化和全球化趋势,引发了社会权力结构的巨大变迁;认为当代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实质就是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扩散与普及,通过教育使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过程[6]439。科技革命思潮能够激励高校师生弘扬科学精神、克服陈规陋习,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努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消极影响

高校社会思潮对师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1)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新自由主义主张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私有化,要求用西方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当代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篡改、歪曲、肢解、裁剪、伪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使部分大学生和高校教师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四项基本原则产生怀疑,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应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才能解决国内现实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2)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排除任何专政,鼓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这种改良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主张实行私有化,反对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在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民主制和西方多党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在思想上,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170。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使部分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为在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营方法和管理方法的同时,应该连同一些消极因素和腐朽东西一起吸收,最终“同化”为资本主义社会。(3)冲击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通过否定、丑化历史,摧毁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依据,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在思想上,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典型的实用主义;在政治上,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论”、“另找出路论”。历史虚无主论者质疑并淡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认为唯物史观是机械的历史决定论;宣称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只是思维的规律,得不到任何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早已证明没有根据。他们还反对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形态学说、历史发展客观性理论等,主张用历史选择论取代唯物史观,以超然的客观主义态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3]200。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师生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清楚地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构成了一定负面影响。(4)侵蚀集体主义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从绝对的意义上理解个人的价值、利益、权利等,完全否认他人和社会的价值,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追求自己的价值目标,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带来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损害。持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忽略社会责任、不顾党纪国法,只看到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无视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使部分师生滋长了名利思想、享乐思想、无为思想,滋生了学术造假、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5)阻滞个性的全面发展。无政府主义反对市场经济,认为经济越发展,资本家的剥削越残酷,私营企业就是工人血汗的吸收器。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一切权威,幻想无国界、国家、社会财产及家庭,没有法律和强制机关、没有宗教迷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的极乐社会[7]。无政府主义思潮使部分高校师生消极避世,陷于虚幻缥缈的“乌托邦”之中,强调个人自由,漠视工作、学习纪律,阻碍了他们的全面成长进步。

高校作为人才高地、知识高地、信息高地和思想文化高地,其社会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巨大的。首先,高校师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代大学生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充当突击队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充分发挥多种社会思潮的积极作用,抑制其负面影响,大力提高高校师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帮助他们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其次,高校是传承文明的基地,是先进文化的孵化器,高校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超前性,以未来社会的需要为着眼点,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文化输出和文化辐射作用。高校是社会文化的碰撞地和社会文化的创新地,在甄别善恶、弘扬主流、营造和谐文化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高校校园文化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先进层次,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辐射,潜在地影响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再次,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文化的先声,是社会思想文化重要的创新源。社会越向前发展,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越大。现在,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文化力决不亚于经济力,甚至高于经济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光荣传统,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8]。高校社会思潮敢于开风气之先,敢于引领社会文化前进方向。高校通常是新的思想意识的发源地,特别是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重大革新意义的高校社会思潮往往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1]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2]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3]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刑贲思,李晓兵.当代世界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刘大椿,何立松.现代科技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亢鸽,拓宏伟.浅论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对我国社会的影响[J].传承,2009(5).

[8]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N].中国教育报,2002-04-24.

C912.67

A

1673-1999(2010)09-0007-03

李东晓(1977-),男,河南叶县人,硕士,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党委宣传部讲师,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和高校德育研究。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高校社会思潮研究”(2009BKS006)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思潮师生文化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谁远谁近?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麻辣师生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