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2010-08-15亮,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使团海神琉球

方 亮,方 媛

(1.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江苏扬州225127;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

方 亮1,方 媛2

(1.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江苏扬州225127;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历史上的琉球是中国东海中的岛国,明清两代,中琉之间形成一种固定的封贡关系。清康熙年间,汪楫充册封琉球正使,率团册封琉球国王,为中琉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汪楫使团册封琉球的史实加以考述及对汪楫撰写的“使录”著述的评析,可以了解清初中琉关系的概貌。

汪楫;琉球;著述;中琉关系

汪楫 (1636-1699),字舟次,号悔斋,原籍安徽休宁,占籍江苏仪征,寄居江苏江都 (今江苏扬州)。康熙十八年(1679)由赣榆训导荐应博学鸿词,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兼修《崇祯实录》,历官至福建布政使。康熙二十一年(1682),汪楫充册封琉球正使,翌年率使团出使琉球,为中琉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对汪楫使团册封琉球的史实加以考述,在此基础上对其撰写的使事著述做一评析,藉以了解清初中琉关系的概貌。

历史上的琉球是中国东海中的一个岛国 (即今日本冲绳群岛),位于西太平洋,与中日两国相邻。中琉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洪武五年 (1372)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1]中山王察度应招第一次派遣使臣赴明称臣进贡,琉球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自永乐二年(1404)直至清同治五年 (1866)琉球为日本吞并,在长达463年的时间里,每位琉球“国王嗣位,皆请命册封”。[2]明清两朝统治者大都应其所请,派遣大型册封使团,远渡重洋册封琉球,形成一种固定制度,从而在中琉之间建立起特殊的政治关系。据统计,明清两朝共册封琉球23次,派出正、副使43名,其中明代15次、27人,清代8次、16人。康熙二十二年 (1683)汪楫使团是入清后中国政府第二次派出的册封使团。

“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3]康熙七年 (1668)十一月十七日,琉球尚质王薨逝,世子尚贞权国事。康熙八年(1669),世子尚贞循旧例遣正议大夫林茂盛等抵福建接贡及报其父之丧。十九年 (1680)九月,复遣耳目官毛见龙、正议大夫梁邦翰等率使团进贡,并具通国臣民结状请封。时福建当局准备攻打台湾郑氏,加之中琉航海道远,对琉球进贡来使毛见龙等请命廷臣往封一事,礼部议决将“琉球国尚贞袭王谕旨,并故王尚质恩恤祭文,令来使赍回。”[4]5对此,康熙表示认可,“琉球国世子尚贞父子历尽臣义,忠诚深为可嘉。着依议,仍照前赏赐。”[4]5-6然而,由琉球使臣带回册封诏敕及谕祭文的决定遭到琉球使臣的强烈反对。面对琉球使臣恳切求遣使册封的情况,康熙帝认为“伊等输诚,恳切求遣使册封,应特遣官往,着该部再议具奏。”[4]7礼部遂遵照康熙帝意见,决定选派使臣前往琉球册封并赐恤。

明代册封琉球使臣多从行人、给事中选派,且遴选并不严格,时有违法事件出现。清朝第一次所派遣的使臣,依照明朝的习惯,正使、副使分别派的是六科、行人司官员,自第二次起,康熙帝尤加注意册封使的选派工作。遵照康熙帝的要求,礼部从内阁、翰林院、礼部、六科和行人司等机构中推荐82人作为候选对象。康熙帝下令由“九卿詹事科道会推具奏”。[5]848经过会推,拟以翰林院检讨汪楫为正使、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火昌为副使。礼部将此两人名单呈进,康熙帝又当面征询内阁大学士,向他们了解汪、林两人情况,当得知汪“文学颇通”、“人亦甚优”,林“其人亦优”[4]9后,康熙帝表示满意,正式批准两人分别为册封琉球正、副使。

汪楫使团出发前,照例向康熙帝提出一些要求,“疏陈七事:一、请颁御笔;一、请照例谕祭海神;一、渡海之期,不必专候贡使;一、请带修船官一同渡海;一、请给关防;一、请增兵护行;一、请预支俸银。”[6]295对汪楫等的请求,康熙帝允其三事,特许带修船匠役随行,制祭文二道祈报海神,并给俸二年以往。

康熙二十一年 (1682)八月二十五日,汪楫、林麟火昌离京陛辞请旨,康熙帝要求他们“务持大体,待以宽和”[4]12并应汪楫等所请,御书“中山世土”匾额赐予琉球国王。此举开康熙以后各朝赐琉球御书之先例。

受命后,汪楫使团一面咨文给琉球国,告知行程,以便对方做好准备工作,一面前往福建筹备造舟事宜。“海行恃船为命,而之琉球又与他国不同,”[5]687中琉航路艰险,建造大型册封舟成为历次出使前使臣的第一要事。“旧制,使臣必亲督造船。”[5]688务求船只坚固、考究。但此举往往经年累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汪楫使团出发之时,“闽疆治兵,战舰方集,议即取战舰以渡,既可省费,且免濡滞”。[5]688此举开此后册封使团征战船或商船前往琉球的先例。

自明代嘉靖中册封使陈侃首开祭祀海神的先例,此后册封琉球使团出洋前都要照例进行祭祀海神的活动。康熙二十二年 (1683)六月十六日,汪楫使团由福建南台登海船,十九日到达怡山院,次日即行谕祭天妃海神礼。“二十三日辰刻,遂出五虎门,过东沙山,……。以海道考之,二十四日,当过小琉球、花瓶屿、鸡笼、淡水诸山,而是日辰刻已过彭佳山。酉刻,已过钓鱼屿,不知诸山何时飞越。二十五日,应见黄尾屿,不知何以遂逾赤屿。二十六日,应见姑米山又不知何以遂至马齿山。”[5]872-873这时,琉球接封使郑永安唯恐清廷册封使突然入境,来不及迎接,一再恳求封舟暂时停泊澳中,让他们上报了再登岸。于是,汪楫下令水手降下船篷,但船篷降不下来,又下令水手抛碇,而碇又留不住。一眨眼功夫,封舟已经进入琉球那霸港,一直抵达“迎恩亭”前面。这时正值二十六日上午辰时,距开洋时间才三昼夜。历次册封琉球去时航行时间长短不一,多则二十余日,汪楫使团仅三昼夜即抵达琉球,真可谓顺流飞渡,顺利异常,为用时最少的一次。

册封使到琉球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谕祭故王,二是册封新王。祭礼在中山先王寝庙中举行,八月六日,由汪楫宣读康熙帝谕祭尚质王的谕祭文。文中重申了清政府的立场,“凡有恪共藩职、累世输诚,则必生加锡命之荣,殁隆赙恤之典。”[5]823接着表彰故王臣服之诚,对他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并赐恤银一百两、阔绢五十疋。祭礼行毕,又择吉日,行册封大典,册封大典在中山王殿中举行。在册封诏书中,清廷对“中山王世子尚贞屡使来朝,贡献不懈。……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5]817表示肯定,故特遣使册封,以彰恩典。除了谕祭文及册封诏书外,另有敕令一道,并赐王蟒缎、锦币三十疋,妃二十疋。

为了等候信风归航,汪楫使团照例在琉球居留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受到琉球国悉心周到的招待,特别是按照惯例受到琉球国王七宴的款待。期间,他们还与琉球各界人士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

中琉航路艰险,册封使团往往许带一定数量的货物前往琉球,从中贸易取利。汪楫使团册封琉球时,“海禁方严,中国货物,外邦争欲购致,琉球相近诸岛,如萨摩洲、土噶喇、七岛等处皆闻风来集,其货易贸易。”[6]30汪楫使团当从中获利不少。

汪楫、林麟火昌等人还在琉球多处题字、撰文,如汪楫为琉球天使馆题写“敷命堂“三字,为琉球孔庙撰写了《琉球国新建至圣庙记》,促进了儒学在琉球的传播。汪楫、林麟火昌还游历琉球山川,与琉球文士唱和,创作了一大批诗词作品。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十一月二十四日,汪楫使团由那霸港开洋返国,十二月初四日,泊福州定海所,归程共用时11天。在返航途中,汪楫使团没有来时那么顺利,经历了惊涛骇浪,可谓九死一生,“飓风三昼夜,舟上下倾仄,水满舱中;合舟能起者仅十六人,厨灶漂没,人尽饿冻。”[6]75

归国后,汪楫等人向康熙帝转奏琉球国王尚贞派人到中国国子监读书的请求,得到康熙帝的允准,为此后历次册封使代琉球国王启奏官生留学中国开了先例。

康熙二十三年(1684),琉球国王具表遣毛国珍、王明佐来中国谢恩,并疏请饬令使官收受所辞宴金,康熙帝同意了琉球使臣的请求,命汪楫等人收下了宴金。至此,自康熙十九年 (1880)开始的册封琉球之事圆满结束。

汪楫出使琉球归国后,撰写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山沿革志》等著作,为研究琉球历史及中琉关系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使琉球杂录》五卷

自明嘉靖十三年 (1534)册封使陈侃返国后撰写第一部《使琉球录》后,每次册封使回国后,都依例将出使琉球经过及琉球国情写成专门报告,供皇帝御览,并藏诸金匮石室。目前保存至今的有20余部“使录”著作,这些著作虽然繁简不一,但所述为作者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之事,其内容涵盖当时出使琉球的规模、经过,琉球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物产地貌等很多方面,是研究琉球史和中琉关系史的第一手可靠资料。汪著《使琉球杂录》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使录著作。

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 (1686)刻本,书前有康熙丙寅 (1686)汪琬序及康熙二十三年 (1684)汪楫自序。该书呈送皇帝御览,并没有广为刻印流布,因“四方士大夫索观者甚夥,”[5]673汪楫才再刻版发行。此书分《使事》、《疆域》、《俗尚》、《物产》、《神异》五卷,据汪楫自序称“皆据事质书,期不失实而已。”[5]678卷一《使事》,主要内容是琉球国讣告请封、膺选使职、准备封舟、谕祭仪注、册封仪注等。卷二《疆域》,主要内容涉及中琉航路、琉球山川、地理、风物等。卷三《俗尚》,主要内容涉及琉球国服饰、风俗、文化艺术等。卷四《物产》,主要内容是琉球物产情况。卷五《神异》,主要内容是汪楫使团册封琉球过程中的海神信仰及在海神佑护之下,顺利完成使命的情况。

在《使琉球杂录》中,汪楫对琉球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涉及,是我们了解琉球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琉航路艰险,为避免偏离航线,触礁毁船的厄运,人们往往敬奉海神,以求得庇护。在很多使录著作中都有关于海神信仰的记载。汪著《使琉球杂录》卷五《神异》集中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为今人研究海神信仰提供了资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汪楫在卷五中记载了他们途经钓鱼岛、赤尾屿时,为避海难,按传统习俗举行的祭祀仪式:“二十五日,见山,应先黄尾后赤屿,无何,遂至赤屿,未见黄尾屿也。薄暮,过郊,或作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问:‘郊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界于何辨?’曰:悬揣耳。’然顷者恰当其处,非臆度也。”[5]872-873

文中的“郊”,或称“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琉球海沟,从地理上将琉球群岛与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及台湾岛均坐落在水深不足200米的中国大陆架上。从大陆架到琉球海沟,海面形成一条宽宽的落际,即黑潮。清初,这一带被称为“沟”或“郊”,也有称为“黑沟”、“黑水沟”的。册封使的船经过这里时,都要献上猪、羊等祭礼,举行避海难的祭祀,这似乎成了一个惯例。关于“过沟祭”的情况,除汪楫外,在以后的很多使录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在这些记载中,汪楫把“过沟祭”描述得最为详细,还将“沟”写为“郊”。明确记述了那里不仅仅是海难多发处,还是“中外之界也”,这一点十分重要,证明至少在清初,中国已将琉球海沟作为中国和外国 (琉球)的分界线了。汪楫的记载是钓鱼岛早就是我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

(二)《册封疏钞》不分卷

该书有康熙二十五年 (1686)刻本,是汪楫对清廷此次册封琉球国王过程中相关文献的汇编。内容包括册封诏书、敕谕、谕祭文、祭海神文、琉球国请封文书、礼部关于册封事宜的各类题本、汪楫疏陈七事及事竣陈海道往返情形的奏本、康熙帝关于册封事宜的谕旨、琉球国王的谢封文书等。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此次册封琉球的情况及清代册封琉球的体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中山沿革志》二卷,后附《中山诗文》不分卷

汪楫出身翰林院,参与修撰《明史》,有职业嗜好,对琉球王室的历史,尤其是王室世系很想弄清楚。而这也是当时很多朋友对他的期望。早在出使琉球前,朱彝尊说,琉球中山三国的分合历史,我们并不清晰,而同事汪楫任职于史馆,正可藉出使考察明白,“归上诸史馆,是则吾党私心属望于君者”。[7]353汤斌也说,司马迁周游天下归而作《史记》,可是他没有到过海外,相信汪楫涉海万里,经历非前人所能比,“比归,而笔挟风云,上下千古当有过于子长者。余与同人执笔以俟之”。[7]349

该书有康熙雍正间刻悔斋集本,前有康熙丙寅(1686)汪琬序及康熙二十三年 (1684)汪楫自序。在自序中,汪楫简略地叙述了本书的成书原因、经过及琉球国的历史梗概。其序云:“ (琉球世系变化)终明之世,亦无有疑而致问者。臣楫备员史官,常思搜罗放轶,补史乘之阙。会有册封之役,入国首以此为问,皆谢不知。世系沿革亦秘不以告。盖国有厉禁,一切不得轻泄也。嗣以谕祭故王,入其祖庙,预敕从吏具笔札,俟行礼时密录神主以归。巳又购得《琉球世缵图》一卷,……爰就图中所载可识者书之,疑者阙之,参以《实录》约略诠次,为《中山沿革志》二卷,用备稽考云。”[5]928-930

由自序中可知,汪楫为写作此书,克服困难,多方搜求资料,以琉球国王神主次序为纲,结合《琉球世缵图》,并参以《明实录》的有关记载编撰成书。正文则按琉球国先王庙的神主序次记载琉球国诸中山王名、统治的缘由及在位期间的大事并及同明清两代的邦交,并附以考据。

康熙五十八年 (1719)出使琉球的徐葆光曾评价此书,“采录颇称详备,然皆就其封贡往来中朝者言之,故一一明悉。至本国承袭先后之间,或多昧焉。时据所称《世缵图》所载,互订一二而已。”[6]191此论堪称允当。诚然,由于资料的原因,《中山沿革志》一书内容不免简略,但实为中国人叙述琉球王室历史及王室世系的第一部著作,具有开拓意义,为后人研究琉球王室世系及中琉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该书末附有《中山诗文》,为琉球各界人士赠答汪楫的诗文作品,这些诗文反映了琉球国王、官员等各界人士与册封使的深厚情谊。以上三种著述,今均收入黄润华、薛英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汪楫另有《观海集》一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存此书雍正刻本,内中为汪出使琉球所作之诗,包括从接受使命,向福建进发,及在琉球停留期间所作,其中登陆琉球以后诗词不足二十首。从汪氏后裔汪栋为徐葆光《海舶三集》所作跋文中可知,汪楫在琉球有球阳竹枝词多达百首,述其土风海物备至,诗歌亦卷帙繁富,但由于没有及时刊刻,抄本流传,已经大多散佚无存了。[8]今收入王菡选编《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三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1]张廷玉.明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74:8361.

[2]高 岐.福建市舶提举司志[M].铅印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39:36.

[3]赵尔巽.清史稿 [M].北京:中华书局,1977:14618.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琉关系档案五编[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5]黄润华,薛 英.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上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6]黄润华,薛 英.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中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7]焦 循.扬州足征录 [M].扬州:广陵书社,2004.

[8]王 菡.清册封使别集中琉球史料举隅[J].台北: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06,3(2):114-115.

WANG Jias an Envoy of Ryukyu and H isworks

FAN G L iang1,FAN G Yuan2
(1.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Yangzhou,Yangzhou 225127,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Ryukyu was an island n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history.A fixed grant and tribute relationship had been form ed between China and Ryukyu in the M ing and Qing Dynasty.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 Xi of the Qing Dynasty,Wang Jiw as canonized as the official envoy of Ryukyu.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no-Ryukyu relationship.W e can get a general picture about the Sino-Ryukyu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early stageof Qing Dynasty from the textual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and the analysis of W ang’sw ork s.

WANG Ji;Ryukyu;works;Sino-Ryukyu relationship

刘志新)

K05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2-0048-04

2010-01-15

方 亮 (1980—),男,江苏泗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地方文史研究。

猜你喜欢

使团海神琉球
无锡“樱花使团”的浪漫外交路
河神与海神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悲愤琉球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破译《琉球国书》碑
海神之海盗惊魂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
1922-1953年间甘肃、青海和新疆的“圣言会”传教使团:书目研究